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跟骨微型万向锁定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0135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跟骨微型万向锁定钢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器械,具体是一种跟骨微型万向锁定钢板。



背景技术:

对于有明显移位的跟骨骨折,通常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大多数临床医生往往将SandersⅡ~Ⅳ型作为手术治疗指征。但由于跟骨骨折传统手术方法存在较多的并发症,使得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其中,以皮肤软组织的并发症较为严重,有研究显示其发生率高达22%。这与跟骨及其周围软组织的解剖特点、创伤机制及手术方法等因素有极大关系。跟骨骨折微创手术目前已成为一种治疗趋势,即采用更加微创的手术入路及微型钢板进行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目前已有采用经跗骨窦切口经皮插入微型锁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其螺孔可拧入锁定螺钉以对已进行良好复位的跟骨骨折提供很好的支撑,为跟骨骨折的治疗带来较大的便利。但在使用过程中,普通的跟骨微创锁定钢板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对于每一位患者,其跟骨的解剖形态结构都有一定的个体差异,但跟骨钢板的锁定孔的方向却是固定的,即钢板植入跟骨外侧合适的部位是相对固定的,植入后其每一个锁定螺孔的方向即是固定的,这就导致无法对锁定螺钉进行方向上的调整来适应相应解剖形态的跟骨,导致操作上的困难或无法对骨折提供足够的固定支撑;第二,如遇到某些锁定螺孔部位为骨折粉碎区域或骨折缝隙,由于锁定螺孔方向固定,因而无法进行螺钉方向的调整以避开该固定无效区域,导致锁定螺钉的无效固定或废弃不用而造成该螺孔的浪费。第三,手术中在纠正跟骨骨折轴向增宽和内翻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锁定螺孔根据所需要的方向拧入松质骨螺钉进行横向加压,以进一步纠正跟骨的增宽及内翻畸形,完成后,通常将不是非常牢靠的普通松质骨螺钉更换为锁定螺钉以维持固定,以防后期该螺钉发生退钉导致医疗纠纷,而普通锁定螺孔无法沿原钉道更换为锁定螺钉,需要另外沿锁定螺孔限定方向钻出新钉道进行固定,增加了创伤,也影响了固定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跟骨微型万向锁定钢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跟骨微型万向锁定钢板,包括前臂、后臂和连接臂,前臂、后臂和连接臂位于同一高度的平面,所述连接臂的一侧与前臂相连,连接臂的另一侧与后臂相连,连接臂和前臂、连接臂和后臂的夹角均为70度,前臂和后臂上均设置有开槽式万向孔,连接臂的水平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开槽式万向孔,连接臂上还设置有凸起并且凸起靠近后臂,开槽式万向孔上设置有多圈螺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凸起上设置有一个开槽式万向孔,前臂上开槽式万向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且开槽式万向孔等间距的排列在前臂上,前臂上开槽式万向孔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后臂上开槽式万向孔的数量为三个以上并且开槽式万向孔等间距的排列在后臂上,后臂上开槽式万向孔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前臂和后臂均采用圆形板,连接臂的形状为拱形,前臂、后臂和连接臂均采用钛钢板制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外形符合跟骨的解剖形态,有利于钢板固定在理想区域,为跟骨骨折提供理想的内固定,该装置的所有螺孔均采用开槽式万向孔,针对不同的跟骨骨折类型、骨折线走行方向、骨折塌陷粉碎及跟骨增宽短缩的程度等,手术者可以根据术中需要来调节锁定螺钉的方向进行固定,不仅有利于利用普通螺钉借助钢板纠正跟骨增宽及内翻的加压操作,而且能够避免固定轴向锁定螺钉进入骨折缝隙、骨折粉碎区域或骨质疏松区域而导致的无效固定,提高多锁定螺钉的使用效率及整套系统的把持力,对较为疏松和粉碎的跟骨骨折起到更为确切的固定,避免松动退钉和内固定失效现象的发生,提高该微型跟骨钢板的手术疗效。

