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附式磁疗针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0616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附式磁疗针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附式磁疗针灸装置。



背景技术: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针灸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

中医上的穴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针灸其实是利用银针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穴位磁疗法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治疗方法,他是利用磁石代替银针在人体的穴位进行适量刺激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属于一种无痛无明显自觉针感的治疗方法,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针灸,具有副作用小,操作方便的优点,交易受到患者欢迎,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疗法。现有的穴位磁疗装置中其磁石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而人体不同部位的穴位分布大为不同,很难满足治疗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磁石的位置能够变化的吸附式磁疗针灸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吸附式磁疗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自粘性硅胶片、上卡紧柱、下滑动柱、螺杆、上挡板,所述壳体呈倒扣的盘子状,所述壳体的顶面上设置有滑槽,所述壳体的外缘末端水平延伸形成水平台,所述自粘性硅胶片贴合设置于水平台的底部,所述上卡紧柱固定于下滑动柱的顶端,所述上卡紧柱卡于所述滑槽内,所述上卡紧柱的宽度大于下滑动柱的宽度,所述上挡板固定于所述上卡紧柱的顶部并且其宽度大于所述滑槽的宽度,所述上挡板、上卡紧柱、下滑动柱内设置有连通的内螺纹孔,所述螺杆的上端设置有手柄并且其下端穿过内螺纹孔与磁石相连。

所述上卡紧柱的外部设置有防磨垫。

所述壳体上固定有下硅胶贴片,所述下硅胶贴片环绕所述滑槽设置。

所述上挡板的下表面固定有与下硅胶贴片相贴合的上硅胶贴片。

还包括下挡板,所述下挡板固定于所述下滑动柱的外部并且其宽度大于所述滑槽的宽度。

所述下挡板朝向滑槽的一侧固定有弹性垫。

所述滑槽的数量为3条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手柄提拉上卡紧柱,上卡紧柱从滑槽中拉出,下滑动柱进入滑槽内,沿滑槽拉动下滑动柱,使磁石处于人体穴位上方,然后向下推手柄,上卡紧柱卡入滑槽内,旋转手柄,螺杆慢慢下移,使磁石吸附于人体穴位处,通过磁石进行穴位磁疗,磁石的位置能够变化,满足人体不同部位的治疗需求;

2、利用自粘性硅胶片贴附于人体上,在治疗过程中,壳体不易晃动;

3、上挡板的设置,防止下压过程中施力过大,上卡紧柱从滑槽中脱出;

4、上卡紧柱的外部设置有防磨垫,减少上卡紧柱磨损;

5、下硅胶贴片、上硅胶贴片的设置,防止上挡板、壳体表面打滑,在治疗过程中,磁石不易移位;

6、下挡板的设置,防止上拉过程中施力过大,下滑动柱从滑槽中脱出;

7、弹性垫的设置,防止在上拉过程中施力过大下挡板、滑槽相互碰撞而受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卡紧柱、下滑动柱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中,1-壳体,2-自粘性硅胶片,3-上卡紧柱,4-下滑动柱,5-螺杆,6-上挡板,7-滑槽,8-水平台,9-内螺纹孔,10-磁石,11-防磨垫,12-下硅胶贴片,13-上硅胶贴片,14-下挡板,15-弹性垫,16-手柄。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吸附式磁疗针灸装置,包括壳体1、自粘性硅胶片2、上卡紧柱3、下滑动柱4、螺杆5、上挡板6,壳体1呈倒扣的盘子状,壳体1的顶面上设置有滑槽7,壳体1的外缘末端水平延伸形成水平台8,自粘性硅胶片2贴合设置于水平台8的底部,上卡紧柱3固定于下滑动柱4的顶端,上卡紧柱3滑动设置于滑槽7内,上卡紧柱3的宽度大于下滑动柱4的宽度,上挡板6固定于上卡紧柱3的顶部并且其宽度大于滑槽7的宽度,上挡板6、上卡紧柱3、下滑动柱4内设置有连通的内螺纹孔9,螺杆5的上端设置有手柄16并且其下端穿过内螺纹孔9与磁石10相连。

上卡紧柱3的外部设置有防磨垫11。

壳体1上固定有下硅胶贴片12,下硅胶贴片12环绕滑槽7设置。

上挡板6的下表面固定有与下硅胶贴片12相贴合的上硅胶贴片13。

还包括下挡板14,下挡板14固定于下滑动柱4的外部并且其宽度大于滑槽7的宽度。

下挡板14朝向滑槽7的一侧固定有弹性垫15。

滑槽7的数量为3条以上。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1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