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46275阅读:7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导管。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使用传统微导管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和分叉病变时,常采用在一根微导管内设置两根导丝,然而,采用这种方式,微导管内的两根导丝容易发生缠绕。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导管,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4]—种微导管,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设有管座,所述导管的另一端设有导管尖端,所述导管尖端设有第一导丝出口,所述导管内设有沿所述导管轴向分布的隔层,所述隔层将所述导管分隔为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导管的靠近所述导管尖端的一端与所述导管尖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导管的靠近所述导管尖端的一端通过所述隔层与所述导管尖端密封,所述第二导管的靠近所述导管尖端的一端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二导丝出口。
[0005]通过设置沿导管轴向分布的隔层,将导管分隔为两个独立的导管,可将两根导丝分别设置于两个独立的导管内,避免导丝发生缠绕的情况发生,同时,在第二导管的靠近导管尖端的一端设置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二导丝出口,可实现对分叉病变进行处理。
[0006]如上所述的微导管,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管的靠近所述导管尖端的一端还设有至少一个与外界相连通的出液口。
[0007]通过设置出液口,便于对病变部位进行给药。
[0008]如上所述的微导管,优选地,所述出液口的数量为3个。
[0009]设置3个出液口,能有效保证对病变部位的给药速率。
[0010]如上所述的微导管,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管的表面设有铂金层,所述铂金层靠近所述第二导丝出口,所述铂金层、所述出液口和所述第二导丝出口均位于所述微导管的管壁的同一侧。
[0011]设置铂金层,便于在X光下能十分迅速的判断出第二导丝出口的位置和第二导丝出口的开口方向,保证第二导管内的导丝能准确推送到分叉病变部位。
[0012]如上所述的微导管,优选地,所述管座表面设有有色涂层,所述有色涂层与所述铂金层均位于所述微导管的管壁的同一侧。
[0013]通过在管座表面设置与铂金层同侧的有色涂层,可通过有色涂层随时了解第二导丝出口的朝向,且能十分方便的调整第二导丝出口的朝向,进一步保证第二导管内的导丝能准确推送到分叉病变部位。
[0014]如上所述的微导管,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管的靠近所述管座的一端通过所述隔层密封,所述第一导管靠所述管座的一端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导丝入口。
[0015]如上所述的微导管,优选地,所述微导管的内壁为聚四氟乙烯材料或全氟烷氧基树脂材料制成的内壁。
[0016]如上所述的微导管,优选地,所述微导管的外壁为聚氨酯材料制成的外壁。
[0017]如上所述的微导管,优选地,所述微导管的外表面设有亲水性涂层,所述微导管的内表面设有润滑剂涂层。
[0018]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以下效果:
[00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导管,通过设置沿导管轴向分布的隔层,将导管分隔为两个独立的导管,可将两根导丝分别设置于两个独立的导管内,避免导丝发生缠绕的情况发生,同时,在第二导管的靠近导管尖端的一端设置与外界相连通的导丝出口,可实现对分叉病变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导管的剖视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微导管的剖视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微导管的剖视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微导管的剖视示意图。
[0025]其中,附图标记与各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0026]管座101,导管尖端102,第一导丝出口 103,隔层104,第一导管105,第二导管106,第二导丝出口 107,出液口 108,铂金层109,有色涂层110,导丝入口 111。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8]目前,在使用传统微导管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和分叉病变时,常采用在一根微导管内设置两根导丝,然而,采用这种方式,微导管内的两根导丝容易发生缠绕。
[0029]发明人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提供了一种微导管。该微导管包括导管,导管的一端设有管座,导管的另一端设有导管尖端,导管尖端设有第一导丝出口,导管内设有沿导管轴向分布的隔层,隔层将导管分隔为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均为中空结构,第一导管的靠近导管尖端的一端与导管尖端相连通,第二导管的靠近导管尖端的一端通过隔层与导管尖端密封,第二导管的靠近导管尖端的一端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二导丝出口。通过设置沿导管轴向分布的隔层,将导管分隔为两个独立的管腔,可将两根导丝分别设置于两个独立的管腔内,避免导丝发生缠绕的情况发生,同时,在第二导管的靠近导管尖端的一端设置与外界相连通的导丝出口,可实现对分叉病变进行处理。
[0030]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1]实施例一
[0032]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微导管包括导管。
[0033]导管的内壁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导管的外壁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
[0034]在导管的一端设有管座101,导管的另一端设有导管尖端102,导管尖端102处设有第一导丝出口 103,导管内设有沿导管轴向分布的隔层104,隔层104将所述导管分隔为第一导管105和第二导管106,第一导管105和第二导管106均为中空结构,第一导管105的靠近导管尖端102的一端与导管尖端102相连通,第二导管106的靠近导管尖端102的一端通过隔层104与导管尖端102密封,第二导管106的靠近导管尖端102的一端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二导丝出口 107。
[0035]聚四氟乙烯材料具有抗酸抗碱和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同时,聚四氟乙烯材料具有耐高温的特点,且它的摩擦系数极大,可作为润滑材料之余还可以作为易清洁水管内层的理想材料。
[0036]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耐温和耐化学品性能,能有效保证导管的使用寿命。
[0037]在使用微导管对分叉病变处理时,首先,将一根导丝从第一导管105靠近管座101的一端插入,然后沿导丝缓缓推入微导管,在X光的透视引导下,使第一导管105沿导丝推送至病变部位的血管;其次,再将另一根导丝从第二导管106靠近管座101的一端插入,向前推进至第二导丝出口 107附近,在X光的透视引导下,通过管座101调节第二导丝出口107的方向,使第二导丝出口 107的方向对准分叉病变部位的血管,并向前推送导丝,使第二导管106内的导丝到达分叉病变部位的血管;然后,采用延长交换导丝技术或球囊锚定技术,回撤微导管的同时,保留分叉病变部位的血管内的导丝。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