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6968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心电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心电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的医疗行业的发展和医疗行业的改革,国家越来越重视医疗技术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各种医疗设备的使用率更高,性能要求也更高。它给医疗电子行业发展和壮大的机遇,同时也有极大的挑战,给从事医疗电子设备、器械开发的电子工程师带来了挑战。

而心电监护仪只是众多医疗设备之一,可以同时对病人的心电图、呼吸、血压、体温、脉搏等生理参数进行精密测试和测量的实用的医学仪器设备。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可以很直观的将需要检测和监控的数据显示到显示器上面。让医护人员更快更好的对病情有变化的病人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治疗手段,从而达到保证患者的安全的目的。

但是,对于部分急重症患者,当需要在床旁迅速建立中心静脉通路进行治疗,整个心电监测系统可以协助临床医护人员在紧急状态下建立判断中心静脉通路的状态并及时调整,保证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

因而本申请人在现有心电监测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目前临床医学进展设计出能够简便快速地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过程中产生的心电改变进行监测、分析,进而帮助临床,在中心静脉导管植入过程中实时确定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提高置管效率、降低临床花费,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推广价值的心电监测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心电监测系统,能够将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过程中产生的心电改变进行检测、分析,并且实时检测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提高置管效率,降低治疗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心电监测系统,包括

用于监测患者实时心电异常变化动态的心电监护仪;

用于心电信号采集和心电波形显示的波形信号采集控制器,以及;

用于放置在中心静脉系统内的中心静脉导管套件;

所述波形信号采集控制器与所述心电监护仪电信号连接;

所述中心静脉导管套件通过连接电缆与所述心电监测仪的信号传递电缆连接。

本技术方案,通过心电监护仪与波形信号采集控制器与中心静脉导管套件的连接,目的是利用心电监护仪对中心静脉套件在置管过程中产生的心电改变进行检测、分析为医护人员做出应急处理和进行治疗的依据,使并发症的发生减到最小可能,最后达到减缓病情并消除疾病的目的,以便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较佳地,所述心电监护仪上设有连接端口、信号输入端口、显示屏、用于控制所述心电监测系统的功能控制件以及电源开关;

所述连接端口与所述波形采集控制器连接,所述信号输入端口用于与所述信号传递电缆一端连接。

较佳地,所述显示屏上设有第一窗口、第二窗口、第三窗口以及第四窗口,所述第一窗口用于显示实时心电波形,所述第二窗口用于显示典型心电波形、所述第三窗口用于显示心率,所述第四窗口用于显示患者信息。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心电监护仪上设置的连接端口实现与波形采集控制器的连接,同时设置的信号输入端口通过信号传递电缆实现与中心静脉导管套件的连接电缆连接。这样可以从连接端口控制中心静脉导管套件在不同情况下采集的心电波形信息。进一步地采用突破常规的显示屏的显示方式,将显示屏分成了四个窗口,进而实现对不同信息的显示,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数据的采集,并进行数据的对比,提高对病情判断的准确率。

较佳地,所述波形信号采集器包括一控制盒,所述控制盒上设有与所述心电监护仪连接的信号输出端口,以及用于采集信息的按键;

所述按键包括第一按键,第二按键和第三按键,所述第一按键用于记录和/或选择心电监测波形,所述第二按键为前进键用于回顾当前显示的心电波形之后的波形,所述第三按键为后退键用于回顾当前显示的心电波之前的波形。

本技术方案优选地在波形信号采集器上设置一控制盒,通过在控制盒上设置的按键,实现不同时间段心电波形信息的采集,并进行全面的分析,做出最终的判断。

较佳地,所述心电监测系统进一步通过无线或有线连接一外置键盘,所述键盘用于输入患者信息。

本技术方案在心电监测系统上进一步地通过无线和/或有线连接一外置键盘,目的是通过键盘快速地输入患者的信息,方便医护人员操作。

较佳地,所述中心静脉导管套件包括穿刺针、血管鞘、导引导丝和中心静脉导管;

