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压氧舱/呼吸机的呼吸管便携式固定器。
背景技术:在现代临床医学中,通过高压氧仓或呼吸机对患者进行主动供氧,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高压氧仓或呼吸机均通过吸气管和呼气管与病人的呼吸道相连,用于对患者施行通气、输氧功能。由于不同患者对吸氧的需求时间不同(数小时至终身),故高压氧仓或呼吸机的吸气管和呼气管能否较好的相对固定,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普遍使用的吸气管和呼气管的吊臂,采用长40~50cm不等的三根铁杆通过关节控制吸气管和呼气管的位置及高度。因使用频率、关节松动、吊臂太长等原因,在具体应用中,存在不易操作及控制、灵活性差、易损坏等诸多不便,故在调整吸气管和呼气管时通常不经过自带的吊臂进行定位,直接连接于患者,时常出现因吸气管和呼气管滑脱、扭曲、受压等致患者出现生命意外的情况。同时,患者外出检查、治疗、长途转诊、转运时,替代所用的简易呼吸机或家用呼吸机通常不具备支持呼吸机吸气管和呼气管的吊臂及装置,故在外出检查、治疗、长途转诊、转运过程中,因患者不配合、路途抖动颠簸、搬动等原因,常导致外接管路掉落等意外情况,造成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压氧舱/呼吸机的呼吸管便携式固定器,通过固定夹夹持在患者衣服、被褥、护栏等处,对高压氧舱的呼吸管形成定位,也适用于患者外出、转运过程中对呼吸机的呼吸管形成定位,能有效避免因高压氧仓/呼吸机的呼吸管滑脱、扭曲、受压等而出现的医疗事故。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氧舱/呼吸机的呼吸管便携式固定器,包括支撑座、安装在支撑座上端面的呼吸管定位架,以及固定安装在支撑座下端面的固定夹,所述固定夹的第一夹持臂的夹持部与支撑座的下端面固定连接,第一夹持臂的握持部外伸出支撑座的周面,且朝上折弯,所述固定夹的第二夹持臂的夹持部设有向下凹陷的夹持凹槽,第二夹持臂的握持部外伸出支撑座的周面,且朝下折弯,所述呼吸管定位架上设有一上下贯穿的安装孔,以及两个开口朝上的定位槽,所述各定位槽均由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构成,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横截面呈优弧形,第二定位槽的横截面呈半圆弧形,第一定位槽优弧所在圆的直径小于第二定位槽弧形所在圆的直径,第一定位槽的槽口与第二定位槽的槽底连接构成定位槽,所述支撑座的上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设置一竖直向上延伸的安装轴,所述呼吸管定位架通过安装孔可转动的装配在安装轴上,且通过一螺母轴向限位。所述固定夹的第一夹持臂对应第二夹持臂夹持凹槽的位置设有至少两个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固定夹通过螺钉穿过第一夹持臂的通孔与支撑座的下端面形成固定连接。所述螺母与呼吸管定位架上端之间的安装轴段上空套设置一垫圈。所述支撑座的中心位置设有一通孔,所述安装轴的下端过盈配合在该通孔中,与支撑座形成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的中心位置设有一螺纹孔,所述安装轴为阶梯轴,阶梯轴的小径段为螺纹段,所述安装轴的小径段螺纹配合在支撑座的螺纹孔中,与支撑座形成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种高压氧舱/呼吸机的呼吸管便携式固定器,包括支撑座、安装在支撑座上端面的呼吸管定位架,以及固定安装在支撑座下端面的固定夹,呼吸管定位架用于定位高压氧舱/呼吸机的呼吸管,固定夹夹持在患者衣服、被褥或护栏上,用于固定支撑座,使支撑座上端面的呼吸管定位架位置固定。所述固定夹的第一夹持臂的夹持部与支撑座的下端面固定连接,第一夹持臂的握持部外伸出支撑座的周面,且朝上折弯,所述固定夹的第二夹持臂的夹持部设有向下凹陷的夹持凹槽,当第二夹持臂的夹持部与第一夹持臂的夹持部合拢时,第二夹持臂夹持部的夹持凹槽与第一夹持臂的夹持部之间具有让位空间,当固定夹夹持在护栏上时,护栏位于第二夹持臂的夹持凹槽和第一夹持臂之间的空间中,使得固定夹能稳固夹持在护栏上,防止固定夹从护栏上滑落,当固定夹夹持在患者衣服、被褥上时,夹持凹槽不影响固定夹的夹持效果,第二夹持臂的握持部外伸出支撑座的周面,且朝下折弯,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的握持部朝向相反方向折弯,使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的夹持部张合度较大,夹持尺寸范围较广。所述呼吸管定位架上设有一上下贯穿的安装孔,以及两个开口朝上的定位槽,其中一个定位槽用于定位高压氧舱/呼吸机的呼气管,另一个定位槽用于定位高压氧舱/呼吸机的吸气管。