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充气床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8503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充气床垫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床垫,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充气床垫。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医院里将不能自由活动的病人从一个病床移动到另外一个病床时,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抬或者寻求他人家属的帮助,才能实现患者的转移,而在转移的过程中,不仅对护理人员造成了伤害,更有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护理人员在移动患者时的劳动强度比较大,长期下去可能会引起腰疼等职业病,而患者在被搬运的过程中,可能会紧张害怕,尤其对于全麻手术患者,颅脑患者,脊髓患者,如果护理人员不够专业的话,有可能无形中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还有就是患者需要经常去做各种CT和核磁等检查,而用移动充气床垫就可以轻松解决一切移动患者的问题。因此,设计一种可移动的床垫,方便转移患者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轻松移动的可移动充气床垫。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移动充气床垫,包括床垫本体,所述床垫本体的内部设置可充气的气腔,所述床垫本体的顶面下部两个角部设置与所述气腔相连通的充气孔,所述床垫本体的底面设置放气区,所述放气区包括规则设置的、与所述气腔相连通的排气微孔,所述排气微孔的直径为0.75-0.85mm,所述充气孔上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充气孔的充气孔盖。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移动充气床垫铺在病床上(铺设时所述的床垫内不充填气体),若需要对病床上的病人进行转移时,使用充气泵连接充气孔对可移动充气床垫进行充气,为了不影响患者的休息,选用充气泵时尽量选用噪音比较小的充气泵,随着所述的床垫中充入的气体的增多,床垫会慢慢地鼓起来,而当床垫里所充的气体达到一定压力时,冲入床垫内的气体就会从床垫下部的微孔中排出,这时保证充气泵一直进行充气,而气体从微孔中排出时,对承载床垫的平面就会有一定的冲击力,而床垫受到相反的作用力,就会有一种向上的浮力,这时床垫和承载其的平面(大部分是床)之间基本上没有摩擦力,护理人员可以轻松地移动床垫,即可以轻松的搬运躺在床垫上的患者,在搬运的过程中两个护理床之间要离的比较近,最好不要超过0.3米。这样才能保证床垫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一直有一种向上的浮力。在搬运完后,关闭充气泵的开关,床垫就可以缓慢地放掉气体,床垫又恢复成片状,使用比较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床垫本体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放气区包括位于所述床垫本体左半部的第一放气区,所述第一放气区距离床垫本体的左边缘26cm,所述第一放气区内的排气微孔呈134行*4列分布。所述的左右方向以附图中的左右方向为准。

进一步地,所述放气区还包括第二放气区,所述第二放气区位于所述床垫本体左半部且所述第二放气区位于所述第一放气区的右侧,所述第二放气区最左侧的排气微孔与所述第一放气区最右侧的排气微孔之间的距离为6cm,所述第二放气区包括上部放气分区和下部放气分区,所述上部放气分区内的排气微孔呈70行*9列分布,所述下部放气分区内的排气微孔呈64行*3列分布。设计时上部放气区每行包含的微孔数比下部放气区每行包含的微孔数要多,因为当患者躺在床垫上时,患者的头部位于床垫的上部,即患者的上半身位于床垫的上部,而一般情况下,上半身的重量比下半身重,所以设计床垫的上部的孔数比下部的孔数要多。

进一步地,所述下部放气分区的最左侧的排气微孔与所述上部放气分区的最左侧的排气微孔位于同一列。这是根据人的腿部位于身体的两侧,所述设计时将位于下部64行的孔,靠近第二放气区的左边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放气区内相邻两列排气微孔的圆心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二放气区内相邻两列排气微孔的圆心之间的距离均相等,所述第一放气区内相邻两行排气微孔的圆心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二放气区相邻两行排气微孔的圆心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放气区的顶端和所述第二放气区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放气区还包括第三放气区和第四放气区,所述第三放气区和所述第二放气区关于床垫本体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所述第一放气区和所述第四放气区关于床垫本体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所述第三放气区内最左侧的排气微孔与所述第二放气区最右侧的排气微孔之间的距离为6cm。

进一步地,同一放气区内,相邻两列排气微孔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0.9-1cm;相邻两行排气微孔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0.8-0.9cm。

