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肺动脉灌注管。
背景技术:
在胸外科肺移植领域中,离体肺灌注(Ex Vivo Lung Perfusion,EVLP)是应用于肺移植领域一种延长供肺保存时间和修复供肺损伤的技术。EVLP可以即时评估供体肺功能,为药物甚至基因治疗提供平台,改善“边缘供肺”(Marginal Donor Lungs)功能,增加了符合移植条件移植肺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肺缺乏的现状。
EVLP动物实验过程(大体动物)中使用的传统肺动脉灌注管提供测压导管,也可从灌注管远端抽取灌注液测量血气,但是远端血气结果没有根部准确,同时缺少测温导管,无法实时监测肺动脉灌注液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灌注管中存在的问题,现提供一种肺动脉灌注管,旨在便于实时监测肺动脉中灌注液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肺动脉灌注管,包括灌注管本体,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测温导管和测压延长管,测温导管和测压延长管套接于灌注管本体的末端,灌注管本体的末端穿设有一塑料帽头。
上述的肺动脉灌注管,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塑料帽头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上述的肺动脉灌注管,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呈对称设置。
上述的肺动脉灌注管,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测温导管和测压延长管分别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套接于灌注管本体。
上述的肺动脉灌注管,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测温导管和测压延长管分别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孔壁呈无间隙密封。
上述的肺动脉灌注管,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灌注管本体于套接有塑料帽头的一端开设有一用于抽血化验的橡胶塞。
上述的肺动脉灌注管,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灌注管本体、塑料帽头和橡胶塞均采用医用硅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肺动脉灌注管,可以通过开设于灌注管本体的末端的橡胶塞抽取灌注液,同时,通过测温导管和连接于测压延长管的末端的测压装置,可以于EVLP过程中实时监测肺动脉中灌注液的温度、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肺动脉灌注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塑料帽头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灌注管本体1;测压延长管2;测温导管3;塑料帽头4;第一通孔41;第二通孔42;橡胶塞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肺动脉灌注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肺动脉灌注管,包括:灌注管本体1、测压延长管2和测温导管3,测压延长管2和测温导管3套接于灌注管本体1的末端,测压延长管2的末端连接有图中未显示的测压装置,测温导管3内搭载有图中未显示、用于测量灌注管本体1内的灌注液的温度的测温传感器,灌注管本体1的末端穿设有一塑料帽头4,灌注管本体1于套接有塑料帽头4的一端开设有一用于抽血化验的橡胶塞5,具体的,灌注管本体1、塑料帽头4和橡胶塞5均采用医用硅胶材质。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塑料帽头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塑料帽头4开设有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2,测压延长管2和测温导管3分别通过第二通孔42、第一通孔41套接于灌注管本体1,第一通孔41与第二通孔42呈对称设置,测压延长管2和测温导管3分别与第二通孔42、第一通孔41的孔壁构成无间隙密封。
实施例一
一种肺动脉灌注管,包括灌注管本体1、测温导管3以及测压延长管2,测温导管3和测压延长管2套接于灌注管本体1的末端,测压延长管2为长细管状,测温导管3为短细管状,灌注管本体1的末端穿设有一塑料帽头4,塑料帽头4上开设有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42,第一通孔41与第二通孔42呈对称设置,测温导管3和测压延长管2分别通过第一通孔41、第二通孔42套接于灌注管本体1,测温导管3和测压延长管2分别与第一通孔41、第二通孔42的孔壁呈无间隙密封,灌注管本体1于套接有塑料帽头4的一端开设有一用于抽血化验的橡胶塞5。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肺动脉灌注管,可以通过测温导管,从根部实时监测肺动脉灌注液的温度,有效解决了传统肺动脉灌注管中因从灌注管的远端抽取灌注液进行测量导致的测量结果不可靠的问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