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9781阅读:962来源:国知局
新型导尿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导尿管。



背景技术:

导尿管,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制成的管路,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气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易脱出,且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导尿管主要应用于因下尿路梗阻引起的尿潴留、抢救危重病人、全麻术前准备、膀胱内药物灌注或膀胱冲洗等情况。

现有的导尿管固定时,需要医护人员另外取胶带固定,且需要有一定经验的医护人员才能固定到位,操作麻烦,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导尿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固定导尿管时操作麻烦、浪费时间导致降低医护人员工作量的问题,该新型导尿管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从而大大节省了固定时间,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尿管主体和真丝固定胶带,所述真丝固定胶带固定于所述导尿管主体的球囊充气口与所述导尿管主体连接的管道上;

其中,所述真丝固定胶带垂直于所述管道向两侧延伸,且所述真丝固定胶带的粘性面粘有与所述粘性面吻合的离型纸。

上述的新型导尿管,其中,所述真丝固定胶带外侧固定有一用于夹紧所述导尿管主体的引流袋接口管的导尿管夹,所述导尿管夹克拆卸于所述真丝固定胶带。

上述的新型导尿管,其中,所述真丝固定胶带外侧固定有魔术贴,以固定所述导尿管夹。

上述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导尿管包括导尿管主体和真丝固定胶带,真丝固定胶带固定于导尿管主体的球囊充气口与导尿管主体连接的管道上,真丝固定胶带外侧固定有一用于夹紧引流袋接口管的导尿管夹;该新型导尿管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固定导尿管操作麻烦、浪费时间的问题,同时也克服了现有导尿管夹长时间固定于引流袋接口管上对人体皮肤造成损伤的问题,该新型导尿管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从而大大节省了固定时间,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结构简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新型导尿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新型导尿管的真丝固定胶带与导尿管夹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是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新型导尿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新型导尿管的真丝固定胶带与导尿管夹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新型导尿管包括导尿管主体1和真丝固定胶带2,真丝固定胶带2固定于导尿管主体1的球囊充气口101与导尿管主体1连接的管道1011上,真丝固定胶带2垂直于管道1011向两侧延伸,真丝固定胶带2的粘性面粘有与粘性面吻合的离型纸,真丝固定胶带2的外侧固定有一用于夹紧引流袋接口管102的导尿管夹3,真丝固定胶带2的外侧固定有两片用于固定导尿管夹3的魔术贴201。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新型导尿管时,撕开离型纸,用真丝固定胶带2固定好导尿管,省去医护人员需要额外准备胶带的麻烦,节省时间,提升工作效率;当封闭引流袋接口管102时,撕开两片魔术贴201,取出导尿管夹3,夹紧引流袋接口管102,避免了现有导尿管在不使用导尿管夹依然将导尿管夹与皮肤接触从而导致的划伤病患皮肤的风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1提供的新型导尿管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固定导尿管操作麻烦、浪费时间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尿管夹长时间固定于引流袋接口管上对人体皮肤造成损伤的问题,该新型导尿管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从而大大节省了固定时间,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结构简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所述变化例,在此不予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