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中血管快速对接辅助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53266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术中血管快速对接辅助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术中血管快速对接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主动脉疾病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其中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灾难性疾病,如不进行及时治疗,预后极其凶险。据资料报道,未经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早期病死率每小时增加1%,50%以上的患者于1周内死亡。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高血压、动脉硬化发病率增高,随着无创性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对此类疾病的检出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但目前我国医疗水平发展不均衡,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开展主动脉疾病的外科治疗。尤其对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采用外科手术方法进行积极治疗是目前已经达成的业内共识。采用外科手术主要是处理主动脉近端病变,行假腔切除术和人工血管替换术。目前,被国际同行公认为治疗累及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扩张性病变的标准术式为孙氏手术(Sun’ s Procedure)。
[0003]孙氏手术是由孙立忠教授于2003年创立,主要适用于广泛的胸主动脉或胸腹主动脉病变患者,该类病变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胸腹主动脉。孙氏手术开发应用新的主动脉弓替换和支架象鼻手术,在降主动脉植入支架型人工血管,进一步简化了手术过程。术中替换人工血管远端、人体降主动脉近端和植入支架近端缝合缘需行术中缝合,目前主要采用医用缝合线吻合方式实现三者的连接。采用该术式远端吻合口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威胁患者生命。且该类患者的主动脉因其本身病变,血管极易脆裂,导致在缝合连接处易于再度撕裂及脱离,增加进一步出血的机会。术中主动脉血管与人工血管的吻合在深低温停循环条件下进行,术中吻合时间和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延长将增加神经系统和内脏缺血损伤的发生率,增大对患者的生理干扰和血细胞破坏,引起术后凝血功能障碍。以上问题的存在,增加了手术难度、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是目前孙氏手术推广应用的难点之一Ο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术中血管快速对接辅助装置。
[0005]一种中血管快速对接辅助装置,该装置包括内衬环和长杆扩径钳;
[0006]所述内衬环由壁厚为0.3?1mm,宽度为10?30mm长条形薄片弯制成环,长条形薄片一端设有矩形凸起,为卡簧1,另一端由外至内设置有多个卡孔4,卡簧1插入不同的卡孔4内,形成不同直径的内衬环;沿内衬环外壁的圆周,设有上下两道凹槽,两道凹槽为连续性凹槽2,所得内衬环为连续性凹槽内衬环20 ;或者,在两道凹槽上间隔设置多个穿透孔,为非连续性凹槽12,所得内衬环为非连续性凹槽内衬环22 ;
[0007]所述长杆扩径钳包括左右钳杆13、钳腮14和左右钳柄15,左右钳杆13为半圆柱型,左右钳杆13的尾端分别与左右钳柄15相连,且左右钳杆13靠近尾端的位置通过钳腮14相连,左右钳杆13的头端,沿其外壁半圆周分别设置有两排凸起,且左右钳杆13上的凸起相对应;一侧钳柄15上固定有刻度计量盘16,另一侧钳柄15上对应位置设置有直径读取线16-1。
[0008]所述长条形薄片由具有一定支撑强度和回复弹性的生物医用材料制成,包括钛镍合金、钛合金、不锈钢材料或高分子材料。
[0009]所述凹槽,槽宽1?3mm,槽深0.5?1mm,每道凹槽中心距其对应的内衬环边缘2 ?3mm ο
[0010]所述内衬环外径尺寸的调节范围为0?10mm。
[0011]长条形薄片设有卡孔4的一端有上下两翼,上下两翼向外弯折形成卡槽3,设有卡簧1的一端穿过卡槽3而弯制成环,卡槽3对成环后的长条形薄片具有卡持作用。
