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医疗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监测设备及其旋转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传统的医疗器械较为笨重,使用者不可能时刻在医疗器械旁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医疗设备倾向向电子化、便携式方向发展,对人们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外,便携式医疗设备起步早,现已较为成熟,便携式医疗设备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医用型便携式医疗设备,另一中是家用型便携式医疗设备。医用型便携式医疗设备主要有便携式呼吸机、监护仪、除颤器、多参数分析仪等;家用型便携式医疗设备包括电子血压计、电子记步表、数字式体温计或红外耳温计、数字式助听器、健康体重磅秤、手持家用紫外治疗器械等,为人们多功能皮肤美容器、家用半导体激光治疗器等,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
例如:便携式睡眠监测设备是一种人体处于睡眠状态中持续监测人体睡眠呼吸状况的生理参数,以便于对生理参数进行睡眠质量分析。良好的睡眠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基础。混乱的睡眠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记忆力下降、免疫力变差等。此外,许多疾病,如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等,也会严重降低人的睡眠质量。因此,人体睡眠呼吸过程中睡眠监测有着重要意义。
但是随着医疗监测设备朝着向轻便化、小型化方向不断发展,也即是为了便于患者在实际监测环境下真实监测,对于便携式医疗监测设备如何佩戴或固定人体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尤其是对于不同尺寸的贴片,如何能保证使用于同一设备的情况下不发生转动是便携式医疗监测领域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个人或家庭以及实景睡眠监测且适应于不同尺寸的贴片固定的便携式监测设备的旋转固定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携式监测设备的旋转固定结构,该监测设备包括设备外壳,所述旋转固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设备外壳的旋转固定件,其中所述旋转固定件包括防转部和阻尼旋转部,所述防转部一端与所述阻尼旋转部一体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防转部的另一端向内弯曲。
作为优选的,所述旋转固定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设备外壳的连接扣。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扣和所述旋转固定件位于所述设备外壳的同一表面。
作为优选的,所述旋转固定件的阻尼旋转部的旋转角度为0°~180°。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旋转固定结构的便携式监测设备,该监测设备还包括贴片,所述贴片包括背衬、用于固定人体皮肤表面的固定胶和用于与所述便携式监测设备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背衬固定连接,并且在所述背衬贴近人体皮肤的一表面设有所述固定胶。
作为优选的,所述背衬的侧边部位设有防转孔,所述防转孔与所述防转部卡钩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防转孔为方形、弓形、椭圆形以及梯形。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转孔的大小能让所述旋转固定件穿过。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技术方案主要将旋转固定件采用旋转方式以及结合按扣扣合实现贴片与睡眠监测设备之间穿戴式固定,尤其能达到对于不同尺寸的贴片固定便携式监测设备的目的,也解决了便携式监测产品通过一般贴片贴于人体上时,存在旋转不固定的问题;同时也便于患者在实际监测情况下真实监测,为患者监测质量分析准确性提供 一定保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便携式监测设备的旋转固定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便携式监测设备的旋转固定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防转倒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便携式监测设备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便携式监测设备的侧面安装中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便携式监测设备的正面安装后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设备外壳,2-旋转固定件,21-防转部,22-阻尼旋转部,3-连接扣,4-卡簧,5-螺栓,6-贴片,61-背衬,611-防转孔,62-固定胶,63-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监测设备的旋转固定结构,所述旋转固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设备外壳1的旋转固定件2,其中所述旋转固定件2包括防转部21和阻尼旋转部22,所述防转部21一端与所述阻尼旋转部22一体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防转部21的另一端向内弯曲。另外,所述阻尼旋转部22能保证旋转固定件2旋转一定角度后不发生偏移,起到定位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固定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设备外壳1的连接扣3,所述连接扣3与所述贴片6的卡扣连接。为了更好地防止便携式监测 设备的旋转,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扣3和所述旋转固定件2位于所述设备外壳1的同一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固定件2的阻尼旋转部22的一端末开设有凹槽,沿所述凹槽装设卡簧4,所述卡簧4两端通过螺栓5固定,其中卡簧4能防止旋转固定件从设备外壳中脱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固定件2的阻尼旋转部22的旋转角度为90°。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固定件2的阻尼旋转部22的旋转角度为90°。但除此之外该旋转角度还可以为0°、30°、60°或150°等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对此结构进行相应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防转部21与所述设备壳体1的一表面相互不平行。除此之外,所述防转部与所述设备壳体的一表面相互平行。这样能保证当旋转固定件旋转一定角度后卡钩部能对贴片形成卡钩连接,从而对贴片达到固定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固定结构能实现不同尺寸的贴片(主要指防转孔到连接件的距离不等于旋转固定件到连接扣的距离的情况)固定便携式监测设备,实现穿戴式监测,也解决了便携式监测产品通过一般贴片贴于人体上时,存在旋转不固定的问题;同时也便于患者在实际监测情况下真实监测,为患者监测质量分析准确性提供一定保障。
实施例二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监测设备,该监测设备包括旋转固定结构和贴片6,所述贴片6包括背衬61、用于固定人体皮肤表面的固定胶62和用于与所述便携式监测设备连接的连接件63,所述连接件63与所述背衬61固定连接,并且在所述背衬61贴近人体皮肤的一表面设有所述固定胶62。
所述背衬61的侧边部位设有防转孔611,所述防转孔611与所述防转部21卡钩连接,从而为实现两点或两点以上的固定方式夯实基础。在本实用新型实 施例中,所述防转孔611为弓形,除此之外还可以为方形、椭圆形以及梯形。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防转孔611的大小刚好能让所述旋转固定件2穿过。也即是,所述防转孔的宽度要略微大于所述旋转固定件的阻尼旋转部的最大宽度,所述防转孔的长度要略微大于所述旋转固定件的防转部的长度,以保证旋转固定件穿过贴片以及不影响旋转固定件的旋转角度。
该贴片6包括背衬61、用于固定人体皮肤表面的固定胶62和用于与所述便携式监测设备连接的连接件63,所述连接件63与所述背衬61固定连接,并且在所述背衬61贴近人体皮肤的一表面设有所述固定胶62。
由于贴片与所需固定设备采用了一点固定方式,因此,在固定设备(比如便携式监测设备)后,会在造成设备发生旋转或位置偏移。籍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背衬61的侧边部位设有防转孔611,所述防转孔611与所述防转部21固定连接(比如卡扣连接),所述防转孔611的大小为至少能使所述旋转固定件2穿过。
根据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便携式监测设备,该监测设备主要采用旋转固定结构与贴片的结合,先将贴片的连接件与便携式监测设备的设备外壳上的连接扣扣合连接,然后再将所述旋转固定件穿过贴片的防转孔,最后旋转旋转固定件90°使贴片与旋转固定件实现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便携式监测设备采用与人体粘贴固定于人体某一部位,实现了穿戴式监测,也解决了便携式监测产品通过一般贴片贴于人体上时,存在旋转不固定的问题;同时也便于患者在实际监测情况下真实监测,为患者监测质量分析准确性提供一定保障。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