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专用缝合针。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对腹膜的缝合关闭是一个难点,其直接延长了医生学习腔镜疝修补术的学习曲线。传统缝合腹膜的操作对于操作熟练的医生需要耗时0.5h左右,对于操作不够熟练的医生来说则需要很长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专用缝合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专用缝合针,包括针体1、针尖2,其特征在于,针体1一端设置针尖2,另一端设置轴向盲孔,所述的针尖2,其一侧设置有两个勾槽,且勾槽为顶角70度的等腰三角形,所述的针体1,其为圆柱体,所述的针体1,其直径为0.200-0.249mm,针体1与针尖2总长度为2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实用可靠,操作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在对于缝针的改进方面,将传统弯针变直针,可以使其对腹膜进行一针到底的穿行,22mm的长度,便于缝合时腹膜褶皱有更大的空间在针上“串式”排列,缝针在穿过腹膜时可提供足够的张力强度而不至断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2的I处放大图。
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专用缝合针,包括针体1、针尖2,其特征在于,针体1一端设置针尖2,另一端设置轴向盲孔,所述的针尖2,其一侧设置有两个勾槽,且勾槽为顶角70度的等腰三角形,所述的针体1,其为圆柱体,所述的针体1,其直径为0.200-0.249mm,针体1与针尖2总长度为22mm。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采用2/0-3/0的可吸收缝线,将缝线一端插进针体1一端的轴向盲孔中,实现针包线,第1针在腹膜切口一侧脚将线与腹膜固定,第2针开始用直针连续穿插于开口两侧腹膜,最后打结,操作过程中将传统“针追肉”的方法改为“肉追针”,利用加长直针连续穿插腹膜,使其“串式”排列于缝针上,最后拉紧腹膜,即完成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