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咽鼓管吹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0599阅读:48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咽鼓管吹张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材,具体是指一种带压力安全阀并可以设定压力值的单出气口咽鼓管吹张器。



背景技术:

咽鼓管呈弓状弯曲,整个管道35~39cm,由软骨部与骨部两个部分组成。软骨部分平时闭合,仅在吞咽或者呵欠的时候开放,以平衡中耳和外耳的气压,有利于鼓膜的正常振动。咽鼓管是保证耳功能正常的重要器官之一,其作用是保持外界气压平衡,对鼓室内气压进行调节,同时是保持耳内清洁(引流),防御与发声的重要器官。

咽鼓管这些作用的工作机理及其障碍分析:

1、保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当鼓室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保持平衡时,有利于鼓膜及听骨链的振动,维持正常听力。调节鼓膜两侧气压平衡的功能由咽鼓管完成。咽鼓管骨部管腔为开放性的;但软骨部具有弹性,一般处于闭合状态。当吞咽、打哈欠、咀嚼或打喷嚏时,通过其周围的肌肉收缩作瞬间开放,外界大气得以进入鼓室。

2、清洁(引流)中耳分泌物:鼓室及咽鼓管粘膜所产生的粘液,可借咽鼓管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不断地向鼻咽排出。

3、防止逆行性感染:咽鼓管平时处于闭合状态,仅在吞咽等的瞬间才开放,来自鼻腔的温暖、洁净、潮湿的空气在鼻咽与口咽隔离的瞬间经过一个无菌区——咽鼓管再进入中耳。咽鼓管软骨部的粘膜皱襞具有活瓣作用,加上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可防止鼻咽的液体、异物等进入鼓室。

4、阻声和消声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咽鼓管的闭合状态可阻隔说话、呼吸、心搏等自体声响的声波经鼻咽、咽鼓管而直接传入鼓室。在咽鼓管异常开放的患者,咽鼓管在说话时不能处于关闭状态,无法实现阻隔消失作用,声波经异常开放的咽鼓管直接传入中耳腔,产生自听过响症状。

咽鼓管一旦出现功能障碍或者堵塞,势必会破坏鼓室内外气压平衡,可诱发分泌性中耳炎。因此,对咽鼓管功能障碍者及时进行治疗,可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开放和改善咽鼓管功能状态,促进鼓室内的压力平衡、有利于鼓膜内陷恢复正常。

临产表明,咽鼓管作为连接鼓室和咽部的唯一通道,是沟通中鼓室与鼻咽腔的通道,具有调节鼓室内气压,保持其与外界气压平衡、清洁(引流)和防御、防声等功能。咽鼓管狭窄堵塞,或者功能障碍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而许多中耳疾病的治疗与转归同样依赖于咽鼓管的持续通畅。要保证咽鼓管畅通,消除堵塞,减轻功能障碍,但是,目前临产上大多采用导管法咽鼓管吹胀术。本专利主要解决的是咽鼓管堵塞无法正常开放的问题,对于咽鼓管异常开放,无法正常关闭的不作为谈论的重点。

目前,咽鼓管被动开发的方法有三类:其一是直接用导管经鼻腔空插入咽鼓管口,用于临产治疗咽鼓管通气阻力较大者,此法的缺陷是必须由专科医师完成。第二类是著名耳科医师,维也纳大学第一位耳科学教授Adam Politzer介绍的耳吹张张术,在耳鼻咽喉科教科书中称为波氏球吹张法(Politzerization),此法是封闭前后鼻孔,在全鼻腔创造相对较高的压力,同时,在病人吞咽时,具有主动开放的作用,此法的缺陷是同样需要由专科医师完成;第三类,是捏鼻骨气,通过鼓气,创造一个从鼻腔到胸腔的高压,此法缺陷是不易控制压力和时间,对于真正咽鼓管无法开放的患者,无法自主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咽鼓管吹张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咽鼓管吹张器,包括出气口,微型气泵,电源,出气管,微处理器和压力传感器,其中,所述微型气泵、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均与电源连接,所述微型气泵通过所述出气管向所述出气口吹出一定气压压强的风,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并检测实时气压压强发送到微处理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咽鼓管吹张器可以打开咽鼓管,并持续往安全的气压下,往鼻腔吹气,操作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循序渐进的进行吞咽动作,可以安全且方便地将咽鼓管打开,可以有效治效因咽鼓管出现功能障碍或者堵塞,进而诱发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或耳鸣等症状,而且操作简单方便,具有档位调节,可以适应不同人群,另外还设计有双重安全保障机制,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包括一安全气压阀,所述安全气压阀安装在出气管上,用于保障所吹出气压压强的最大值不超过最大气压阈值。

