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6966阅读:8231来源:国知局
中心静脉导管套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指一种中心静脉导管套件。



背景技术:

中心静脉导管套件包括穿刺针、血管鞘、导引导丝和中心静脉导管。其中,中心静脉导管作为一种放置在中心静脉系统内临床常用血管通路工具,应用领域广泛。一般来说中心静脉导管有如下种类有中心静脉导管(CVC),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TCVC)、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输液港(Port)、长短期血液透析导管等。临床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可以测量中心静脉压、大量快速的静脉输液、长期肠外营养与抗肿瘤化疗的血管通路、以及血液净化时血液交换通路。

而中心静脉导管尖端的位置对治疗的效果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应位于上腔静脉内靠近右心房连接处。CVC使用前必须进行导管尖端定位,如果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不在上腔静脉(SVC),必须进行调整。而目前国际上公认可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的方法主要有X线定位技术和腔内心电图(Intracavitary Electrocardiography简称ECG),腔内ECG定位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如今将电极中心静脉导管置于心脏不同部位以记录心腔内心电图的标测技术已成为临床电生理研究的基石。运用腔内ECG技术,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过程中可根据心电图P波(人体内部中心脏发出的一种波)形态判断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心静脉导管套件的穿刺针或血管鞘进入目标血管后,经穿刺针或血管鞘将导引导丝递送进入目标血管,建立引导通路,之后中心静脉导管延导引导丝进入目标血管直至到达预期位置。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如何准确、快捷地将导引导丝递送到目标血管,进而通过中心静脉导管的末端检测心电信号,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心静脉导管套件,能够提高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成功率、准确率,并通过连接电缆传递心电信号,以便医护人员做出准确的判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心静脉导管套件,包括穿刺针、血管鞘、导引导丝和中心静脉导管;

所述导引导丝包括核芯,所述核芯靠近心腔的一端为远端,所述远端的横截面为圆形,轴线方向外径一致;

所述核芯远离心腔的一端为近端,所述近端的横截面为圆形,轴线方向外径一致;

所述近端的横截面外径大于所述远端的横截面外径;

还包括一用于将心腔内信号输出的连接电缆,所述连接电缆通过电缆适配器与所述导引导丝的所述近端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心静脉导管套件的导引导丝的特殊设计,通过近端与连接电缆线连接,实现将心脏腔内电信号以心电波形的形式传导出来。主要是利用设置的电缆适配器实现对两者的连接,进一步地提高连接电缆与中心静脉导管套件的连接强度,保证电信号的良好传递同时有效地避免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过程中连接电缆脱落,从而无法获取精准的监测信息。

较佳地,所述近端的横截面外径为所述远端的横截面外径的一倍,且长度为1.0cm-1.5cm。

本技术方案,具体的将近端的横截面外径设置成是远端的横截面外径的一倍,且长度在1.0cm-1.5cm之间,能够保证导引导丝被夹子夹住,且提高两者连接时接触面积。

较佳地,所述核芯采用镍钛记忆合金或不锈钢。

本技术方案优选镍钛记忆合金或不锈钢,目的是利用材料本身具有优良的电信号传导属性,将心腔电信号引导至体外并进行检测、记录、识别以确定中心静脉导管末端的位置。

较佳地,所述电缆适配器包括与所述导引导丝的所述近端连接的第一端和与所述连接电缆连接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端由内芯和包覆所述内芯的外层构成,所述内芯由若干个长度相等的弧形内芯片沿所述内芯边缘拼接构成。

较佳地,所述第一端为插座。

较佳地,所述内芯为金属管,所述外层为绝缘层。

本技术方案,通过绝缘层对金属管内芯的包覆设置的电缆适配器,防止金属管导电后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进而将内芯设置为由若干个长度相等的弧形内芯片沿内芯的边缘拼接而成。目的是利用导引导丝自身材质的特性,将其分成若干片与相应多干各弧形内芯片连接,最终实现与直径较细的信号传递电缆连接。

较佳地,所述金属管内径为0.6mm或0.8mm。

本技术方案优选地将金属管内径设置为0.6mm或0.8mm,主要是依据导引导丝的外径差异,能够满足不同导引导丝插入到不同内径的金属管中,提高两者的适配度高。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心静脉导管套件,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能够监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过程中不同位置的心电信号,通过监测的信号进一步地判断中心静脉导管的末端。具体的对导引导丝中核芯的近端和远端外径大小不同做设计,且外径大的一端又通过一电缆适配器连接,实现连接电缆与导引导线的连接,能够提高连接强度。同时利用核芯自身材质的特性实现将心腔内的心电信号传输,进而通过中心静脉导管在心腔的不同位置所显示的不同心电波形,并判断中心静脉导管的末端所处的位置,便于医护人员查看和做进一步的判断,提高治疗效果,且提高置管效率。

