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吸氧加湿加温装置。
背景技术:
吸氧是医院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医院中使用的氧气通常是压缩储存的,氧气湿度极低,非常干燥,患者直接使用会使患者口干舌燥非常不适,因此在进行吸氧治疗时通常需要进行加湿处理。患者在吸氧过程中,严禁液态的水进入氧气管道,为此,在吸氧湿化瓶的设计中,要求将连通到病人鼻部的出气管的管口位于水面之上,避免水进入吸氧。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吸氧管管口太低,或近气后大气泡上浮破裂造成水花飞溅,都可能会造成液态水进入吸氧管中,因而使患者吸氧时感到不适,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医疗事故,另在冬季进行输氧时,因外界温度低,湿化瓶中的水温较低,氧气经过水中后,气温低,会导致患者吸氧时不舒服,因此需要对水进行加热,但直接对水加热可能会使湿化瓶中的水温过高,使吸氧时气体湿度太大,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提供一种新型吸氧加湿加温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吸氧加湿加温装置,包括瓶体、瓶塞、限压阀、进气管、吸氧管、水泵、恒温热水器,所述瓶体通过隔水板分为湿化瓶和温水底座两部分,湿化瓶上端设有挡水滤网,湿化瓶左下角设有导气滤网,湿化瓶左侧瓶壁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内插有进气管,进气管端部设有单向阀,湿化瓶右侧瓶壁上设有注水口,注水口内插有注水管,注水管上设有阀门,湿化瓶上端旋接固定有瓶塞,瓶塞右侧设有出气口,出气口内插有吸氧管,瓶塞左侧设有限压阀。导气滤网可以使进气时产生的大水泡减小,以降低水泡破裂时产生的噪音,并且防止大水泡破裂时造成的水花飞溅,设有注水口可以直接加水,避免了加水时需要将供氧断开进行加水,因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挡水滤网可以防止水花飞溅到吸氧管中。
所述温水底座左侧设有出水口,出水口内插有排水管,排水管另一端连接水泵,温水底座右侧设有进水口,进水口内插有进水管,进水管一端连接恒温热水器,恒温热水器与水泵通过导水管相连通。恒温热水器可以按预定的水温进行加热,温水底座中的温水进行循环,从而对湿化瓶中的水进行加热,以防止直接加热时因故障等各种原因造成水温过高。
所述限压阀由底座、阀芯、支撑臂、杠杆臂、挂杆组成,底座中间通孔内插有阀芯,底座左侧设有支撑臂,支撑臂端部设有转轴与杠杆臂铰接固定,杠杆臂上设有转轴与阀芯端部铰接固定,杠杆臂右侧设有滑动槽,挂杆顶端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滑动槽内,挂杆下端挂有砝码。限压阀可通过挂接不同质量的砝码及在滑动槽中滑动设定气压限定值,在瓶内气压过高,超过限定值时进行排气降压,以免患者吸氧时感到不适。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在吸氧过程中进行加水,并能通过温水循环加热以避免水温过高,可在气压过高时进行排气降压,以避免造成患者不适,使用安全方便,大大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压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做以下详细说明。
如图1、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瓶体1、瓶塞4、限压阀5、进气管14、吸氧管12、水泵2、恒温热水器3,所述瓶体1通过隔水板7分为湿化瓶9和温水底座10两部分,湿化瓶9上端设有挡水滤网6,湿化瓶9左下角设有导气滤网8,湿化瓶9左侧瓶壁上设有进气口13,进气口13内插有进气管14,进气管14端部设有单向阀15,湿化瓶9右侧瓶壁上设有注水口21,注水口21内插有注水管22,注水管22上设有阀门23,湿化瓶9上端旋接固定有瓶塞4,瓶塞4右侧设有出气口11,出气口11内插有吸氧管12,瓶塞4左侧设有限压阀5。导气滤网8可以使进气时产生的大水泡减小,以降低水泡破裂时产生的噪音,并且防止大水泡破裂时造成的水花飞溅,设有注水口21可以直接加水,避免了加水时需要将供氧断开进行加水,因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挡水滤网6可以防止水花飞溅到吸氧管12中。
所述温水底座10左侧设有出水口16,出水口16内插有排水管17,排水管17另一端连接水泵2,温水底座10右侧设有进水口18,进水口18内插有进水管19,进水管19一端连接恒温热水器3,恒温热水器3与水泵2通过导水管20相连通。恒温热水器3可以按预定的水温进行加热,温水底座10中的温水进行循环,从而对湿化瓶9中的水进行加热,以防止直接加热时因故障等各种原因造成水温过高。
所述限压阀5由底座51、阀芯52、支撑臂53、杠杆臂54、挂杆57组成,底座51中间通孔内插有阀芯52,底座51左侧设有支撑臂53,支撑臂53端部设有转轴55与杠杆臂54铰接固定,杠杆臂54上设有转轴55与阀芯52端部铰接固定,杠杆臂54右侧设有滑动槽56,挂杆57顶端通过固定螺母58固定在滑动槽56内,挂杆57下端挂有砝码59。限压阀5可以在瓶内气压过高时会进行排气降压,以免患者吸氧时感到不适。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设计进行各种改动和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