附图说明

图1为跟骨微型万向锁定钢板的主视图。

图2为跟骨微型万向锁定钢板的侧视图。

其中:1-前臂,2-后臂,3-连接臂,4-开槽式万向孔,5-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跟骨微型万向锁定钢板,包括前臂1、后臂2和连接臂3,前臂1、后臂2和连接臂3位于同一高度的平面,所述连接臂3的一侧与前臂1相连,连接臂3的另一侧与后臂2相连,连接臂3和前臂1、连接臂3和后臂2的夹角均为70度,前臂1和后臂2上均设置有开槽式万向孔4,连接臂3的水平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开槽式万向孔4,连接臂3上还设置有凸起5并且凸起5靠近后臂2,开槽式万向孔4上设置有多圈螺纹。凸起5上设置有一个开槽式万向孔4,前臂1上开槽式万向孔4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且开槽式万向孔4等间距的排列在前臂1上,前臂1上开槽式万向孔4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后臂2上开槽式万向孔4的数量为三个以上并且开槽式万向孔4等间距的排列在后臂2上,后臂2上开槽式万向孔4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前臂1和后臂2均采用圆形板,连接臂3的形状为拱形,前臂1、后臂2和连接臂3均采用钛钢板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开槽式万向孔4采用万向锁定孔,万向锁定孔可以在任何角度将螺钉植入并且螺钉尾部与钢板的螺孔锁定。由手术操作者行经跗骨窦切口及跟骨后方两处切口,并进行两切口之间沿跟骨外侧壁骨膜外的剥离,会师后建立跟骨外侧隧道。进行跟骨骨折的复位后,基本纠正跟骨的Bohler角、Gissanse角、跟骨高度、长度及宽度后,手术者将该微型万向锁定钢板由跟骨后方切口向前插入,即将前臂1先送入跟骨后方切口中,置于跟骨外侧壁与跟骨外侧腓骨长短肌肌腱之间,向前推动插入钢板,使前臂1位于跟骨外侧壁与跟骨外侧腓骨长短肌肌腱之间向前滑动,经由跟骨结节、跟骨体、外侧腓骨长短肌腱滑车、骨折区域部位及跟骨前突,并可由经跗骨窦切口触及钢板前部,使整个插入钢板置于跟骨外侧壁骨膜外,前臂1贴于跟骨前突的位置,后臂2贴于跟骨结节的位置,连接臂3置于跟骨体的位置。透视后调整钢板位于满意的位置后,选择微型万向锁定钢板的前臂1及后臂2上的开槽式万向孔4中的一到两个孔中,在直视下进行普通螺钉的内固定,将钢板贴服于跟骨外侧壁,同时利用普通拉力螺钉借助该钢板对跟骨的增宽及内翻内收进行进一步的纠正,透视对钢板的位置满意后,将前臂1及后臂2上的开槽式万向孔4根据需要进行多轴向螺钉锁定,其中通过前臂1上的开槽式万向孔4固定跟骨前突,通过后臂2上的开槽式万向孔4固定跟骨结节。通过连接臂3及其凸起5上的开槽式万向孔4固定跟骨体及载距突,尤其是对载距突的固定尤为重要,通过调整钻头角度由连接臂3上的前方孔穿至载距突,由于载距突骨质较为致密,准确的方向可以实现螺钉的拉力作用,纠正载距突的增宽,待螺钉固定全部完成后,还可进行普通螺钉向锁定螺钉的原钉道替换,从而实现跟骨骨折的拱形固定和支撑。因连接臂3上的开槽式万向孔4数量多,足以固定不同类型的的骨折,同时适于治疗粉碎性骨折。而且,通过凸起5上的开槽式万向孔4,是在常规的固定位置基础上提供额外的固定点,以实现对距下关节面骨折块的有效支撑固定。该钢板属于跟骨微型钢板,适用于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的微创治疗,钢板结构及螺孔分布设计简洁,较常规传统钢板体积小及螺孔数量少,因此每个螺孔的作用都十分珍贵和重要。由于跟骨骨折的骨折类型较多,骨折线的走向也较为复杂,开槽式万向孔4可以让手术者根据跟骨骨折的位置、类型及程度,相应的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开槽式万向孔4,对骨折进行有效的固定和支撑,避免螺钉植入进骨折缝隙、粉碎区域或骨质疏松部位所导致的无效固定,同时还可以进行由普通螺钉向锁定螺钉的替换,解决利用普通拉力钉进行复位和尾部无法锁定易发生退钉之间的矛盾。另外,多轴向的螺钉锁定,可以进一步增强钢板螺钉固定的把持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固定效果。该装置较其它微型钢板更符合正常的跟骨解剖结构,同时,其前臂1和后臂2上的开槽式万向孔4,连接臂3及凸起5上的开槽式万向孔4能够对骨折跟骨三点固定,从而实现整体固定。而且,插入钢板经跗骨窦小切口及跟骨后外侧小切口经皮插入跟骨外侧壁及跟骨外侧肌腱之间,不需广泛剥离跟骨外侧皮肤,减少了手术中的医源性损伤。并且,通过锁定钢板的固定作用,防止锁定螺钉发生松动或退钉,并且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角度的固定,利用锁定螺钉尾部螺纹与钢板螺孔进行锁定,提高对粉碎性的骨折的有效固定。该装置可选择由钛合金材料制成,可塑性好,力学强度高,能根据跟骨外侧壁进行相应的塑形,使得插入钢板的固定更贴切、可靠;且钛合金材料组织相容性好,植入后异物排斥反应小。

该装置外形符合跟骨的解剖形态,有利于钢板固定在理想区域,为跟骨骨折提供理想的内固定,该装置的所有螺孔均采用开槽式万向孔4,针对不同的跟骨骨折类型、骨折线走行方向、骨折塌陷粉碎及跟骨增宽短缩的程度等,手术者可以根据术中需要来调节锁定螺钉的方向进行固定,不仅有利于利用普通螺钉借助钢板纠正跟骨增宽及内翻的加压操作,而且能够避免固定轴向锁定螺钉进入骨折缝隙、骨折粉碎区域或骨质疏松区域而导致的无效固定,提高多锁定螺钉的使用效率及整套系统的把持力,对较为疏松和粉碎的跟骨骨折起到更为确切的固定,避免松动退钉和内固定失效现象的发生,提高该微型跟骨钢板的手术疗效。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