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面部烧伤瘢痕治疗的3D打印透明压力面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8286阅读:3903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面部烧伤瘢痕治疗的3D打印透明压力面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及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面部烧伤瘢痕治疗的3D打印透明压力面具。



背景技术:

烧伤,尤其是深度烧伤常常会导致瘢痕的出现,严重影响病人的外形和功能,随着烧伤治疗水平的提高,烧伤后瘢痕增生的防治愈显紧迫和重要。对于面部烧伤瘢痕的患者,常会戴3D打印透明压力面具以对瘢痕进行压力加硅胶的综合治疗。

传统的3D打印透明压力面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一是面具外形在取模和倒模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导致部分部位与面部帖服不好,影响压力治疗。二是固定后不能提供均匀的区域压力,不适合应用于面部烧伤瘢痕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面部烧伤瘢痕治疗的3D打印透明压力面具。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应用于面部烧伤瘢痕治疗的3D打印透明压力面具,包括面具本体,所述面具本体的形状与人体脸部形状相配合且位于眼部、鼻部和嘴部设置有开口,所述面具本体位于额部以及眉弓处和下颌角的两侧设置有面具螺栓,所述面具螺栓由限位部和连接部组成,所述眉弓处和下颌角两侧的面具螺栓通过第一面具绑带连接,所述额部的面具螺栓连接有第二面具绑带的一端,所述第二面具绑带的另一端连接于靠近所述眉弓处的第一面具绑带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具绑带及第二面具绑带的本体为工作长度可调节的松紧带,所述第一面具绑带位于松紧带的两端设有固定环,所述第二面具绑带位于松紧带的一端设有固定环,另一端设有与松紧带配合的搭扣。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与所述面具螺栓的连接部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面具本体为紧密黏附贴合的双层结构,内层材料为医用透明硅胶,外层材料为适用于3D打印的医用生物相容性MED610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面具本体位于额部以及眉弓处和下颌角的两侧设置有面具螺栓,螺栓与面具通过3D打印一次成型无缝连接,不会对面具内面造成不平滑及影响面具的力学稳定性。面具螺栓和绑带配合,便于和脸部进行可靠固定连接;绑带与螺栓之间的固定环固定可靠且取脱方便,便于使用。绑带的本体为长度可调节的松紧带,使分布有瘢痕的区域局部压力达到需求压力。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3D打印透明压力面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3D打印透明压力面具中面具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3D打印透明压力面具中面具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3D打印透明压力面具中第一面具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面具本体,2-开口,3-面具螺栓,301-限位部,302-连接部,4-第一面具绑带,401-松紧带,402-固定环,5-第二面具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应用于面部烧伤瘢痕治疗的3D打印透明压力面具,包括面具本体1,面具本体1的形状与人体脸部形状相配合且位于眼部、鼻部和嘴部设置有开口2,面具本体1位于额部以及眉弓处和下颌角的两侧设置有面具螺栓3,面具螺栓3由限位部301和连接部302组成,眉弓处和下颌角两侧的面具螺栓3通过第一面具绑带4连接,额部的面具螺栓3连接有第二面具绑带5的一端,第二面具绑带5的另一端连接于靠近所述眉弓处的第一面具绑带4中部。

其中,第一面具绑带4及第二面具绑带5的本体为工作长度可调节的松紧带401,第一面具绑带4位于松紧带401的两端设有固定环402,第二面具绑带5位于松紧带401的一端设有固定环402,另一端设有与松紧带401配合的搭扣。

其中,固定环402与所述面具螺栓3的连接部302相配合。

其中,面具本体1为紧密黏附贴合的双层结构,内层材料为医用透明硅胶,外层材料为适用于3D打印的医用生物相容性MED610材料。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通过3D扫描仪对面部烧伤瘢痕患者的面部进行扫描,使用CAD软件制作以患者面部扫描几何面为所要打印面具的内侧面并向外增厚1.5mm厚度的3D面具模型。使用医用透明3D打印硬质材料MED610打印出面具本体1的外层,外层通过一体打印的方式连接有五个面具螺栓3。使用医用透明硅胶涂抹3D打印出的透明硬质面具的内侧面形成面具本体1的内层。使用时,将适合长度的松紧带401两端分别固定于固定环402,即制成第一面具绑带4,同理还可制成第二面具绑带5。绑带上的固定环402可扣于面具螺栓3用于固定。眉弓处的两枚面具螺栓3通过经枕部的第一面具绑带4连接固定,下颌角的两枚面具螺栓3通过经后颈部的第一面具绑带4连接固定,额部的第二面具绑带5一端固定环402扣于额部正中螺栓,另一端固定搭扣扣于后颈部第一面具绑带4。通过测试压力面具与面部之间的压力对松紧带401的长度进行调整,使分布有瘢痕的区域局部压力达到10mmHg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过着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