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34667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一种介入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介入导管。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设备的进步,新型介入器材的引入与改进使得血管内介入诊断和治疗作为一项微创的治疗方式得以快速发展。血管内介入诊断和治疗使得医生可以处理越来越复杂的病变,临床应用的病例越来越多,涉及的病种也越来越广泛。
[0003]目前,较大部分的病变类型都会用到带有侧孔的介入导管,如在血管内操作导管或输送介入治疗的导丝、球囊、支架或封堵器时,当导管置于血管狭窄部位时会导致血管堵塞、血流阻断,致使身体部分缺血,此时管壁上的侧孔可以帮助重建血流通道;又如用于血栓抽吸的导管在进行血栓抽吸时,血栓等栓塞性物质在注射器的负压下,被抽吸到注射器中,在此过程中,若血栓较大将会使导管发生堵塞,侧孔便可以防止在负压的作用下产生气栓。
[0004]现今国内外已有的带侧孔的产品中,导管侧孔处存在易发生折断、强度明显不够的现象。因此,在目前的介入医学中,设计一种优良的介入导管以提高导管侧孔处的抗折性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介入导管,解决【背景技术】所述的带侧孔的介入导管在侧孔处易折、强度不够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介入导管,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的管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管本体的管腔相连通的侧孔,所述介入导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管壁上的强化层,所述强化层与所述侧孔的分布区域相对应。
[0008]优选的,上述介入导管中,所述侧孔为多个,且沿着所述导管本体呈周向分布或呈螺旋状分布。
[0009]优选的,上述介入导管中,多个所述侧孔的中心连线位于所述导管本体的同一横截面上。
[0010]优选的,上述介入导管中,多个所述侧孔的中心点在所述导管本体上呈螺旋状分布。
[0011]优选的,上述介入导管中,所述侧孔距尖端的距离为0.5mm-200mm。
[0012]优选的,上述介入导管中,所述侧孔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
[0013]优选的,上述介入导管中,所述管壁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分布的外层、加强层和内层O
[0014]优选的,上述介入导管中,所述强化层为环状强化层,所述强化层嵌于所述管壁的所述加强层中。
[0015]优选的,上述介入导管中,在所述强化层上设有多个预留孔,多个所述预留孔与多个所述侧孔一一相对,且直径相等。
[0016]优选的,上述介入导管中,所述强化层为金属强化层或聚合物强化层。
[0017]本发明提供的介入导管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的管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管本体的管腔相连通的侧孔,所述介入导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管壁上的强化层,所述强化层与所述侧孔的分布区域相对应。介入导管在侧孔处的管壁较为单薄,当导管通过目的血管时,容易发生弯折,本发明提供的介入导管在侧孔处设有一定硬度的强化层,强化层能够给侧孔处的管壁提供一个支撑并增大了管壁的强度,所以使得介入导管具有较好的抗折性會K。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9]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侧孔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管壁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引导管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引导管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引延伸导管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引延伸导管中II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引延伸导管中III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6]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导管的示意图。
[0027]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导管中IV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8]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抽吸导管的示意图。
[0029]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抽吸导管中V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0]图1-2中:导管本体1,管壁2,侧孔3,强化层4,外层5,加强层6,内层7,编织网61,弹簧62。
[0031]图3-4中:导管本体11,侧孔31,强化层41,座81。
[0032]图5-7中:导管本体12,侧孔32,强化层42,座82,斜口 9,金属斜口 91。
[0033]图8-9中:导管本体13,侧孔33,强化层43,座83。
[0034]图10-11中:导管本体14,侧孔34,强化层44,座84,斜口 93,金属斜口 92,导丝腔10。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介入导管,所提供的介入导管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带侧孔的介入导管在侧孔处易折、强度不够的问题。
[0036]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7]请参考附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介入导管。所提供的介入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所述导管本体I的管壁2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管本体I的管腔相连通的侧孔3,所述介入导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管壁2上的强化层4,所述强化层4与所述侧孔3的分布区域相对应。目前,介入导管在侧孔3处的管壁较为单薄,当通过目的血管时,容易发生弯折,本发明提供的介入导管在侧孔3处设有一定硬度的强化层4,强化层4能够给侧孔3处的管壁2提供一个支撑并增大了管壁2的强度,所以使得介入导管具有较好的抗折性能,由以上可以得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导管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带侧孔的介入导管在侧孔处易折、强度不够的问题。
[0038]请参考附图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导管的侧孔3可以有多个,优选的,多个侧孔3沿着导管本体I呈周向分布,多个侧孔3的中心连线位于导管本体I的同一横截面上。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使血液流经侧孔3时增大在导管本体I的同一横截面上的血流量,同时,侧孔3在导管本体I的管壁2上分布较为集中,方便强化层的设置。优选的,侧孔3可在导管本体I的不同横截面上设置多个,以防止导管本体I穿过目的血管时由于血管或血栓堵塞导管本体I同一横截面上的部分侧孔3而使血流量减少的情况发生。
[0039]同样的,多个侧孔3可以沿着导管本体I呈螺旋状分布,即侧孔3的中心点在导管本体I上呈螺旋状分布,这样可以使得侧孔3在导管本体I上均匀分布,以减少导管本体I穿过目的血管时在导管本体I的同一横截面上发生血管或血栓堵塞侧孔3的概率。
[0040]优选的,侧孔3距离尖端距离为0.5mm-200mm,以保证可以在导管本体I的不同横截面上设置多个侧孔3。
[0041]优选的,侧孔3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这样能够提高侧孔3的横截面积,提高血液流通能力,进一步降低导管本体I穿过目的血管时侧孔3被堵塞的概率。
[004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导管的管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