所述各定位槽均由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构成,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横截面呈优弧形,第二定位槽的横截面呈半圆弧形,第一定位槽优弧所在圆的直径小于第二定位槽弧形所在圆的直径,第一定位槽的槽口与第二定位槽的槽底连接构成定位槽,当医护人员将呼气管、吸气管搁置在定位槽中时,第二定位槽槽口宽度大,便于医护人员快速定位呼气管、吸气管,呼气管、吸气管在第一定位槽的槽口处轻微变形后卡入第一定位槽中,形成定位,有效防止呼气管、吸气管脱落、扭曲、受压或变形。所述支撑座的上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设置一竖直向上延伸的安装轴,所述呼吸管定位架通过安装孔可转动的装配在安装轴上,且通过一螺母轴向限位,呼吸管定位架装配在安装轴上,可绕安装轴转动,能较好的适应呼气管、吸气管的摆向及患者体位的需要。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B向示意图。附图中,1为支撑座,11为安装轴,2为呼吸管定位架,21为安装孔,22为定位槽,221为第一定位槽,222为第二定位槽,3为固定夹,31为第一夹持臂,311、321为夹持部,312、322为握持部,32为第二夹持臂,4为夹持凹槽,5为螺母,6为垫圈。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3,为一种高压氧舱/呼吸机的呼吸管便携式固定器的具体实施例。高压氧舱/呼吸机的呼吸管便携式固定器包括支撑座1、安装在支撑座1上端面的呼吸管定位架2,以及固定安装在支撑座1下端面的固定夹3。所述固定夹3由第一夹持臂31和第二夹持臂32通过铰轴铰接构成,铰轴上安装有卷簧,卷簧的一端与第一夹持臂固定连接,卷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夹持臂固定连接,使卷簧位于蓄能状态。所述固定夹3的第一夹持臂31的夹持部311与支撑座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第一夹持臂31的握持部312外伸出支撑座1的周面,且朝上折弯,所述固定夹3的第二夹持臂32位于第一夹持臂31的下方,第二夹持臂32的夹持部321设有向下凹陷的夹持凹槽4,第二夹持臂32的握持部322外伸出支撑座1的周面,且朝下折弯,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夹3的第一夹持臂31对应第二夹持臂32夹持凹槽4的位置设有两个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固定夹3通过螺钉穿过第一夹持臂31的通孔与支撑座1的下端面形成固定连接。所述呼吸管定位架2上设有一上下贯穿的安装孔21,以及两个开口朝上的定位槽22,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定位槽22沿安装孔21对称设置在呼吸管定位架上,所述各定位槽22均由第一定位槽221、第二定位槽222构成,所述第一定位槽221的横截面呈优弧形,第二定位槽222的横截面呈半圆弧形,第一定位槽221优弧所在圆的直径小于第二定位槽弧222形所在圆的直径,第一定位槽221的槽口与第二定位槽222的槽底连接构成定位槽。所述支撑座1的上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设置一竖直向上延伸的安装轴11,具体的为,支撑座1的中心位置设有一通孔,所述安装轴11的下端过盈配合在该通孔中,与支撑座1形成固定连接,也可在支撑座1的中心位置设置一螺纹孔,所述安装轴11为阶梯轴,阶梯轴的小径段为螺纹段,所述安装轴11的小径段螺纹配合在支撑座1的螺纹孔中,与支撑座1形成固定连接。所述呼吸管定位架2通过安装孔21可转动的装配在安装轴11上,且通过一螺母5轴向限位,为防止呼吸管定位架过度磨损,所述螺母5与呼吸管定位架2上端之间的安装轴段上空套设置一垫圈6。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以用于气管切开术患者为例。首先将固定夹夹持在患者胸前的衣服或被褥或护栏上,使支撑座的安装轴竖直朝上为宜,将呼吸机的呼气管和吸气管分别搁置在呼吸管定位架对应的定位槽中,对呼气管和吸气管形成定位,有效防止呼气管、吸气管脱落、扭曲、受压或变形,呼气管、吸气管的自由端与患者气管切开处连接,有效保证患者在正常吸氧时呼气管和吸气管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特别适合于患者外出、转运过程中对呼吸机的呼吸管形成定位,能有效避免因呼吸机呼吸管滑脱、扭曲、受压等而出现的医疗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