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膜外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9076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血管内膜外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管缝合器具。



背景技术:

血管重建修复手术是医学中的高精尖领域,临床应用甚为广泛,包括冠心病、大脑动脉狭窄或动脉瘤的血管搭桥,断肢再植以及器官移植中血管吻合等。显微外科血管吻合难度极高,手术极其耗时,术后吻合口狭窄和出血率高,其主要原因是吻合过程中内膜不能充分外翻,针距不等造成手术失败,严重制约了此类技术在国内的开展。

针对上述问题,业内先后有多种血管吻合发明器械,如吻合夹、多针芯棒缝合器械、吻合轮式吻合器械,虽然避免了手工缝合,但内膜外翻不足问题仍存在,且操作步骤繁琐,严重的还会造成血管撕裂、吻合失败、术中大出血以及炎症反应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血管内膜外翻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血管内膜外翻装置,包括血管内膜外翻器,所述的血管内膜外翻器包括弹簧夹、中空的第一连接杆、端部设有弯钩的第二连接杆、连接线和第二连接杆定位构件;

所述的弹簧夹包括两个半圆管构成的主体;

所述的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通过销轴与主体的端部相连接,所述的定位构件设置在第一连接杆与主体的连接处;

所述的第二连接杆通过销轴与所述的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相连接;

所述的连接线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杆,绕过设置在第一连接杆端部的转向轴后与所述的第二连接杆的下部相连接,连接线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的主体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以往缝合过程中内膜内翻,针距不等,吻合血管撕裂,对合欠佳导致的血管狭窄等技术问题,其具有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大地避免了缝合过程中血管内翻、针距不等、吻合端血管撕裂等情况发生,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再狭窄或出血等相关手术并发症发生、提高吻合成功率,可广泛应用于颅内外血管搭桥、断肢再植、器官移植等需显微缝合血管的手术中,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血管内膜外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血管内膜外翻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连接杆、主体、第二连接杆和连接线配合图。

图3中,图3A为使用前的第一连接杆、主体、第二连接杆和连接线配合图,图3B为第二连接杆的弯钩沿着沟槽内翻90度,钩住血管内壁时的示意图,图3C为第一连接杆外翻90度,血管内膜外翻时的示意图。

图4为微血管扩张内芯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血管内膜外翻装置,包括血管内膜外翻器1,所述的血管内膜外翻器1包括弹簧夹102、中空的第一连接杆103、端部设有弯钩105的第二连接杆104、连接线107和第二连接杆定位构件1041;

所述的弹簧夹102包括两个半圆管1023构成的主体;

所述的第一连接杆103的一端通过销轴与主体的端部相连接,所述的定位构件1041设置在第一连接杆103与主体的连接处;

所述的第二连接杆104通过销轴与所述的第一连接杆103的另一端相连接;

所述的连接线107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杆103,绕过设置在第一连接杆103端部的转向轴1021后与所述的第二连接杆104的下部相连接,连接线107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的主体外;

优选的,还包括微弹簧106,所述的主体设有凹槽1022,所述的凹槽1022一端延伸至所述的主体的端部,所述的微弹簧106设置在凹槽1022中;

所述的连接线107包括前连接线1071和后连接线1072,前连接线1071和后连接线1072通过所述的微弹簧106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定位构件1041包括固定销钉、设置在第一连接杆103上的连接杆销钉孔和设置在主体上的与连接杆销钉孔重叠的主体销钉孔,所述的固定销钉插在所述的固定销钉孔中,以阻止第一连接杆C103的转动;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销钉为三角形或者矩形,所述的固定销钉孔与所述的固定销钉的形状相同;

优选的,还包括通过销钉固定在所述的主体外壁上的控制滑轮109,所述的后连接线1072另一端绕在所述的控制滑轮109上,转动滑轮109即可拉动后连接线1072;

优选的,所述的血管内膜外翻装器1还包括卡在所述的弹簧夹102的两个夹辫之间的弹簧夹底座,所述的弹簧夹底座包括左座板1101和右座板1102,所述的左座板1101和右座板1102通过销钉活动连接,左座板1101与右座板1102的上部并拢,下部展开,两者之间形成圆管;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所述的血管内膜外翻器1配合使用的微血管扩张内芯2;

所述的微血管扩张内芯2为锥形圆柱体,其表面设有纵向沟槽201,优选的,所述的沟槽201自浅至深的纵向沟,深度变化由0~1.2mm递进,可使两侧吻合血管端口保持一定的类圆形扩张状态;

优选的,所述的微血管扩张内芯2的底部设有把手202;

优选的,所述的两个半圆管分别设有1~6个第一连接杆103和第二连接杆104,沿半圆管均匀分布,所述的前连接线1071的数量与第一连接杆103的数量相同;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带有三维标尺的临时血管固定夹3和水平标杆303;

所述的临时血管固定夹3包括复位弹簧圈301和血管夹302;

所述的复位弹簧圈301的两端与所述的血管夹302的两个张开的夹辫相抵触,用于产生血管夹302的夹紧力,所述的水平标杆303插在所述的复位弹簧圈中,并向另一端延伸,穿过所述的左座板与右座板两者之间形成圆管;

优选的,所述的水平标杆303设有标尺,中部为0点,所述的血管夹设有标尺,中部为0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操作的:

在缝合血管时,需要两个带有三维标尺的临时血管固定夹3、两个血管内膜外翻器1和微血管扩张内芯2;

将需要缝合的血管用带有三维标尺的临时血管固定夹3固定,然后将所述的血管内膜外翻器1的夹在血管断口处,使血管端端重叠2mm,调整使吻合面使标尺三个“0”点对合,再将微血管扩张内芯2插入血管断口内,将所述的血管内膜外翻器1夹住待吻合血管,血管断端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销轴平行,然后转动转动滑轮109,带动第二连接杆104,弯钩105沿着沟槽101内翻90度,钩住血管内壁,然后拔出所述的固定销钉1042,继续转动转动滑轮109,带动第一连接杆103外翻90度,可将血管内膜外翻即可进行缝合。

缝合完成后,取下血管内膜外翻器1,检查吻合部位,松开临时血管阻断夹3,保证吻合满意完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