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用诊脉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7627阅读:2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用诊脉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诊脉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医用诊脉垫。



背景技术:

中医诊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中医科的医师给病人检查疾病时,需要用到诊脉护垫,给病人诊脉的时候,都是一块诊脉护垫对应一个人病人,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一些疾病的接触传播;在诊脉过程中,时间久的话,可能会导致手臂麻木的症状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存在的不足,提供中医用诊脉垫。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医用诊脉垫,其包括上端开口的盒体、设置在盒体上端的诊脉翻转盖、设置在盒体开口处下端的圆弧形诊脉支撑块、设置在圆弧形诊脉支撑块下方的内板、设置在内板下方的充气垫;所述诊脉翻转盖中间位置设置有诊脉孔并且其下端设置有红外线消毒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医用诊脉垫,所述诊脉翻转盖通过插销固定在盒体开口端左侧的横向凸起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医用诊脉垫,所述盒体开口端右侧上设置有固定诊脉翻转盖的挡块。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医用诊脉垫,所述充气垫上连接有胶管、与胶管连接的手动充气装置;所述胶管穿过盒体并且其上部连接与其贯通的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医用诊脉垫,所述诊脉翻转盖上端设置有辅助凸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医用诊脉垫,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其采用红外线消毒,有效的避免了医源性感染和病毒的传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医用诊脉垫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医用诊脉垫,其包括上端开口的盒体1、设置在盒体1上端的诊脉翻转盖2、设置在盒体1开口处下端的圆弧形诊脉支撑块8、设置在圆弧形诊脉支撑块8下方的内板4、设置在内板4下方的充气垫5;所述诊脉翻转盖2中间位置设置有诊脉孔21并且其下端设置有红外线消毒器9,其中,所述圆弧形诊脉支撑块8为具有弹性性能的橡胶垫;所述诊脉翻转盖2通过插销3固定在盒体开口端11左侧的横向凸起13上,所述盒体1开口端11右侧上设置有固定诊脉翻转盖2的挡块1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医用诊脉垫,所述充气垫5上连接有胶管6、与胶管6连接的手动充气装置7;所述胶管6穿过盒体1并且其上部连接与其贯通的单向阀61。

工作原理:首先患者的手放入圆弧形诊脉支撑块8上侧,将手掌心朝上,然后将诊脉翻转盖2覆盖在盒体1的开口端11并且固定在挡块12上,将手臂的脉搏位置对准诊脉孔21,开口手臂的脉搏处是否靠近诊脉孔21,如果不够靠近,就用手捏手动充气装置7对充气垫5进行充气,此时,随着充气垫5膨胀变大促使着内板4网上移动,也顺便带着圆弧形诊脉支撑块8向上移动,放在圆弧形诊脉支撑块8的手臂也就随之往上靠近诊脉孔21,这样医生就可以对其诊脉;其中,所述诊脉翻转盖2还设置有辅助凸起22,医生在诊脉的时候,将自己的手臂安置在辅助凸起22上,可以轻松一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医用诊脉垫,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其采用红外线消毒,有效的避免了医源性感染和病毒的传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