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弓形气囊式股动脉止血器。
背景技术:
目前,经股动脉插管的介入治疗技术已经十分普遍地应用于医学临床治疗中,但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必须进行止血处理,传统的止血方法是由医护人员手动加压后用绷带在腹股沟和腰部行8字形反复缠绕,该方法既费时又费力,还有可能因力量和角度的问题而出现局部血肿和腹膜后出血等并发症。
现有股动脉止血器结构各异,但大多采用能够产生穿刺点向下的压力和大腿根部甚至臀部向上的压力的装置来达到止血的效果,但该类止血器很难保证两压力的方向完全相对,容易造成穿刺点的压力方向偏移的问题,影响压迫止血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弓形气囊式股动脉止血器,该器械不仅可以保证穿刺点压迫向下的压力和固定点向上的压力保持完全相对来达到持续有效止血的效果,还可以适应病人变动体位的情形,显著提高病人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妥固定有效止血的弓形气囊式股动脉止血器,包括弓形架、气压表、方形板、压迫气囊、固定带孔、Y形固定带、粘扣、充气管、充气阀门、充气球、弧形固定板,本装置利用弓形架的方形板和弧形固定板与固定带孔上的Y形固定带固定在大腿上,方形板下连着压迫气囊,并通过连接的充气管和充气球充气对穿刺点实施压迫止血。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弓形气囊式股动脉止血器所述的弓形架两侧连接方形板和弧形固定板。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弓形气囊式股动脉止血器所述的方形板上方通过弓形架连接气压表,下方连接压迫气囊。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弓形气囊式股动脉止血器所述的充气管潜行于弓形架中连接压迫气囊和气压表,于弓形架另一侧穿出,连接充气阀门和充气球。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弓形气囊式股动脉止血器所述的弓形架横梁中央有两固定带孔。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弓形气囊式股动脉止血器所述的Y形固定带固定于固定带孔上,Y形固定带末端有相对应的粘扣。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弓形气囊式股动脉止血器的弓形架、方形板和弧形固定板的四角均为圆角。
本实用新型弓形气囊式股动脉止血器的优点是:本装置通过充气球对压迫气囊进行充气,通过压力表可了解压迫气囊瞬时气压,方便对穿刺点的压力进行实时监控;本装置还可通过充气阀门对压迫气囊气压进行调节,方便调整对穿刺点的有效压力;本装置通过压迫气囊和Y型固定带使得穿刺压迫点与固定点的压力保持完全相对,而且本装置Y型固定带和弧形固定板与皮肤接触的表面积大,能够稳妥固定并达到持续有效的止血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弓形气囊式股动脉止血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弓形气囊式股动脉止血器的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弓形气囊式股动脉止血器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弓形气囊式股动脉止血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弓形气囊式股动脉止血器,包括:弓形架1、气压表2、方形板3、固定带孔5、Y形固定带6、粘扣7、充气管8、充气阀门9、充气球10、弧形固定板11。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把弓形架1上的压迫气囊4通过方形板3按压在穿刺点上方,再通过弓形架1在大腿膝盖端确定弧形固定板11的位置,再将固定在固定带孔5上的两个Y形固定带6绕大腿中部并通过相对应的粘扣7进行固定,最后打开充气阀门9,通过充气球10对连接压迫气囊4、气压表2和充气球10的充气管8对压迫气囊4进行充气压迫穿刺点,并可通过气压表了解实时气压状态。充气压迫的过程中均可通过充气阀门9和充气球10对压迫气囊4中的气压进行调节。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