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简易立体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0272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颅内血肿简易立体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颅内血肿的定位装置,特别是一种颅内血肿简易立体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年化日益严重,交通的日夜发达,脑出血以及车祸导致颅内血肿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颅内血肿在进行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手术穿刺点进行定位,但是现在对穿刺点进行定位时,定位比较复杂,定位仪昂贵,耗时又耗力,推广受经济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颅内血肿简易立体定位装置。使用该定位装置对穿刺点进行定位时,定位简单,节省了人力、物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颅内血肿简易立体定位装置,包括有A装置,A装置通过卡子与B装置连接;其中A装置包括有A装置第一主干,A装置第一主干以其底部端点A0 为起点设置有与其垂直的第二主干;其中B装置为L形,包括有B装置第一主干,B装置第一主干以其底部端点B0 为起点设置有与其垂直的B装置第二主干,在B装置第一主干与B装置第二主干的连接部B0处设置有与两个主干垂直的突出部;卡子内设置有水平通道和竖直通道;使用时,A装置第一主干穿入水平通道,B装置第一主干穿入竖直通道,连接后B装置第一主干与A装置第一主干和A装置第二主干均垂直,B装置第二主干与A装置第一主干平行,与A装置第二主干垂直,A装置第一主干和A装置第二主干以A0 点为起点设置有刻度,B装置第一主干以B0点为起点,设置有刻度。

前述的颅内血肿简易立体定位装置,所述A装置为T形结构,其底部设置有与A装置第一主干垂直,且与A装置第二主干处于同一直线的A装置第三主干,A装置第二主干和A装置第三主干分别设置在A装置第一主干两侧,每个主干均以底部A0 点为起点设置有刻度。

前述的颅内血肿简易立体定位装置,所述突出部设置数目为2个,分别对称设置在B0处两侧,B装置第一主干上对称设置有2条刻度线。

前述的颅内血肿简易立体定位装置,所述卡子上设置有锁紧螺钉。

前述的颅内血肿简易立体定位装置,所述A装置第一主干11、B装置第一主干31以及锁紧螺钉23的表面为锯齿面。

前述的颅内血肿简易立体定位装置,所述A装置第一主干上设置有滑槽,滑槽旁的主干上设置有刻度,A装置经卡子与B装置连接时,B装置第一主干分别穿入竖直通道和滑槽后,从竖直通道中穿出。

前述的颅内血肿简易立体定位装置,所述卡子设置有刻度观察窗口。

前述的颅内血肿简易立体定位装置,所述A装置、卡子以及B装置由透明材料制成。

前述的颅内血肿简易立体定位装置,所述水平通道的尺寸与A装置第一主干的尺寸相同,竖直通道的尺寸与B装置第一主干的尺寸相同。

前述的颅内血肿简易立体定位装置,所述滑槽的宽度等于B装置第一主干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只需要2个数据即可确定穿刺点的位置,两个数据均通过头颅CT片的阅片获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定位准确,使用本装置对穿刺点进行定位,既简单又快捷,省时又省力。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6为附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A装置,11-A装置第一主干,12-A装置第二主干,13-A装置第三主干,14-滑槽,2-卡子,21-水平通道,22-竖直通道,23-锁紧螺钉,3-B装置,31-B装置第一主干,32-B装置第二主干,33-突出部,4-血肿最大层面,5-血肿中心,6-宽度观察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颅内血肿简易立体定位装置,如附图1-6所示,包括有A装置1,该A装置1通过1个卡子2与B装置3连接;其中A装置1包括有A装置第一主干11,A装置第一主干11以其底部端点A0 为起点设置有与其垂直的第二主干12;其中B装置3为L形,包括有B装置第一主干31,B装置第一主干31以其底部端点B0 为起点设置有与其垂直的B装置第二主干32,在B装置第一主干31与B装置第二主干32的连接部B0处设置有与两个主干垂直的突出部33;卡子2内设置有水平通道21和竖直通道22;使用时,A装置第一主干11穿入水平通道21中并可沿其水平移动,B装置第一主干31穿入竖直通道22中并可沿其竖直方向移动,连接后B装置第一主干31与A装置第一主干11和A装置第二主干12均垂直,B装置第二主干32与A装置第一主干11平行,与A装置第二主干12垂直,A装置第一主干11和A装置第二主干12均以A0 点为起点向其各自的主干上设置有刻度,B装置第一主干31以B0点为起点,设置有刻度。

