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便溺折叠式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6146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可便溺折叠式轮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轮椅,尤指一种让行动不便者可直接于轮椅上进行大小便的可便溺折叠式轮椅。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高龄化的时代,对于行动不方便者,须以轮椅代步、因此市面上开发出各种类型的轮椅,以满足不同使用需求。

图1所示,为现有一种使用很普遍的轮椅10的外观图;基于方便携带及空间收纳的考虑,这种可折叠式的轮椅10大致上是在二个呈对称的骨架11之间,枢设有一呈X型的折合架12,且每个骨架1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主轮13,而骨架11前方底部则设有从动轮14,且两个骨架11之间水平的设有一座垫15,骨架11后上方设有一椅背杆16,椅背杆16的顶端装设有一握把17,两个椅背杆16之间可供套置一椅背垫18,而当轮椅须长途运送或收纳时,便可利用轮椅的折合架的可折合结构,使两骨架的间距缩小,以缩小整个轮椅的体积,以便于运送。但,若行动不便者想大小便时,必须将轮椅10推至厕所,才能进行大小便;再者,如病患双脚不便,还需透过看护或家属帮忙抱至马桶上,是以,对于家属及病患而言,都造成很大的困扰。

图2A及图2B所示,是中国台湾M382122所揭示一种可便溺折叠式轮椅10A,其与上揭现有轮椅10的差异在于:一座椅架120组装于该二活动杆121上,该座椅架120上方组装一座垫130,下方组装一承便器140,借此供使用者在轮椅10A上如厕。但查,此种结构设计虽可让使用者直接在轮椅10A上大小便,但座垫130是由塑料所成型,并具有一排泄孔131,如此一来,轮椅10A要折叠时必须把座垫130及承便器140拆卸取下,使用上不方便;再者,座垫130的排泄孔131,呈固定式开孔,但使用者在轮椅10A上如果不是要如厕,而只是当作图1所示的一般轮椅10使用时,反而不自在且不实用;此类型专利另见诸于中国台湾 M388932号「具有马桶功能的组合式轮椅构造」等前案中。是以,现有附加有承便器或马桶功能的轮椅,皆存有拆卸取下及组装使用不便的问题点,因此尚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可便溺折叠式轮椅,其让行动不便者可直接于轮椅上进行大小便,且平时仍可作为一般轮椅使用,并仍然具有可以折叠收合及随车携带的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便溺折叠式轮椅,包括:一可收折的椅架,其后端具有二握把,该椅架的两侧分别具有一扶手部;一折合单元,枢接在该椅架上,该折合单元具有数个呈交叉枢接的折合架,可使该椅架能被稳固地展开定位及收折;一可收折的座垫,连结在该椅架之间;一可收折的椅背垫,装设在该椅架的椅背杆上;二主轮,分别枢设在该椅架的外侧;二从动轮,分别枢接在该椅架的前端下方;其特征在于:

该座垫的中间是于配合人体屁股的位置,设有一排放口;一便溺装置,设在该可收折座垫的底面,其包括:二遮板,呈相向对称并排设置在该排放口下方,且其面积大于该排放口,该二遮板的外侧是以一枢轴组件结合在该座垫的底面,而相邻的两内侧呈自由端,能以该枢轴组件为转轴的向下张开或相向并合的状态,又该二遮板其上表面各设有一软垫,且该二遮板并合时该二软垫呈平行状凸露在该排放口内;二制动构件,相向对应设在该二遮板底面及两侧,用以控制该二遮板呈并合或张开,其包括:由三段联杆所构成的联杆组,其中该联杆组的第一联杆组内侧,以一第一枢接件连接在该二遮板的内侧底缘,一第二联杆组内侧与该第一联杆组外侧是以一第二枢接件呈枢接状,且该第二枢接件可在一设于该座垫底面的卧式滑槽上,呈左右向位移,一第三联杆组底侧与该第二联杆组外侧呈枢接,且该第三联杆组可在一设于该扶手部的立式滑槽上,呈上下向位移,借由拉动或推动该第三联杆组的上下位移,以使该二遮板呈并合状而关闭该排放口,或呈张开状使该排放口开启而可供便溺使用;数个挂勾,呈排列状设在该二遮板内侧底缘;以及一承接袋, 是由防水性材质所构成,其具有一开口,并于该开口两侧相对于该挂勾位置设有数个挂孔,使该承接袋吊挂在该二遮板内侧底缘,并随着该二遮板向下张开时,同步撑开该开口,用以承接排泄物。

依据前揭特征,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可设有一清洗装置,其包括:一喷洗头,设在该座垫底下的该折合架上,并朝向该排放口;一储水瓶,呈可分离地附挂在该椅架上,该储水瓶的出水口连接一加压泵;以及一导水管,其一端连接该加压泵,另一端连接至该喷洗头。