[0012]内衬环的断口、卡簧1、卡槽3、卡孔4、凹槽、穿透孔的边缘,以及左右钳杆13头端上的凸起均经过倒角处理。
[0013]所述刻度计量盘16上设置有可沿刻度计量盘16滑动的防滑卡箍16-2,防滑卡箍16-2上的螺母对其位置进行固定。
[0014]置入血管前,内衬环的卡簧1处于自由状态,并位于最里侧的卡孔4处使内衬环直径最小,外径为10?30mm,使用时将内衬环置于长杆扩径钳的头端,握住长杆扩径钳的钳柄15将内衬环送入到人工血管与自体血管的预期对接位置,在血管外进行操控长杆扩径钳,压握左右钳柄15,带动钳杆13的头端扩张内衬环,卡簧1从最里侧的卡孔4处向外侧卡孔4方向滑动,内衬环的直径也随之变大,同时观察长杆扩径钳钳柄15上的直径读取线16-1所对应的刻度计量盘16上的刻度,当压握长杆扩径钳的钳柄15使内衬环达到预期直径,此时内衬环外径与自体血管内径贴合,将卡簧1嵌入相对应的卡孔4内,放松钳柄15,使长杆扩径钳的头端回收至最小尺寸,撤出长杆扩径钳,对于连续性凹槽内衬环20,由捆扎线21在血管外侧沿凹槽进行捆扎予以固定;或者,对于非连续性凹槽内衬环22,由缝合线23穿过穿透孔并跨内衬环边缘沿轴向进行缝合固定。
[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16](1)通过本发明一种术中血管快速对接辅助装置,可以将主动脉外科手术中自体血管和人工血管的对接由缝线吻合改为捆扎固定,可显著缩短血管对接手术时间和术中停循环时间,预期可将术中停循环时间缩短50%以上,降低手术难度,减少吻合口出血和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和术后恢复质量;
[0017](2)内衬环尺寸可调节,置入前卡簧为自由状态且内衬环尺寸最小,利于置入,以及置入到预期位置后的扩张调整至目标尺寸;内衬环外侧设置有沿圆周方向的凹槽,术中缝线可替换为沿凹槽进行捆扎,防止移位,凹槽分为连续性和非连续性,非连续凹槽上有间隔排布的穿透孔,使用时可由缝线穿过进行缝合固定;
[0018](3)长杆扩径钳可在血管外进行操作,有效输送距离为0?20cm。压握钳柄可实现对钳头端内衬环的直径扩张,且可通过钳柄上的刻度计量盘,直接读取内衬环的扩张直径,同时刻度计量盘上设置的防滑卡箍,可滑动至目标位置并锁紧,防止压握过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连续性凹槽内衬环折弯成形前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非连续性凹槽内衬环折弯成形前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连续性凹槽内衬环成形示意图;
[0022]图4为非连续性凹槽内衬环成形示意图;
[0023]图5a为长杆扩径钳(含刻度计量盘)示意图;图5b为刻度计量盘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6为内衬环在长杆扩径钳上装配示意图;其中a为连续性凹槽内衬环的装配,b为非连续性凹槽内衬环的装配;
[0025]图7为连续性凹槽内衬环对人工血管、术中支架和自体血管连接示意图;
[0026]图8为非连续性凹槽内衬环对人工血管、术中支架和自体血管连接示意图。
[0027]标号说明:1_卡簧,2-连续性凹槽,3-卡槽,4-卡孔,12-非连续性凹槽,13-钳杆,14-钳腮,15-钳柄,16-刻度计量盘,16-1-直径读取线,16-2-防滑卡箍,17-人工血管,18-术中支架,19-胸降主动脉血管,20-连续性凹槽内衬环,21-捆扎线,22-非连续性凹槽内衬环,23-缝合线,24-预期对接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及其应用。
[0029]本发明一种术中血管快速对接辅助装置,包括内衬环和长杆扩径钳。
[0030]如图1-图4所示的内衬环,是一个尺寸较小的未闭合套环。其是由壁厚为0.3?1mm,宽度为10?30mm长条形薄片弯制成环,长条形薄片由具有一定支撑强度和回复弹性的生物医用材料制成,包括钛镍合金、钛合金、不锈钢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其一端设有矩形凸起,为卡簧1,另一端设置有卡孔4,卡簧1插入卡孔4内,在径向压力下,内衬环的直径不可压缩,从而固定内衬环的大小,该端由外至内依次设置8个卡孔4,使得内衬环的外径尺寸可调节,调节范围为0?10mm。长条形薄片设有卡孔4的一端有上下两翼,上下两翼向外弯折形成卡槽3,对成环后的长条形薄片具有卡持作用。沿内衬环外壁的圆周,设有上下两道凹槽,槽宽1?3mm,槽深0.5?1mm,每道凹槽中心距内衬环边缘2?3mm。如图1、图3所示,两道凹槽为连续性凹槽2,所得内衬环为连续性凹槽内衬环20 ;如图2、图4所示,两道凹槽上间隔设置了多个穿透孔,为非连续性凹槽12,所得内衬环即为非连续性凹槽内衬环22。内衬环的断口、卡簧1、卡槽3、卡孔4、凹槽,以及穿透孔的边缘均经过倒角处理。
[0031]如图5所示一种长杆扩径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