进一步地,包括一气压档位调节开关,所述气压档位调节开关与所述电源、微处理器连接,向微处理器输入不同的档位信号。

进一步地,包括一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电源、所述微处理器连接,用于显示所述压力传感器回传的实时气压压力值。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为食用硅胶材料,设计成适应人体鼻孔结构,以使塞入鼻孔时达到密封效果。,同时可以方便更换,确保了仪器使用过程保持的清洁卫生。

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咽鼓管吹张器的左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咽鼓管吹张器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咽鼓管吹张器的电路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咽鼓管吹张器包括出气口1,微型气泵2,气压档位调节开关3,电源4,气压传感器5,气压显示屏6,安全气压阀7,出气管8和微处理器9;其中,微型气泵2通过出气管8与出气口1连接,安全气压阀7安装在微型气泵2上,当气压大于某个阈值时,微型气泵2会溢出多余气体,并维持出口气压为一稳定的安全值。出气口1为食用硅胶材料,设计成适应人体鼻孔结构,以使塞入鼻孔时达到密封效果。

请参阅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咽鼓管吹张器的电路连接结构图,包括微型气泵2、气压档位调节开关3、电源4、气压传感器5、显示屏6和微处理器9。其中,气压档位调节开关3是带有档位调节的按键,其与微处理器9连接,向微处理器9输入不同的档位信号,微型气泵2与出气管8连接,用于向出气管8吹出空气,微型气泵2也与微处理器9连接,受微处理器9控制,微处理器9可以根据不同的档位信号来控制微型气泵2的气压压强,不同的档位信号对应不同的吹气压强,以适应不同的患者打开咽鼓管所需要的气压力度,例如可以设置分别设置为30mbar,60mbar和90mbar(对于儿童产品,该气压压强可以降低,例如分别为30mbar,45mbar和60mbar)。气压传感器5安装在靠近出气口位置,用于检测经过的气压压强,并将该实时气压压强值传送给微处理器9,微处理器9可以根据该实时气压压强判断咽鼓管打开的时间,进而调节微型气泵2吹出的气压压强以适应不同的患者的耳膜承受压强,并将该实时气压压强值显示在显示屏6上,便于实时观测微型气泵2所吹出的气压压强,另外显示屏6还可以显示该咽鼓管吹张器的一些工作状态。电源4与微型气泵2、气压档位调节开关3、气压传感器5、显示屏6和微处理器9分别连接,为其提供电量。

本实用新型的咽鼓管吹张器有着双重的安全保障机制:

1.由于不同人群的咽鼓管打开所需要的气压压强不同,因此可以通过档位调节按键来调节气泵的吹气压强,以达到向咽鼓管输送不同的气压压强来适应不同人群。但是人体的耳膜承受压强是有一定安全范围的,如果持续压强太大,容易造成损伤,因此,通过气压传感器5不断监测吹出的气压压强,在咽鼓管打开之后,微处理器9可以控制微型气泵2降低吹气压强,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咽鼓管吹张器可以安全使用。

2.安全气压阀7进一步保证微型气泵2所吹出气压压强的最大值不超过设置好的气压阈值,当气压大于某个阈值时,会维持气压为一稳定的安全值。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咽鼓管吹张器的运行过程和具体应用进行描述:

使用前,先将出气口1塞进使用者的鼻孔,使其密封,通过气压档位调节开关3开启本实用新型的咽鼓管吹张器,同时气压档位调节开关3选定一个档位的信号,发送到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根据档位信号,控制开启气泵以一定的气压压强向出气管8吹出空气,空气通过出出气管8和出气口1进入咽鼓管,在使用者吞口水的同时,完成咽鼓管打开作用并进行吹张。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咽鼓管吹张器可以打开咽鼓管,并持续往安全的气压下吹气进而实现咽鼓管的打开,可以有效治效因咽鼓管出现功能障碍或者堵塞,进而诱发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或耳鸣等症状,而且操作简单方便,具有档位调节,可以适应不同人群,另外还设计有双重安全保障机制,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