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输液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2851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输液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输液瓶。



背景技术:

在临床使用的医用输液容器主要有玻璃瓶、普通的塑料瓶和软塑料袋等几种常用的类型。玻璃输液瓶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环境相对开放,控制点多,被污染机率高;还可能出现表面脱片和松盖,贮存时间长会产生不溶性微粒。除此之外,玻璃瓶自身重量大,存放占用空间大;易破碎,运输成本高;玻璃瓶制造工艺过程也是一个高耗能和对环境有较大污染的过程。普通塑料瓶在重量、抗破碎性、制造过程的节能环保等方面与玻璃瓶相比有了改善,且也具有一定的抗挤压变形性能。但多采用二步法(第一步:将粒子注塑成瓶胚;第二步将瓶胚吹塑成输液瓶),瓶胚在贮存过程中容易被污染,所以,在生产过程中污染问题仍未解决。输液软袋采用五层或三层共挤输液膜,经边缘的高温热压焊封,使其形成袋状。与此同时,高温热压焊接上接口,使其形成袋体。因而,这种五层或三层共挤输液膜袋在袋边缘和接口焊缝处,不能杜绝其产生泄漏的问题。为此,大多数软袋输液生产厂家都设置了二次灯检甚至三次灯检的工序,但仍然解决不了“漏液”这个大家公认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输液类药品的需求量迅速增大,不仅对输液的数量需求越来越大,而且对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现在普通聚丙烯瓶装输液和共挤膜软袋生产技术都很成熟,生产条件也很完善,但由于自身的缺陷为输液安全带来隐患。目前的新技术吹—灌—封(Blow—Fill—Seal)三合一技术(BFS)生产的一体化输液瓶,在单一工序无菌状态下完成塑料容器的吹塑、灌封、封口过程的无菌包装,但是仍需要在封口后进行焊外盖工序。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作方便、生产成本低的新型输液瓶,不存在微漏,质量安全性、可控性得到提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输液瓶,由瓶坯经过吹塑、灌装、封口后制成,输液瓶所用的瓶坯的上端设有开口,下端设有瓶盖,瓶盖上设有拉环,瓶盖、拉环和瓶坯为注塑一体成型所得,瓶盖内设有垫片,瓶坯的开口经过封口后密闭并压制形成有吊环。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瓶坯于开口的边缘设有向外延伸的凸边。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瓶盖、拉环和瓶坯为聚丙烯材料注塑一体成型所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输液瓶所采用的瓶坯带有一体成型的瓶盖和拉环,后续进行生产时工艺可以得到大大简化,减少了产品被污染的可能,产品质量得到大大提升;输液瓶整体不存在微漏,质量安全性、可控性得到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瓶坯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符号说明:1-瓶坯,2-瓶盖,3-开口,4-拉环,5-垫片,6-吊环,凸边-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新型输液瓶由瓶坯1经过吹塑、灌装、封口后制成。参照图1,输液瓶所用的瓶坯1的上端设有开口3,下端设有瓶盖2,瓶盖2上设有拉环4,瓶盖2、拉环4和瓶坯1为注塑一体成型所得,优选为聚丙烯材料注塑一体成型。瓶盖2内设有垫片5,瓶坯1的开口3经过封口后密闭并压制形成有吊环6。瓶坯1经过吹塑、灌封、封口后制得的输液瓶产品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考虑到开口3经过封口后需要形成有吊环6,因此,瓶坯1于开口3的边缘设有向外延伸的凸边7。凸边7经过模具挤压后会成型为吊环6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输液瓶进行生产时,首先将聚丙烯粒子加热熔融后,采用双色注塑法注塑出瓶坯1。由于瓶坯1一体成型有瓶盖2和拉环4,因此瓶坯1在完成后续的吹灌封步骤后不再需要进行焊盖。本步骤在进行时,聚丙烯粒子的加热熔融温度一般为190-210℃。

完成上述步骤后,即可进行后续的吹灌封步骤。这些步骤需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以确保输液瓶不被污染。具体地,先通过灌装针经开口3向瓶坯1内吹入洁净压缩空气,使得瓶坯1吹制成瓶体。然后通过灌装针向瓶体内灌装定量的药液。最后退回灌装针,闭合封口模具,使得瓶体的开口3封口并形成吊环6,得到半成品。完成以上吹灌封步骤后,对半成品的上端和下端的余料进行剔除即可得到输液瓶成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