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7101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用于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它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小儿全身性血管炎综合症,以发热,眼球结膜充血,唇红,多形性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的粘膜、皮肤、淋巴结的症状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近些年来儿童川崎病的发病率有渐渐增加的趋势,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为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中小动脉血管为主要累及脉管,其中最常受累的是冠状动脉,严重则可形成冠状动脉瘤,引起血栓性梗塞、狭窄,导致心肌梗死、猝死。如图1所示,为病灶区的示意图。主动脉11与肺动脉13之间存在动脉导管未闭12。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封堵效果好的用于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解决了如何适应病灶区、有效治疗川崎病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包括网体,网体包括A盘和B腰,A盘连接其下面的B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腰的下面设有C腰。

优选地,所述的B腰与C腰之间通过细腰连接;或者B腰与其下面的第一螺纹缸套固定连接,第一螺纹缸套与其下面的第二缸套连接,第二缸套与C腰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A盘与其上面的第一缸套固定连接,C腰与其下面的第二螺纹缸套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A盘与B腰中填充有阻流膜。

优选地,所述的C腰为密网编织型结构或者C腰中填充有阻流膜。

优选地,所述的阻流膜通过缝合线固定在网体上。

优选地,所述的网体为镍钛合金丝编织、定型而成的网。

本实用新型的封堵器适应病灶区,具有良好的封堵效果,C腰的面积小,减少了金属的植入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病灶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用于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一种用于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的俯视图;

图4为一种用于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一种用于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6为一种用于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其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如图2、图3所示,其包括网体1,网体1为镍钛合金丝编织、定型而成的网,缸套2由可植入人体的医用不锈钢制成,螺纹缸套由可植入人体的医用不锈钢制成。网体1包括A盘4和B腰5,网体1的A盘4与其上面的第一缸套2固定连接,A盘4连接其下面的B腰5,B腰5与第一螺纹缸套3固定连接。第一螺纹缸套3与其下面的第二缸套6通过激光焊接连接,第二缸套6与其下面的C腰7连接,C腰7由镍钛合金丝编织、定型而成的网,C腰7与其下面的第二螺纹缸套8连接,在A盘4、B腰5、C腰7中填充有阻流膜,缝合线将阻流膜固定在网体1上。其中,阻流膜由可植入人体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缝合线由可植入人体的高分子材料制成。推送杆由可直接接触人体的医用不锈钢制成。第二螺纹缸套8的螺纹可以与推送杆连接,通过输送管输送到患者病变位置。

本实施例中,网体1由0.06-0.20mm的超弹记忆合金丝编织后热处理制成。第一缸套2、第一螺纹缸套3、第二缸套6、第二螺纹缸套8均为医用级不锈钢或镍钛合金制成。阻流膜的材质为医用级PET膜或ePTFE膜或PP膜。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B腰5与C腰7之间通过细腰9连接。本实施例中,网体1由0.06-0.20mm的超弹记忆合金丝编织后热处理制成。第一缸套2、第二螺纹缸套8均为医用级不锈钢或镍钛合金制成。阻流膜的材质为医用级PET膜或ePTFE膜或PP膜。

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C腰7是密网编织型结构,不需要填充阻流膜。本实施例中,网体1由0.06-0.20mm的超弹记忆合金丝编织后热处理制成。第一缸套2、第一螺纹缸套3、第二缸套6、第二螺纹缸套8均为医用级不锈钢或镍钛合金制成。阻流膜的材质为医用级PET膜或ePTFE膜或PP膜。

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封堵器为无铆结构,不需要第一缸套2、第一螺纹缸套3、第二缸套6、第二螺纹缸套8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网体1可以是0.06-0.20mm的超弹记忆合金丝编织后热处理制成或者可降解材料编织后热处理制成。阻流膜的材质为医用级PET膜或ePTFE膜或PP膜。

其他与实施例2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