借助上揭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平时仍然与一般轮椅一样,可以折叠收合及随车携带,当使用者要便溺时,即可直接在轮椅上操作,打开便溺装置进行大小便;进一步,更能以清洗装置来清洗使用者屁股,使病患完全不用上下轮椅,即可自行便溺及清洗,让病患具有尊严及方便性,且对于看护或家属而言,也可以减轻负担,为一具有人性化设计的轮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让行动不便者可直接于轮椅上进行大小便,且平时仍可作为一般轮椅使用,并仍然具有可以折叠收合及随车携带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一种轮椅的外观立体图。

图2A是现有一种可便溺折轮椅的分解立体图。

图2B是现有一种可便溺折轮椅的组合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其显示由前方斜视。

图4A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其显示由后方斜视。

图4B是显示图4A中清洗装置取下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清洗装置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洗装置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7A是图7中所示的承接袋开口剖视图。

图7B是图7A中所示的承接袋开口密合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溺装置的组合立体图。

图9A是本实用新型底部立体图,其显示便溺装置关闭状态。

图9B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便溺装置关闭且尚未附挂承接袋的底视图。

图9C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便溺装置关闭的俯视图。

图9D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便溺装置关闭且尚未附挂承接袋的前视图。

图10A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便溺装置关闭的示意图。

图10B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便溺装置开启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底部立体图,其显示便溺装置附挂承接袋且尚未撑开。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底部立体图,其显示附挂的承接袋已撑开。

图13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便溺装置及承接袋皆打开的立体图。

图14是显示本实用新型收折后的立体图。

图中标号说明:

20 椅架

21 握把

22 扶手部

23 椅背杆

231弯折关节件

24 主轮

25 从动轮

26 握板

27 直向导孔

30 折合单元

31 折合架

32 枢接轴

33 板体

34 中空枢轴

40 座垫

41 排放口

42 铆钉

50 椅背垫

51 承座

511 内侧端

52束扣带

521内侧端

60 便溺装置

61 遮板

611 内侧

62 枢轴组件

63 软垫

64 制动构件

640 联杆组

641 第一联杆组

642 第二联杆组

643 第三联杆组

644 枢接

65 第一枢接件

66 第二枢接件

661 滑块

67 卧式滑槽

68 立式滑槽

69 挂勾

70 承接袋

71 开口

72 挂孔

73 夹链带

80 清洗装置

81 喷洗头

82 储水瓶

821 出水口

822 第一凹部

823 第二凹部

83 加压泵

84 导水管

85 电池

90 可便溺折叠式轮椅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3~图10B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便溺折叠式轮椅90,具较佳可行实施例包括:一可收折的椅架20,其后端具有二握把21,该椅架20的两侧分别具有一扶手部22;一折合单元30,枢接在该椅架20上,该折合单元30具有数个呈交叉枢接的折合架31,可使该椅架20能被稳固地展开定位及收折;一可收折的座垫40,连结在该椅架20之间;一可收折的椅背垫50,装设在该椅架20的椅背杆23上;二主轮24,分别枢设在该椅架20的外侧;二从动轮25,分别枢接在该椅架20的前端下方;但,上揭构成是属轮椅的先前技术(prior art),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目的,容不赘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特征在于:该座垫40的中间于配合人体屁股的位置,设有一排放口41;一便溺装置60,是设在该座垫40的底面,该便溺装置60包括:

二遮板61,如图7、图8所示,是呈相向对称并排设置在该排放口41下方,该二遮板61得以塑料板所构成,且其面积大于该排放口41,该二遮板的61外侧是以一枢轴组件62结合在该座垫40的底面,本实施例中,该枢轴组件62是以铆钉42结合在该座垫40的底面,但不限于此。而二遮板61相邻的两内侧611是呈自由端,能以该枢轴组件62为转轴的向下张开或向上呈并合状态,又该二遮板61其上表面各设有一软垫63,且该二遮板61并合时该二软垫63是呈平行状凸露在该排放口41内;且该软垫63可以与该排放口41平齐或略高一点。

二制动构件64,是呈相向对应状设在该二遮板61底面及两侧,如图10A及图10B所示,是显示该二制动构件64用以控制该二遮板61呈并合或张开的示意图,请同时配合其它图示,该制动构件64包括:由三段或三段以上联杆所构成的联杆组640,其中该联杆组640的第一联杆641内侧,是 以一第一枢接件65连接在该二遮板61的内侧底缘,一第二联杆组642内侧与该第一联杆组641外侧是以一第二枢接件66呈枢接状,且该第二枢接件66是可在一设于该座垫40底面的卧式滑槽67上,呈左右向位移,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枢接件66具有一滑块661可在该卧式滑槽67上位移;一第三联杆组643底侧与该第二联杆组642外侧呈枢接644,且该第三联杆组643是可在一设于该扶手部22的立式滑槽68中呈上下向位移。

