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导管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34667阅读:来源:国知局
2包括外层5、加强层6和内层7,加强层6优选位于外层5和内层7之间。加强层6是整个管身的加强结构。加强层6可以包括编织网61和弹簧62,编织网61和弹簧62使得导管本体I具有较好的推送性能和扭送性能,同时加强了管身的强度,使得导管I进入血管时不易弯折。优选的,编织网61可以采用不锈钢、镍钛合金等金属材料制作。
[0043]优选的,外层5和内层7使用能够使导管I在血管中具有良好推送性能且减小导管I对血管损伤的聚合物。更为优选的,内层7使用自润滑性能良好的聚四氟乙烯,从而导管I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器械输送的通道。
[004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导管的强化层4嵌于所述管壁2的所述加强层6中。相比于无侧孔3处管壁2的强度而言,侧孔3处的管壁2强度进一步增强,使得导管I在侧孔3处不易弯折。
[0045]强化层4上设置多个预留孔,这些预留孔与管壁2上的多个侧孔3 —一对应,且直径相等。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血管中的血液或导丝进出强化层4和侧孔3时更为通畅,同时血液或导丝也不会在强化层4和侧孔3之间发生滞留。
[0046]优选的,强化层4设置为环状强化层,这样方便加工和安装。
[0047]优选的,强化层4为金属强化层或聚合物强化层。金属强化层或聚合物强化层可以使侧孔3处管壁2的强度进一步加强,导管本体I穿过目的血管时,不会在侧孔3处弯折。
[0048]优选的,金属强化层或聚合物强化层的材料为不锈钢、钛镍合金、铂铱合金、铂、金、钽、鹤、聚醚醚酮(Peek)或聚酰亚胺(Polyimide)0
[0049]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中,可在多种介入导管上设置本发明所公开的侧孔3,只要在介入导管上设置本发明所公开的侧孔3的导管都在本公开所公开的范围之内。下面仅以列举的方式介绍几种导管。
[0050]请参考附图3-4,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侧孔3可应用于导引导管。导引导丝(0.014")穿过导引导管的尖端进入导管本体11,通过座81,座81用来连接Y阀和其他管路。在导引导丝(0.014")的指引下,球囊、支架等器械通过导引导管能够快速、准确地到达病变部位。若病变部位比较狭窄,则在通入导引导管的情况下,血管会被导管11堵塞而致使血液不能流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导管的侧孔31可以给血液提供一个通道,使血液保持流动,进而避免血管发生堵塞。同时,在侧孔31处的强化层41也可以避免导引导管进入血管狭窄部位时发生弯折。
[0051]请参考附图5-7,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侧孔3可应用于导引延伸导管。导引导丝(0.014")从导管12的尖端进入到导引延伸导管内,通过导管12,并从斜口 91处出来。斜口 91处有金属斜口 90,金属斜口 90在导引延伸导管进入血管时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在导引导丝(0.014〃)的指引下,导引延伸导管通过连接导引导管座82的Y阀进入到导引导管,从而到达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导引延伸导管可以增加导引导管的支撑力,为球囊、支架等器械提供通道。若病变部位比较狭窄,则在通入导弓I延伸导管的情况下,血管会被导管本体12堵塞而致使血液不能流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导管的侧孔32可以给血液提供一个通道,使血液保持流动,进而避免血管发生堵塞。同时,在侧孔32处的强化层42也可以避免导引延伸导管进入血管狭窄部位时发生弯折。
[0052]请参考附图8-9,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侧孔3可应用于微导管。导引导丝(0.014〃)从导管本体13的尖端进入到微导管内,通过导管本体13和座83,座83与Y阀连接。微导管通过导引导丝(0.014〃)进入导引导管内并到达病变部位。若血管较为狭窄且病变部位在血管的分支上,则微导管中的导引导丝(0.014〃)无法到达病变部位且狭窄的血管会被微导管堵塞。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导管,可将微导管的侧孔33对准血管分支,从侧孔33处插入另外一根导引导丝(0.014〃),从而该导引导丝(0.014〃)可顺利到达病变部位,并且微导管的侧孔33还为血液在血管和血管分支之间提供了一个血流通道。同时,在侧孔33处的强化层43也可以避免微导管进入血管狭窄部位时发生折断。
[0053]请参考附图10-11,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侧孔3可应用于抽吸导管。导引导丝(0.014")从导管本体14的导丝腔10进入到抽吸导管内,通过导管本体14和座84,座84和Y阀连接,Y阀和注射器等外部抽吸装置连接。抽吸导管通过导引导丝(0.014〃)快速、准确的到达病变部位,血栓等栓塞性物质在注射器的负压作用下,从斜口 10被吸入,通过导管14的内腔被抽吸到注射器中。若血栓块较大,则容易堵塞抽吸导管。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导管中的侧孔34可以防止在注射器的负压作用下产生气栓。另外,在侧孔34处的强化层44也可以避免抽吸导管进入目的血管时发生折断。
[0054]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介入导管,包括导管本体(I),所述导管本体(I)的管壁(2)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管本体(I)的管腔相连通的侧孔(3),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导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管壁(2)上的强化层(4),所述强化层(4)与所述侧孔(3)的分布区域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3)为多个,且沿着所述导管本体(I)呈周向分布或呈螺旋状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侧孔(3)的中心连线位于所述导管本体(I)的同一横截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侧孔(3)的中心点在所述导管本体(I)上呈螺旋状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3)距尖端的距离为 0.5mm-20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3)形状圆形或椭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壁(2)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分布的外层(5)、加强层(6)和内层(7)。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层(4)为环状强化层,所述强化层(4)嵌于所述管壁(2)的所述加强层¢)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强化层(4)上设有多个预留孔,多个所述预留孔与多个所述侧孔(3) —一相对,且直径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层(4)为金属强化层或聚合物强化层。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的介入导管,包括导管体(1),所述导管体(1)的管壁(2)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管体(1)的管腔相连通的侧孔(3),所述介入导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管壁(2)上的强化层(4),所述强化层(4)与所述侧孔(3)的分布区域相对应。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介入导管解决了【背景技术】所述的带侧孔的介入导管在侧孔处易折、强度不够的问题。
【IPC分类】A61M25-00
【公开号】CN104548315
【申请号】CN201510069402
【发明人】成正辉, 魏达, 康玲
【申请人】湖南埃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