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牙垫的给药式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3330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牙垫的给药式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目前,气管插管是急救和全身麻醉中保障患者气道通畅、有效通气供氧和避免误吸的重要技术。由于现有的气管插管设计不合理,医生在使用时存在诸多不便:传统的气管插管无法向气道喷雾实施局麻醉,在全麻苏醒期间,气管插管对患者气道粘膜的刺激不仅可诱发强烈的呛咳反射,及兴奋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由于没有气道的局部麻醉,气管插管给患者带来极度痛苦感受而导致患者躁动和挣扎,增加苏醒期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手术部位出血、手术伤口裂开、坠床风险;现有的气管插管直径为3.0-7.5mm的中空圆柱形的半软管,在使用时极容易自动滑动旋转,不便于实施插管者握持,增加插管困难;现有的气管导管没有固定装置,而且与牙齿或牙龈以点接触,一方面增加压强易于被患者咬瘪,另一方面对于门牙松动或缺失患者点接触产生大的压力,常造成损伤牙齿或牙龈;在使用气管插管时,由于需要另外放置牙垫与其配套使用,虽可避免患者咬瘪气管导管,但占用口腔空间,不便于长期带管患者的口腔护理;现有的气管插管由于不带固定装置,需要多道胶布缠绕并固定于患者面部,患者依从性差,有部分患者对胶布过敏。

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给药式气管插管[申请号:CN201520180917.4],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入口端插接呼吸机接头,所述主管道出口端的侧壁开设分流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靠近出口端的管壁中设置给药管道,所述给药管道与主管道相互隔开,所述给药管道出口端与所述主管道出口端的管壁端部设置的给药孔连通,所述给药管道入口端从所述主管道中部的管壁中伸出,所述给药管道入口端插接注射器接头,所述注射器接头上旋拧的设置密封帽。

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但是在使用气管插管时,由于需要另外放置牙垫与其配套使用,虽可避免患者咬瘪气管导管,但占用口腔空间,不便于长期带管患者的口腔护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喷雾实现局部麻醉药的带牙垫的给药式气管插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带牙垫的给药式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管插管,所述的气管插管的远端套接有套囊,气管插管的近端设有连接有注药管,所述的注药管的口部为注药口,所述的注药管通过开于气管插管管壁上的隧道与套囊相连通,所述的套囊的两侧分别设有给药微孔,所述的气管插管上设有牙垫。通过注药口将麻药注入到套囊中,在气管插管近端的注药口注射局部麻醉药,经隧道流入到套囊中,经气管插管远端的给药微孔进行给药,将局部麻醉药均匀喷雾在声门上和套囊接触的气管粘膜上,避免苏醒期气管插管和套囊对气管粘膜和声门刺激诱发的不良反应,而且麻醉医师可从容判断患者苏醒质量和呼吸恢复质量,增加安全性,此外,本气管插管上设置有牙垫,不需要另外放置与其配套的牙垫,便于长期带管患者的口腔护理。

在上述的带牙垫的给药式气管插管中,距离气管插管远端18-24cm处的气管插管的管腔内为正圆柱形,气管插管的外表面增粗形成梭形。便于插管者握持气管插管,同时增加牙齿或牙龈与气管插管的接触面积,减少局部压力,可减轻牙齿或牙龈损伤,增大口腔空间,便于长期带管患者口腔护理。

在上述的带牙垫的给药式气管插管中,所述的给药微孔开口方向朝向气管插管的近端。利于药物充分喷洒于声门上下以及与套囊接触的气管粘膜上。

在上述的带牙垫的给药式气管插管中,所述的气管插管的两侧均设有刻度表。

在上述的带牙垫的给药式气管插管中,所述的气管插管上设有固定装置,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套接在气管插管远端的固定块,所述的固定块的两侧扁平形成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所述的第一侧翼设有第一系带,所述的第二侧翼上设有第二系带。利于气管插管的固定。

在上述的带牙垫的给药式气管插管中,所述的第一侧翼供第一系带穿过的第一上连接孔和第一下连接孔,所述的第一系带穿出第一上连接孔形成第一上系带,第一系带穿出第一下连接孔形成第一下系带。

在上述的带牙垫的给药式气管插管中,所述的第二侧翼供第二系带穿过的第二上连接孔和第二下连接孔,所述的第二系带穿出第二上连接孔形成第二上系带,第二系带穿出第二下连接孔形成第二下系带。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带牙垫的给药式气管插管的优点在于:通过注药口将麻药注入到套囊中,在气管插管近端的注药口注射局部麻醉药,经隧道流入到套囊中,经气管插管远端的给药微孔进行给药,将局部麻醉药均匀喷雾在声门上和套囊接触的气管粘膜上,避免苏醒期气管插管和套囊对气管粘膜和声门刺激诱发的不良反应,而且麻醉医师可从容判断患者苏醒质量和呼吸恢复质量,增加安全性,此外,本气管插管上设置有牙垫,不需要另外放置与其配套的牙垫,便于长期带管患者的口腔护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气管插管1、套囊2、注药管3、注药口4、隧道5、给药微孔6、牙垫7、固定块8、第一侧翼9、第一上系带10、第一下系带11、第二上系带12、第二下系带13、第二侧翼1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带牙垫的给药式气管插管包括气管插管1,气管插管1的远端套接有套囊2,气管插管1的近端设有连接有注药管3,注药管3的口部为注药口4,注药管3通过开于气管插管1管壁上的隧道5与套囊2相连通,套囊2的两侧分别设有给药微孔6,气管插管1上设有牙垫7。通过注药口4将麻药注入到套囊2中,在气管插管1近端的注药口4注射局部麻醉药,经隧道5流入到套囊2中,经气管插管1远端的给药微孔6进行给药,将局部麻醉药均匀喷雾在声门上和套囊2接触的气管粘膜上,避免苏醒期气管插管1和套囊2对气管粘膜和声门刺激诱发的不良反应,而且麻醉医师可从容判断患者苏醒质量和呼吸恢复质量,增加安全性,此外,本气管插管上设置有牙垫7,不需要另外放置与其配套的牙垫,便于长期带管患者的口腔护理。

其中,距离气管插管1远端18-24cm处的气管插管1的管腔内为正圆柱形,气管插管1的外表面增粗形成梭形。便于插管者握持气管插管1,同时增加牙齿或牙龈与气管插管1的接触面积,减少局部压力,可减轻牙齿或牙龈损伤,增大口腔空间,便于长期带管患者口腔护理。给药微孔6开口方向朝向气管插管1的近端。利于药物充分喷洒于声门上下以及与套囊接触的气管粘膜上。气管插管1的两侧均设有刻度表。

其中,气管插管1上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套接在气管插管1远端的固定块8,固定块8的两侧扁平形成第一侧翼9和第二侧翼14,第一侧翼9设有第一系带,第二侧翼14上设有第二系带。利于气管插管1的固定。第一侧翼9供第一系带穿过的第一上连接孔和第一下连接孔,第一系带穿出第一上连接孔形成第一上系带10,第一系带穿出第一下连接孔形成第一下系带11。第二侧翼14供第二系带穿过的第二上连接孔和第二下连接孔,第二系带穿出第二上连接孔形成第二上系带12,第二系带穿出第二下连接孔形成第二下系带13。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气管插管1、套囊2、注药管3、注药口4、隧道5、给药微孔6、牙垫7、固定块8、第一侧翼9、第一上系带10、第一下系带11、第二上系带12、第二下系带13、第二侧翼1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