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腹壁内侧缝合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吻合器缝线专用针。
背景技术:
对于腹内手术来说,手术完毕后的人体上的穿孔一般都是在外表皮进行缝合,由于穿孔的口径小,没有办法进行内部的缝合,这样就造成穿孔只是表皮愈合,而内部没有愈合,这样的愈合不结实,后期由于病人活动或者打喷嚏等事件引起疼痛或者穿孔破裂的现象,需要二次缝合,另外也容易造成感染,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为了提供一种实现对腹腔内部的缝合,从而提高内窥镜手术穿孔的缝合强度和愈合强度的新型缝合器具,专利号为:201410132569.3的发明记载了一种腹腔内壁吻合器,但该发明中记载的缝合针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枕头向下插入较深的距离才能实现缝合,由于针头前端较为尖锐,缝合过程中极易刺伤内部器官,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并且由于吻合器根据缝合部位脂肪厚度需要更换不同的规格,因此对应不同的吻合器需生产不同长度的缝合针,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针头刺伤内部器官的新型针具,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吻合器缝线专用针。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吻合器缝线专用针,包括针体和限位块,针体前端由两个对应向针体轴线所处平面倾斜的倾斜面形成刃体,刃体中部设有缺口;针体上部侧壁设有防滑面,限位块通过卡合的方式对应连接针体上部的防滑面上。
限位块由两个相互铰接的卡块合围形成,合围后的两卡块中部形成有对应针体外径的通孔;两卡块非铰接端对应设有扣合机构;扣合机构包括对应固连在两个卡块上的簧片和凸块,所述凸块外壁为圆滑弧形面,簧片形状与弧形板外壁相匹配,簧片中部对应凸块设有凹面;簧片前端对应凸块向外设有弧形折弯。
两卡块中部合围所形成的通孔内壁设有防滑面;针体后端固连有手柄,手柄上设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设置限位块,根据所使用的吻合器长度调整限位块位置,使本针体符合所有吻合器使用需要,降低了成本;前端刃体设置对应缝合线的缺口,减少针体插入长度,提高针体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针体结构简图;
附图2为针头主视图;
附图3为针头侧视图;
附图4为限位块俯视图;
附图5为限位块结构简图。
图中1为手柄、2为针体、3为限位块、4为刃体、5为缺口、6为防滑面、301为卡块、302为铰接轴、303为簧片、304为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吻合器缝线专用针,参见图1-5:包括针体2和限位块3,针体2前端由两个对应向针体2轴线所处平面倾斜的倾斜面形成刃体4,刃体4中部设有缺口5;针体2上部侧壁设有防滑面6,限位块3通过卡合的方式对应连接针体2上部的防滑面6上。
限位块3由两个相互铰接的卡块301合围形成,合围后的两卡块301中部形成有对应针体2外径的通孔;两卡块301非铰接端对应设有扣合机构;扣合机构包括对应固连在两个卡块301上的簧片303和凸块304,所述凸块304外壁为圆滑弧形面,簧片303形状与弧形板外壁相匹配,簧片303中部对应凸块304设有凹面;簧片303前端对应凸块304向外设有弧形折弯。
两卡块301中部合围所形成的通孔内壁设有防滑面6;针体2后端固连有手柄1,手柄1上设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配合申请号为201410132569.3的腹腔内壁吻合器使用,使用时,首先下推驱动手柄,由其推动拉杆向下运动,此时壳体内的定位销相对于驱动手柄表面的滑槽向上运动至滑槽顶端,下面的可翻转托板体在拉杆下端的销轴甲和壳体下部耳板内表面的销轴乙的作用下产生向内闭合的运动,两个可翻转托板体最终闭合上,待可翻转托板体闭合后,旋转驱动手柄,使壳体内的定位销相对于驱动手柄旋转,定位销转入驱动手柄滑槽上端的定位缺口5内,实现对驱动手柄轴向运动的锁定,这样就实现了拉杆的锁定,同时实现了对下部可翻转托板体的锁定,锁定后的腹腔内壁吻合器正对病人体壁上(大多数情况为腹壁)的手术开孔插入,待可翻转托板体插入体壁内后,反向旋转驱动手柄,使壳体内的定位销相对运动到驱动手柄的滑槽内,然后固定壳体不动,向上拉动驱动手柄,使壳体内的定位销相对于滑槽向下运动,驱动手柄带动拉杆向上运动,下面的可翻转托板体在拉杆下端的销轴甲和壳体下部耳板内表面的销轴乙的作用下产生向外的翻开的运动,两个可翻转托板体最终向两侧打开至与手术穿孔轴向垂直的方向,刚好托起手术穿孔内部两侧的体壁内表面;旋转驱动手柄,使壳体内的定位销相对于驱动手柄旋转,定位销转入驱动手柄滑槽下端的定位缺口5内,实现对驱动手柄轴向运动的锁定,这样就实现了拉杆的锁定,同时实现了对下部可翻转托板体的锁定,然后启用内壁缝合专用针,该专用针的前端设有向前的送线缺口5,用本是用新型所述针体带着缝合线的一头从壳体上外面的针孔插入,由于针头前端刃体4上设有缺口5,针头在手术穿孔内部穿出壳体后刚好穿入到手术穿孔的侧面,直至倾斜到穿透体壁内表面,最后针头带着缝合线穿过可翻转托板体上的硅胶块,然后抽出针,由于硅胶块具有夹持作用,在针抽出时线头会夹持在硅胶块内,缝合线的另一头采用同样的办法将线头穿入到手术穿孔的另一侧的对称位置,并将另一个线头夹持到另一个可翻转托板体的硅胶块内;完成上述两个线头的引入后,旋转驱动手柄,使壳体内的定位销相对于驱动手柄转动至滑槽内,然后使驱动手柄向下运动,驱动下部的可翻转托板体闭合,闭合后再次旋出驱动手柄,使壳体内的定位销相对于驱动手柄转动至上部的定位槽内,实现对下部闭合状态的可翻转托板体的锁定,锁定后的两个可翻转托板体将缝合线头的两端夹持在内部,此时可以将整个腹腔内壁吻合器抽出手术穿孔,将缝合线的两个线头带出手术穿孔外面,缝合线剩余部分通过线缝能够抽出针孔外,从而使吻合器与缝合线脱离,最后两个线头从上述两个硅胶块上弄下来,拉动然后系紧,缝合线将手术穿孔内侧的两侧壁拉倒一起,实现对手术传动内侧的缝合。
由于针体2前端刃体4设置对应缝合线的缺口5,可以有效减少针体2插入硅胶块长度,提高针体2使用的安全性;设置限位块3,限位块截面外径大于针孔上沿内径,根据所使用的吻合器长度调整限位块3位置,使本针体2符合所有吻合器使用需要,降低了成本;设置簧片及凸块配合进行卡扣,结构简单,操作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