本实施例中,该第三联杆组643的上端更包括连接一握板26,且该第三联杆组643的下端是穿伸该椅架20相对位置所设的一直向导孔27。是以,如图10B所示,当向下推动该握把26,使该第三联杆组643向下位移,进而拉动第二联杆组642与该第一联杆组641向外移动,以连动该二遮板61以该第枢轴组件62为转轴向下张开,使该排放口41开启而可供便溺使用。反的,当将该握板26向上拉动,使该第三联杆组643上移,进而推动第二联杆组642与该第一联杆组641向内移动,则该二遮板61以该第枢轴组件62为转轴向上掀起,回到如图10B所示,呈并合状而关闭该排放口41。

由于,本实用新型是以二制动构件64来控制二遮板61在排放口41上呈并合或向下张开,且将二制动构件64呈相向对应状设置在该座垫40及两扶手部22上,因此使用者操作上非常方便。

数个挂勾69,是呈排列状固设在该二遮板61内侧底缘,且呈两两相向设置;以及一承接袋70,是如图7及图7A所示,其可由塑料袋等具有防水性材质所构成,其上方具有一开口71,并于该开口71两侧相对于该挂勾69位置设有数个挂孔72,使该承接袋70可吊挂在该二遮板61内侧底缘,并随着该二遮板61向下张开时,同步撑开该开71口(如图12及图10B所示),用以承接使用者的排泄物。本实施例中,该承接袋70的开口71端设有二道的夹链带73,即在挂孔72的上方及下方,除了可增加挂孔72的强度,更可如图7B所示,在使用后方便将开71口密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图3至图10A所揭露的便溺装置60,是显示尚未将该承接袋70吊挂在该二遮板61内侧底缘的挂勾69上,以便能清楚显示各组件的构造及动作情形。

此外,本实施例中,该椅背杆23中段处可设有一弯折关节件231,但不限于此,如此一来,当轮椅折叠收合时,该椅背杆23亦可进一步弯折而降低高度。图11显示该承接袋70吊挂在该二遮板61内侧底缘的示意图, 该二遮板61是仍呈并合状而关闭该排放口41(图11未示),此时本实用新型的可便溺折叠式轮椅90,是与一般轮椅一样,功能完全不受影响。而当坐在轮椅上的病患要大小便时,病患无须离开可便溺折叠式轮椅90,可由看护或病患自己,由该握板26推动第三联杆组643向下位移,使该二遮板61向下张开,于是如图10B、图12及图13所示,该二遮板61向下张开时,同步将该承接袋70撑开,病患立刻可直接在轮椅上便溺。进一步,当病患要外出时,须把轮椅放在车上,此时本实用新型就可如图14所示,呈折叠收合状态而方便随车携带。

请回到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有一清洗装置80,用以清洗使用者屁股,其包括:一喷洗头81,是设在该座垫40底下的该折合架31上,并朝向该排放口41;一储水瓶82,是呈可分离地附挂在该椅架20上,该储水瓶82的出水口821连接一加压泵83;以及一导水管84,其一端连接该加压泵83,另一端连接至该喷洗头81。

本实施例中,该折合架31的交叉枢接轴32上方还包括分别枢设有二片板体33,且该二片板体33的上端再以一中空枢轴34相互枢接(如图9D所示),该清洗装置80的导水管84穿伸该中空枢轴34后再连接该喷洗头81。将该喷洗头81设在折合架31的交叉枢接轴32上方,可利用该二遮板61向下张开时,该承接袋70撑开后与该排放口41下方所产生的空间进行清洗屁股。

承上,如图4至图6所示,该椅背垫50后侧面还包括设有一承座51及一束扣带52,该承座51可由帆布或弹性布所制成,内侧端511、521缝制在该椅背垫50后侧面,而束扣带52是可由一般市售的肩背带或汽车安全带所构成,当该储水瓶82的底部是套置在该承座51上,再以该束扣带52束紧该储水瓶82,而当该储水瓶82没有水时,只要解开束扣带52,即可取下补充清洗用水。又该储水瓶82的一侧边形成一第一凹部822,用以供该加压泵83容置,且该储水瓶82的另一侧边更形成一第二凹部823,该第二凹部823是供一电池组85装设,用以提供该加压泵83电源。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轮椅,除了可供大小便之外,亦可直接在轮椅上自动清洗。

由于,本实用新型便溺装置60的二遮板61是呈相向对应状设置在该 座垫40的底面,且二制动构件64亦呈相向对应状设置在该座垫40及椅架20两侧,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便溺装置60,是在不影响轮椅正常功能情况下,将结构设计融合在现有轮椅上,因此平时就犹如一般轮椅使用,但要外出放在车上时,就可如图14所示,呈折叠收合而随车携带。且当使用者要便溺时,即可直接在轮椅上操作,打开便溺装置60进行大小便;再者,能以清洗装置80来清洗使用者屁股,使病患完全不用上下轮椅,即可自行便溺及清洗,让病患具有尊严及方便性,且对于看护或家属而言,也可以减轻负担,为一具有人性化设计的轮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实用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