分隔膜肝素帽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8189阅读:1052来源:国知局
分隔膜肝素帽接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隔膜肝素帽接头。



背景技术:

传统的肝素帽输液接头在使用时,需要使用封管液正压封管,同时需要夹毕止血夹,才能有效防止输液接头旋出时造成的留置针管腔及穿刺血管腔内的负压(输液接头完全旋入时所占体积约为0.3ml),有效预防静脉留置针回血或堵管的发生。但是在操作时需要两个辅助步骤,即正压封管和关闭止血夹,操作比较繁琐。临床上护士的依从性较差,漏掉其中任一步骤都可能导致留置针堵管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分隔膜肝素帽接头。

一种分隔膜肝素帽接头,包括内部设有输液管道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配合嵌套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有肝素帽,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为用于与留置针管连接的留置针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输液管道内设有第一隔膜,所述第一隔膜部分隔开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输液管道,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输液管道内设有第二隔膜,所述第二隔膜部分隔开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输液管道,当所述第一连接部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套进时,所述第一隔膜与所述第二隔膜能够配合构成完全封闭所述输液管道的隔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膜肝素帽接头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密封连接的密封套膜,所述密封套膜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套进或套离时均能包住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用于相互配合连接的部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螺纹连接,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螺纹旋紧时,所述第一隔膜与所述第二隔膜能够配合构成完全封闭所述输液管道的隔膜;

所述密封套膜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螺纹旋紧或旋松时均能包住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用于相互配合连接的部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其内螺纹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螺纹配合螺纹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所述内螺纹的部分在靠近所述肝素帽的端部与所述密封套膜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所述外螺纹的部分在靠近所述留置针连接端的端部与所述密封套膜的另一端密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所述内螺纹的部分在靠近所述肝素帽的端部设有所述第一隔膜;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所述外螺纹的部分在远离所述留置针连接端的端部设有所述第二隔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膜与所述第二隔膜的形状互补,所述第一隔膜与所述第二隔膜能够配合构成与所述输液管道的截面形状一致的形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膜包括两个在所述输液管道内对称设置的1/4圆形隔膜,所述第二隔膜也包括两个在所述输液管道内对称设置的1/4圆形隔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套进或套离的行程为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留置针连接端具有用于与留置针管连接的内螺纹。

上述分隔膜肝素帽接头的第一连接部内设有第一隔膜,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二隔膜,且当第一连接部向第二连接部套进时,第一隔膜与第二隔膜能够配合构成完全封闭该分隔膜肝素帽接头的输液管道的隔膜,从而在输液结束时,操作者只需常规使用冲管液后拔出外接针式输液接头,然后将第一连接部向第二连接部套进,使第一隔膜与第二隔膜配合完全封闭输液管道,此时,在该分隔膜肝素帽接头内会自动产生正压,正压的来源为第一连接部向第二连接部套进时挤压液体产生的正压,此时不必再使用封管液正压封管及使用止血夹,就可以有效消除外接针式输液接头拔出时产生的负压,并在输液管道内形成有效的正压。该分隔膜肝素帽接头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以有效防止留置针堵管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分隔膜肝素帽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

图4为沿图1中C-C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结合图1、图2、图3及图4,一实施例的分隔膜肝素帽接头100包括第一连接部110、第二连接部120和密封套膜130。

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120的内部设有输液管道。第一连接部110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120的一端配合嵌套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120之间螺纹连接。其中,第一连接部110的一端具有内螺纹111,第二连接部120的一端具有外螺纹121。第一连接部110通过其内螺纹111与第二连接部120的外螺纹121配合螺纹连接。

可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120之间不限于螺纹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嵌套连接的方式,如第一连接部110套设在第二连接部120上,第一连接部110在输液管道的内壁设有导槽和限位槽(导槽和限位槽不贯穿输液管道的管道壁),导槽沿输液管道的轴向设置,限位槽设在导槽的两端分别形成限位且与导槽垂直连通,第二连接部120上设有与该导槽与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凸起,通过该限位凸起与导槽和限位槽相配合实现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120的套进(即第一连接部110相对第二连接部120靠近)、套离(即第一连接部110相对第二连接部120远离)和/或卡接。