较佳地,所述连接电缆一端连接一夹子,另一端为触点,所述夹子夹设在所述导引导丝上,所述触点与所述心电监护仪的信号传递电缆连接;

所述夹子为鳄鱼夹或拉钩夹。

本技术方案中心静脉导管套件中导引导丝通过连接电缆线与心电监护仪实现连接。主要是利用连接电缆一端设置的夹子夹住导引导丝,提高连接强度。而将夹子优选地设置成鳄鱼夹或拉钩夹,进一步地提高连接电缆与中心静脉导管套件的连接强度,有效地避免在置管的过程中连接电缆脱落,从而无法获取精准的监测信息。

较佳地,进一步还设置一电缆适配器,所述电缆适配器一端与所述连接电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引导丝连接;

所述电缆适配器包括内芯和包覆所述内芯的外层,所述内芯为金属管,所述外层为绝缘层,连接所述导引导丝的一端所述内芯由若干个长度相等的弧形内芯片沿所述内芯边缘拼接构成。

本技术方案利用设置的电缆适配器实现对两者的连接,进一步地提高连接电缆与中心静脉导管套件的连接强度,保证电信号的良好传递。同时通过绝缘层对金属管内芯的包覆设置的电缆适配器,防止金属管导电后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进而将内芯设置成由若干个长度相等的弧形内芯片沿内芯的边缘拼接而成。目的是利用导引导丝自身材质的特性,将其分成若干片与相应多干各弧形内芯片连接,最终实现与直径较细的信号传递电缆连接。

较佳地,所述导引导丝包括核芯,所述核芯靠近心腔的一端为远端,所述远端的横截面为圆形,轴线方向外径一致;

所述核芯远离心腔的一端为近端,所述近端的横截面为圆形,轴线方向外径一致;

所述近端的横截面外径大于所述远端的横截面外径。

本技术方案,将导引导丝中核芯近端的横截面外径设置的大于远端的横截面的外径,目的是提高核芯的硬度,进一步地方便与连接电缆上设置的夹住连接,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增加与夹子的接触面积。

较佳地,所述近端的横截面外径为所述远端的横截面外径的一倍,且长度为1.0cm-1.5cm。

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将近端的横截面外径设置成是远端的横截面外径的一倍,且长度在1.0cm-1.5cm之间,能够保证导引导丝被夹子夹住,且提高两者连接时接触面积。

较佳地,所述核芯采用镍钛记忆合金或不锈钢。

本技术方案优选镍钛记忆合金或不锈钢,目的是利用材料本身具有优良的电信号传导属性,将心腔电信号引导至体外的心电监护仪上,并进行检测、记录、识别来判断中心静脉导管末端的位置。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心电监测系统,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能够监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过程中不同位置的心电信号,并通过不同的显示窗口将采集的信息及时显示出,以便医护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治疗,不仅数据提供的较全,且数据采集的较精准。

2、能够通过心电信号的不同进一步地判断出中心静脉导管靠近心腔一端所处的位置,且能方便控制所需到达的具体位置和确定进入的深度,可以有效地保证中心静脉导管能够到达理想位置,提高置管准确性,降低医护人员技术操作难度。

3、能够提高连接强度和适配度。具体的是通过设置的电缆适配器实现将连接电缆和导引导丝的连接,具体的是通过对电缆适配器中内芯做进一步的改进,方便导引导丝插入到孔径不同的金属管内芯中,提高不同连接电缆与导引导丝之间的连接适配度。

4、降低医疗成本,可重复操作,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心电监测系统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心电监测系统连接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心电监测系统的中心静脉导管套件中导引导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心电监测系统中连接电缆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心电监测系统中连接电缆的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心电监测系统中连接电缆的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电缆适配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A-A方向的剖面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心电监护仪;

101、连接端口;102、信号输入端口;103、显示屏;103a、第一窗口;103b、第二窗口;103c、第三窗口;103d、第四窗口;104、功能控制件;105、电源开关;

11、信号传递电缆;