进一步地,所述床垫本体的左床边上安装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床垫本体上,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床垫本体可拆卸连接。固定带的设置用来固定床垫上的患者,防止在搬运的过程中,患者在病床上滑动,确保患者的安全。所述的固定装置可以为卡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移动充气床垫,在不充气的条件下,可以铺设在患者的床上,相当于普通的床单,不会对卧床患者的舒适度产生影响,而在需要搬运卧床患者时,将所述的床垫进行充气,当床垫内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床垫下部设置的微孔就会向外排气,排出的气体和床体之间就会形成一种相互作用力,对床垫就会产生一种向上的浮力,这样护理人员就能轻松地搬运床垫,而不会对躺在床垫上的患者造成影响,搬运完毕后,将床垫内的气体缓慢放掉即可,使用比较方便,即方便了护理人员,也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移动充气床垫的顶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移动充气床垫的底视图。

图中:1、床垫本体;2、微孔;3、充气孔;4、固定带;5、第一放气区;6、第二放气区;7、第三放气区;8、第四放气区;

a、第一放气区与床垫本体左床边的距离;

b、所述第二放气区最左侧的排气微孔与所述第一放气区最右侧的排气微孔之间的距离;

c、所述第三放气区内最左侧的排气微孔与所述第二放气区最右侧的排气微孔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移动充气床垫,包括床垫本体1,所述床垫本体1的内部设置可充气的气腔,所述床垫本体1的顶面下部两个角部设置与所述气腔相连通的充气孔3,所述床垫本体1的底面设置放气区,所述放气区包括规则设置的、与所述气腔相连通的排气微孔2,所述排气微孔2的直径可以为0.75mm、0.80mm或0.85mm,所述充气孔3上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充气孔3的充气孔盖。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床垫时,使用充气泵连接充气孔3对可移动充气床垫进行充气,随着所述的床垫中充入的气体的增多,床垫会慢慢地鼓起来,而当床垫里所充的气体达到一定压力时,冲入床垫内的气体就会从床垫下部的微孔2中排出,这时保证充气泵一直进行充气,而气体从微孔2中排出时,会和床体相互作用,使床垫产生一种向上的浮力,这样护理人员可以轻松地移动床垫,即可以轻松的搬运躺在床垫上的患者。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床垫本体1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放气区包括位于所述床垫本体1左半部的第一放气区5,所述第一放气区5与床垫本体1左床边的距离a为26cm,所述第一放气区5内的排气微孔2呈134行*4列分布。所述放气区还包括第二放气区6,所述第二放气区6位于所述床垫本体1左半部且所述第二放气区6位于所述第一放气区5的右侧,所述第二放气区6最左侧的排气微孔2与所述第一放气区5最右侧的排气微孔2之间的距离b为6cm,所述第二放气区6包括上部放气分区和下部放气分区,所述上部放气分区内的排气微孔2呈70行*9列分布,所述下部放气分区内的排气微孔2呈64行*3列分布,因在一般情况下,人的上半身要比下半身重,所以第二放气区6上部的微孔2数多于下部的微孔2数,即上部产生的浮力比下部产生的浮力大。且由于人的腿部位于身体的两侧,所以在设计时,所述下部放气分区的最左侧的排气微孔2与所述上部放气分区的最左侧的排气微孔2位于同一列。

所述第一放气区5内相邻两列排气微孔2的圆心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二放气区6内相邻两列排气微孔2的圆心之间的距离均相等,所述第一放气区5内相邻两行排气微孔2的圆心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二放气区6相邻两行排气微孔2的圆心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且所述第一放气区5的顶端和所述第二放气区6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所述放气区还包括第三放气区7和第四放气区8,所述第三放气区7和所述第二放气区6关于床垫本体1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所述第一放气区5和所述第四放气区8关于床垫本体1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所述第三放气区7内最左侧的排气微孔2与所述第二放气区6最右侧的排气微孔2之间的距离c为6cm。

为了保证床垫下部的微孔2放气时能对床体产生适度的冲击力,同一放气区内,相邻两列排气微孔2的圆心之间的距离可为0.9cm、0.95cm或1cm;位于同一区域,相邻两行排气微孔2的圆心之间的距离可为0.8cm、0.85cm或0.9cm。

避免在搬运的过程中,患者在床垫上发生滑动的现象,在所述床垫本体1上安装有固定带4,所述固定带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床垫本体1上,所述固定带4的另一端与所述床垫本体1可拆卸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