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托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1786阅读:854来源:国知局
医用托手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托手架。



背景技术:

在医院里,不管是病人在做手术的时候还是住院疗养的时候,为了方便治疗手臂或者输液,都需要对病人的手臂进行固定,一般采用托手架来支撑和固定手臂,但目前的医用托手架没办法让病人的手臂自然弯曲,必须是固定在笔直的托手架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托手架,该托手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让使用者的手臂自然舒适和安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托手架,包括连接台、第一托手台、第二托手台、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所述连接台与第一托手台通过第一连接轴铰接,所述第一托手台与第二托手台通过第二连接轴铰接。

其中,所述第一托手台与第二托手台均可选择性伸缩。

其中,所述第一托手台的底部固接有第一绑带,所述第二托手台的底部固接有第二绑带。

其中,所述第一绑带远离第一托手台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绑带远离第二托手台的一侧均设置有魔术贴。

其中,所述连接台为半圆柱状。

其中,所述连接台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连接台的两个半圆面。

其中,还包括连接转杆,所述连接转杆的一端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台铰接。

其中,所述连接转杆远离所述连接台的一侧设置有夹子,所述夹子与连接转杆铰接。

其中,还包括软垫,所述软垫固接在所述第一托手台的顶部表面和所述第二托手台的顶部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医用托手架,该托手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让使用者的手臂自然舒适和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医用托手架的俯视局部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医用托手架的侧视局部示意图。

图1至图2中:

1、连接台;11、通孔;

2、第一连接轴;

3、第一托手台;31、第一绑带;

4、第二连接轴;

5、第二托手台;51、第二绑带;

6、连接转杆;61、夹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一种医用托手架,包括连接台1、第一托手台3、第二托手台5、第一连接轴2和第二连接轴4,所述连接台1与第一托手台3通过第一连接轴2铰接,所述第一托手台3与第二托手台5通过第二连接轴4铰接。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轴2使所述连接台1与所述第一托手台3相对转动,使所述第一托手台3可180度摆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轴4使所述第一托手台3与所述第二托手台5相对转动,使所述第二托手台3可180度摆动,从而整个医用托手架能让使用者的手臂更加舒适。

所述第一托手台3与第二托手台5均可选择性伸缩。由于使用者的手臂长短不定,按照使用者的手臂情况对所述第一托手台3和所述第二托手台5的长度进行调整,达到使用者舒适的长度。

所述第一托手台3的底部固接有第一绑带31,所述第二托手台5的底部固接有第二绑带51。

所述第一绑带31远离第一托手台3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绑带51远离第二托手台5的一侧均设置有魔术贴。使用所述魔术贴把所述第一绑带31的两端连接起来和把所述第二绑带51的两端连接起来,牢固地把使用者的手臂固定在该医用托手架。

所述连接台1为半圆柱状。

所述连接台1设置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贯穿所述连接台1的两个半圆面。

该医用托手架还包括连接转杆6,所述连接转杆6的一端通过所述通孔11与所述连接台1铰接。

所述连接转杆6远离所述连接台1的一侧设置有夹子61,所述夹子61与所述连接转杆6铰接。

该医用托手架还包括软垫,所述软垫固接在所述第一托手台3的顶部表面和所述第二托手台5的顶部表面。该医用托手架在使用时,所述第一托手台3的顶部表面和第二托手台5的顶部表面均与使用者手臂接触,使用所述软垫,能让使用者的手臂自然舒服。

具体的,该软垫为海绵垫。所述海绵垫与第一托手台3通过魔术贴紧贴连接,所述海绵垫与第二托手台5通过魔术贴紧贴连接。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