2、波形信号采集控制器;

201、控制盒;202、按键;202a、第一按键;202b、第二按键;202c、第三按键;203、信号输出端口;

3、中心静脉导管套件;

301、导引导丝;3011、核芯;3011a、远端;3011b、近端;302、保护套;

31、连接电缆;

311、夹子;312、触点;313、连接器;

4、电缆适配器;

401、第一端;401a、内芯;4011a、内芯片;401b、外层;402、第二端;

5、心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种连接方式。在本文中,不仅表示“仅此一个连接方式”,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图1为本实施例心电监测系统的连接原理示意图,其中,心电监测系统包括心电监护仪1,波形信号采集控制器2,以及中心静脉导管套件3,同时根据实际使用需求也可连接一打印装置(图中未示,一般为公众熟知的打印机、印刷机等)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结合图1所示,波形信号采集控制器2与心电监护仪1连接,实现信息采集后在能够直观地显示出来,进而方便医护人员查看。而在中心静脉导管套件3与心电监测仪1的信号传递电缆11连接过程中增加了一条连接电缆31,目的是利用连接电缆31连通中心静脉导管套件3,通过中心静脉导管套件3位置的不同将心腔5内检测数据通过信号传递电缆11记录和显示在心电监护仪1上,不仅能够将整个中心静脉导管套件3置管过程做检测,数据记录且能全面显示,同时能够有效地判断检测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再次参看图1,具体的心电监护仪1上设有连接端口101、信号输入端口102、显示屏103、用于控制心电监测系统的功能控制件104以及电源开关105,而功能控制件104主要用于可控制整个系统的时间、屏幕亮度、警示音量等信息进行调节,应说明的是,功能控制件104和电源开关105均可通过屏幕触摸的方式实现,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心电监护仪1上设有的连接端口101目的是用于与波形采集控制器2连接,从而将信号输入端口102与信号传递电缆11的一端连接,进而能够满足信号传递电缆11传递的信息在心电监护仪1的显示屏103显示。具体的显示屏103分为四个窗口,分别为用于显示实时心电波形的第一窗口103a,用于显示典型心电波形的第二窗口103b,用于显示心率的第三窗口103c,以及用于显示患者信息的第四窗口103d。应说明的是,显示屏103中显示窗口的分布以及数量均可根据实际需求做合理的调整,不局限于本实施例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用于心电信号采集和心电波形显示的波形信号采集器2包括一控制盒201,而控制盒201上进一步地设有与心电监护仪1连接的信号输出端口203,以及用于采集信息的按键202。其中,按键202包括第一按键202a,第二按键202b和第三按键202c,第一按键202a用于记录和/或选择心电监测波形(使用时短按一次记录所需的心电监测波形,长按压5秒为选择之前或之后记录的心电监测波形),第二按键202b为前进键用于回顾当前显示的心电波形之后的波形,第三按键202c为后退键用于回顾当前显示的心电波之前的波形。方便医护人员将观测到的典型心电波形随时记录下来,记录的信息可作为重要的临床医学证据,提高医疗效果。应说明的是,按键202的形状及数量可更具实际需求做设计。同时,控制盒201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放置在灭菌的透明袖套中,置于术者操作范围内,目的是防止在操作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过程中在操作控制盒201会受真菌感染。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心电监测系统进一步地设置一外置键盘(图中未标示),而键盘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与心电监测仪1连接,可以方便医护人员将患者信息输入,当然键盘也可以在显示屏103上通过触摸方式进行信息的输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中心静脉导管套件3具体的包括穿刺针、血管鞘、导引导丝301和中心静脉导管303,利用导引导丝301的电信号传导属性将心腔5电信号引导至体外,并通过心电监护仪1进行检测、记录、识别来确定中心静脉导管302靠近心腔5一端的位置(即中心静脉导管末端)。具体的是通过一连接电缆31实现与心电监测仪1的信号传递电缆11连接,进而实现数据的采集。