2、能够提高连接强度和适配度。具体的是通过设置的电缆适配器实现将不同的连接电缆和导引导丝的连接,同时对电缆适配器中内芯做进一步的改进,方便导引导丝插入到孔径不同的金属管内芯中。

3、降低医疗成本,可重复操作,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中心静脉导管套件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心静脉导管套件中导引导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心静脉导管套件连接的电缆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A-A方向的剖面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心静脉导管套件与电缆适配器连接的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心静脉导管套件与电缆适配器连接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中心静脉导管套件;

101、导引导丝;1011、核芯;1011a、远端;1011b、近端;102、保护套;

11、连接电缆;

111、触点;112、连接器;

2、电缆适配器;

201、第一端;201a、内芯;2011a、内芯片;201b、外层;202、第二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种连接方式。在本文中,不仅表示“仅此一个连接方式”,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参看图1所示,中心静脉导管套件1具体的包括穿刺针、血管鞘、导引导丝101和中心静脉导管(图中未示),还包括利用导引导丝101的电信号传导属性将心腔电信号引导至体外,并进行检测、记录、识别,进而通过监测的心电波形的不同来确定中心静脉导管302靠近心腔5一端的位置(即中心静脉导管末端)的连接电缆11,而连接电缆11又通过电缆适配器2与导引导丝101连接实现心电信息传输。

具体的导引导丝101包括核芯1011,而核芯1011靠近心腔的一端为远端1011a,远端1011a的横截面为圆形,且轴线方向外径设置成一致;核芯1011远离心腔的一端为近端1011b,与远端1011a一致,横截面也为圆形,且轴线方向外径设置成一致,从而将近端1011b的横截面外径设置的大于远端1011a的横截面外径。本申请优选地,将近端1011b的横截面外径设置成远端1011a的横截面外径的一倍,且长度为1.0cm-1.5cm之间,依此,通过近端1011b一定长度的设置,进一步提高核芯1011与电缆适配器2的连接强度。进而不仅增加核芯1011近端1011b的硬度,同时可以提高与电缆适配器2的接触面积,防止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过程中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参看图2、3所示,设置电缆适配器2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连接电缆11与导引导丝101连接。所以利用核芯1011采用的镍钛记忆合金或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和操控性,以及优良的电信号传导的属于,且能够实现将心腔电信号引导至体外并进行检测、记录、识别别。同时中心静脉导管套件3在置管的过程中由于中心静脉导管(图中未标示)的末端(即靠近心腔5的一端)在心腔5不同的位置检测的心电波形是不同的,进而可以通过不同心电波形判断定中心静脉导管末端的位置,提高置管的准确率。同时电缆适配器2与核芯1011的近端1011b连接的一端为第一端201,与连接电缆11连接的一端为第二端202。从第一端201沿第二端202构成楔子形,且第二端202为插座,同时为软性,目的是方便与连接电缆11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进一步地参看图2、3电缆适配器2具体的包括内芯201a和包覆内芯201a的外层201b,内芯201a为金属管,为方便导引导丝101的插入将金属管的内径优选地设置为0.6mm或0.8mm,提高适配度。同时为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将外层201b设置为绝缘层。而电缆适配器2第一端201的内芯101a具体的是由若干个长度相等的弧形内芯片1011a沿内芯101a边缘拼接构成,可有效地利用导引导丝101的延展性,实现与连接电缆11的连接。应说明,本申请中的内芯101a由相对的两个内芯片1011a构成,在实际运用时可以分成多个(具体数据根据导引导丝101的实际粗细做调整)。同时为避免导引导丝101在导电情况下产生危险,进而在导引导丝101上包覆一层保护套102,保护套102也能够将导引导丝101与电缆适配器2的连接处同时包覆,不仅外形美观,且安全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参看图4所示,在实际运用中,将连接电缆11的一端插设在电缆适配器2的第二端202插座内,另一端为裸露的触点111与信号传递电缆(是现有的心电监护仪上的原装电缆线,市场上可直接购买)连接,进而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参看图5所示,在实际运用中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将连接电缆11的一端插设在电缆适配器2的第二端202插座内,而另一端上连接一连接器112,再由连接器112与信号传递电缆连接。其中,连接器112的形状可以多样,只需实现与信号传递电缆11连接,且能达到数据的传输即可。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