本实用新型使用前,首先通过对头颅CT片进行阅片获取2个相关数据,第一个数据是CT显示血肿最大层面4到外耳道层面的距离L1。第二个数据是CT显示最大血肿层面的血肿中心5至颅骨最近点为S点,该S点到患者额、顶部的切线的距离L2, 额部切线与矢状窦垂直。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A装置1和B装置3经卡子2连接好,然后将B装置第一主干31竖直向下紧靠患者患侧颞部,其突出部33放入至患者的左耳道或右耳道中实现定位,同时使得B装置第二主干32与CT扫描时基线重合,一般CT扫描的基线有听上眶线,即外耳道与眼眶上缘的连线;听下眶线,即外耳道与眼眶下缘的连线;以及听眦线,即外耳道与眼外眦的连线。CT以什么基线扫描,B装置第二主干32就放在什么基线的位置上进行定位。基线不一样,定位到头顶部会偏差很大。然后根据前期阅片得到的第一个数据,沿着B装置第一主干31上下移动A装置第一主干11,使得从B0 点至A装置第一主干11与B装置第一主干31的交点距离等于第一个数据的值,而A装置第一主干11上下滑动至何位置可以通过观看A装置第一主干11上的刻度得知。A装置第一主干11的上下位置固定后,然后将整个A装置在水平通道21内水平前后移动,使得A装置第二主干12紧靠患者头颅前侧额顶部,同时使得A装置第一主干11紧靠患者患侧。然后根据前期阅片得到的第二数据确定S点的位置,该位置即为穿刺点的位置。

所述A装置为T形结构,其底部设置有与A装置第一主干11垂直,且与A装置第二主干12处于同一直线的A装置第三主干13,A装置第二主干12和A装置第三主干13分别设置在A装置第一主干11两侧,每个主干均以底部A0 点为起点设置有刻度。设置有处于同一直线上的A装置第二主干12和A装置第三主干13,是为了当血肿在右侧大脑半球时,可使用A装置第三主干13紧靠患者头颅额顶部实现装置定位,当血肿在左侧大脑半球时,可使用A装置第二主干12紧靠患者头颅额顶部实现装置定位,使用更加方便。

所述突出部33设置数目为2个,分别对称设置在B0处两侧。该设置也是为了当A装置第一主干11在不同的位置时,可使用不同位置的突出部33实现B装置3的定位工作,使得装置使用更加方便。

由于人的大脑分为对称的左右大脑半球,当血肿中心处于不同的大脑半球时,在A装置1设置有A装置第二主干12和A装置第三主干13,B装置3B0处有两个突出部33都是为了对应左右大脑半球都可以快速定位。

所述卡子2上设置有锁紧螺钉23,该锁紧螺钉23设置数目为2个,1个设置在卡子2的侧面上,从侧面向里拧入时伸入至水平通道21中,与A装置第一主干11侧面接触,从而将A装置1锁紧;另1个锁紧螺钉23设置在卡子2背部,背部的锁紧螺钉23向内拧入过程中伸入至竖直通道22中,与B装置第一主干31接触,从而将B装置第一主干31固定。

由于从侧面拧入的锁紧螺钉23与A装置第一主干11的侧面接触,从背部拧入的锁紧螺钉23与B装置第一主干31的背部接触,为了提高锁紧螺钉23与接触面的摩擦力,故将A装置第一主干11的侧面、B装置第一主干31的背部,以及锁紧螺钉23的接触端面设置为锯齿面。

所述A装置第一主干11上设置有滑槽14,滑槽14两侧分别设置有刻度,刻度线上的数字设置方向面向滑槽,便于定位时读取数值,A装置1经卡子2与B装置3连接时,B装置第一主干31分别穿入竖直通道22和滑槽14后,从竖直通道22中穿穿出,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卡子2的体积变小,使得整个装置结构更加紧凑。

所述B装置第一主干31上对称设置有2条刻度线,该设置主要是方便当B装置第一主干31紧靠患者的颅骨时,可以通过观察远离颅骨处的刻度线调整B装置3的位置。

所述卡子2的侧面设置有刻度观察窗口6,当B装置3位置固定时候,可通过该刻度观察窗口6观察A装置1移动的刻度。

所述A装置1、卡子2以及B装置3由透明材料制成,可以方便观察伸入卡子2的通道内部的A装置1和B装置3的刻度。

所述水平通道21的尺寸与A装置第一主干11的尺寸相同,竖直通道22的尺寸与B装置第一主干31的尺寸相同,该设置主要是保证A装置第一主干11与B装置第一主干31之间是垂直状态,若通道尺寸比主干尺寸大很多,则A装置第一主干11或B装置第一主干31与通道之间会存在偏转或倾斜,难以保证其处于垂直状态。

所述滑槽的宽度等于B装置第一主干31的厚度,主要是为了实现无缝连接,保证A装置第一主干11与B装置第一主干31之间是垂直状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