第一连接部110的另一端连接有肝素帽111。第二连接部120的另一端为用于与留置针管连接的留置针连接端。该留置针连接端具有用于与留置针管连接的内螺纹。

第一连接部110的输液管道内设有第一隔膜112。第一隔膜112部分隔开第一连接部110的输液管道。第二连接部120的输液管道内设有第二隔膜122。第二隔膜122部分隔开第二连接部120的输液管道。当第一连接部110向第二连接部120套进时,第一隔膜112与第二隔膜122能够配合构成完全封闭输液管道的隔膜。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0设有内螺纹的部分在靠近肝素帽111的端部设有第一隔膜112。第二连接部120设有外螺纹的部分在远离留置针连接端的端部设有第二隔膜122。当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120螺纹旋紧时,第一隔膜112与第二隔膜122能够配合抵接并构成完全封闭输液管道的隔膜;当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120螺纹旋松时,第一隔膜112与第二隔膜122分开以使输液管道导通。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隔膜112与第二隔膜122的形状互补。第一隔膜112与第二隔膜122能够配合构成与输液管道的截面形状一致的形状。如第一隔膜11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两个在输液管道内对称设置的1/4圆形隔膜,第二隔膜122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两个在输液管道内对称设置的1/4圆形隔膜。

可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隔膜112与第二隔膜122的形状也不限于互补,第一隔膜112与第二隔膜122配合抵接后,二者也可以有部分重叠,这样也同样具有密封隔离效果。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120在正常的状态下,常规可以有但不限于5mm的结合,以确保该分隔膜肝素帽接头100的圆柱体外观。当需要常规封管或输液时,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120之间套进或套离的行程可以为但不限于5mm,即在输液结束后,可以将第一连接部110向第二连接部120套进5mm,此时,第一隔膜112与第二隔膜122相抵接并且完全配合构成封闭输液管道的隔膜,当需要进行输液时,可以将第一连接部110向第二连接部120套离5mm以将第一隔膜112与第二隔膜122分开,输液管道导通,可正常进行输液。

密封套膜130套设在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120上。密封套膜1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10及第二连接部120密封连接。密封套膜130在第一连接部110向第二连接部120套进或套离时均能包住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120的用于相互配合连接的部分。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0设有内螺纹的部分在靠近肝素帽111的端部与密封套膜130的一端密封连接,第二连接部120设有外螺纹的部分在靠近留置针连接端的端部与密封套膜130的另一端密封连接,这样即密封套膜130在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120螺纹旋紧或旋松时均能包住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120的用于相互配合连接的部分。

密封套膜130优选采用厚度为0.2mm的PVC软套。密封套膜130松散的包裹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120,确保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120的用于相互配合连接的部分始终处于密闭的无菌空间中,防止造成污染。密封套膜130优选能够围成最大直径15mm、长度18mm的圆柱体结构,相对本实施例的分隔膜肝素帽接头100的最大外径9.2mm,内径8.4mm以及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120内外螺纹的最大间距15mm,可以保证密封套膜130始终包住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二连接部120的相互连接的部分。

可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分隔膜肝素帽接头100也可以不含有该密封套膜130,相应的分隔膜肝素帽接头100可以应用在无菌、超净的医疗环境中。

上述分隔膜肝素帽接头100的第一连接部110内设有第一隔膜112,第二连接部120设有第二隔膜122,且当第一连接部110向第二连接部120套进时,第一隔膜112与第二隔膜122能够配合构成完全封闭该分隔膜肝素帽接头100的输液管道的隔膜,从而在输液结束时,操作者只需常规使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等冲管液后拔出外接针式输液接头,然后将第一连接部110向第二连接部120套进,如套进5mm,使第一隔膜112与第二隔膜122配合完全封闭输液管道,此时,在该分隔膜肝素帽接头100内会自动产生正压,正压的来源为第一连接部110向第二连接部120套进时挤压液体产生的正压(压力的大小为长5mm、直径8.4mm的圆柱体的体积的正压),此时不必再使用封管液正压封管及使用止血夹,就可以有效消除外接针式输液接头拔出时产生的负压,并在输液管道内形成有效的正压。当需要输液时,操作者只要将第一连接部110向第二连接部120套离,如套离5mm,使第一隔膜112与第二隔膜122分开,输液管道导通,此时,在输液管道内会形成等量的负压(压力的大小为长5mm、直径8.4mm的圆柱体的体积的负压),负压产生后会自动造成血管内的血液回流(即临床上的“回血”)。“回血”的产生可以明确指示操作者该留置针管仍在血管内,从而操作者不需要再通过回抽血液或预充生理盐水等方法来判断该留置针管是否在血管内,可以有效减少操作者的繁琐监测,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耗材的浪费。

该分隔膜肝素帽接头100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以有效防止留置针堵管现象的发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