上述的连接电缆31的一端连接一夹子311,而另一端为触点312,其中夹子311主要用于夹设在导引导丝301上,而触点312与心电监护仪1的信号传递电缆11连接,这样可以实现数据的输出。

参看图2所示,进而为提高夹子311与导引导丝301的连接强度,具体的导引导丝301包括核芯3011,而核芯3011靠近心腔5的一端为远端3011a,远端3011a的横截面为圆形,且轴线方向上的外径设置成一致;核芯3011远离心腔5的一端为近端3011b,与远端3011a一致,横截面也为圆形,且轴线方向上的外径设置成一致,从而将近端3011b的横截面外径设置的大于远端3011a的横截面外径,可以增加核芯3011近端3011b硬度,同时可以提高夹子311与核芯3011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强度,防止置管过程中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参看图3所示,设置夹子311目的是为了连接电缆31与导引导丝301连接,进而将夹子311设置成鳄鱼夹,通过鳄鱼夹夹住导引导丝301中核芯3011的近端3011b,所以将近端3011b的横截面外径设置成远端3011a的横截面外径的一倍,且长度为1.0cm-1.5cm之间,由于鳄鱼夹具有一定的长度,依此,通过近端3011b一定长度的设置,进一步提高鳄鱼夹与核芯3011的接触面积,增加连接强度。目的是利用连接电缆31一端与核芯3011连接,另一端与信号传递电缆11连接,实现心电信号传递。所以利用核芯3011采用的镍钛记忆合金或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和操控性,以及优良的电信号传导的属性,且能够实现将心腔电信号引导至体外并进行检测、记录、识别。同时中心静脉导管套件3在置管的过程中由于中心静脉导管(图中未标示)的末端(即靠近心腔5的一端)在心腔5不同的位置检测的心电波形是不同的,进而可以通过不同心电波形判断中心静脉导管末端的位置,提高置管的准确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参看图4,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的仅在于将夹子311设置成拉钩夹,可以保证连接电缆31与导引导线301之间的连接强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夹子311的样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做合理的设计,只需满足连接强度,实现信号传输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参看图5,与上述两个实施例不同的是,进一步还设置一电缆适配器4,电缆适配器4与导引导丝301连接的一端为第一端201,与连接电缆31为第二端202。而电缆适配器4具体的包括内芯401a和包覆内芯401a的外层401b,内芯401a为金属管,为方便导引导丝301的插入将金属管的内径优选地设置为0.6mm或0.8mm,提高适配度。同时为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将外层401b设置为绝缘层。

参看图6、7所示,由于导引导丝301与信号传递电缆11的外径不同。所以将电缆适配器4连接导引导丝301的一端为第一端401,与传递电缆11连接的另一端为第二端402,从第一端201沿第二端202构成楔子形,且第一端201为插座,同时为软性,方便与连接电缆11的连接。而内芯401a具体的是由若干个长度相等的弧形内芯片4011a沿内芯401a边缘拼接构成,可有效地利用导引导丝301的延展性,实现与连接电缆31的连接。参看图7,应说明,本申请中的内芯401a由相对的两个内芯片4011a构成,在实际运用时可以分成多个(具体数据根据导引导丝301的实际粗细做调整)。同时为避免导引导丝301在导电情况下产生危险,进而在导引导丝301上包覆一层保护套302,保护套302也能够将导引导丝301与电缆适配器4的连接处同时包覆,不仅外形美观,且安全性高。

上述三个实施例在实际运用时,可以在连接电缆31与信号传递电缆11(现有的是心电监护仪1的原装电缆线,市场上可直接购买)连接的一端可以通过触点312与一连接器313连接,再由连接器313与信号传递电缆11连接,信号传递电缆11在与心电监测仪1的信号输入端102连接,从而实现心电图数据的采集和观看。参看图3、4、5所示,其中,连接器313的形状可以多样,只需实现与信号传递电缆11连接,且能达到数据的传输即可,当然在其余的实施例中触点312也可直接与信号传递电缆11连接,同样能达到数据的传输即可。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