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7914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输液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液袋。



背景技术:

输液时,如需要输入多种药物,应避免后输入药物与输液管中的前次输入药物的残留混合出现交叉配伍反应。避免交叉配伍反应的常用方法是前次输入药物输完后输入冲管液对输液管进行冲洗,也就是输完一袋药液再输一袋冲管液,如此循环。上述方法使得输液袋的数量较多;并且更换输入液体时,需要拔插输液管以接不同的输液袋,因此输液管的拔插次数也较多,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存储药液和冲管液并能够在不同时段分别输出药液和冲管液的输液袋。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输液袋包括袋体、配药接头和输液接头,袋体内形成液体容腔,配药接头和输液接头与液体容腔连通,还包括分隔结构,分隔结构将液体容腔分成药液腔和冲管液腔;配药接头与药液腔连通;输液接头包括外壳和内芯;外壳内设置有外壳药液口、外壳冲管液口和液体通道;内芯位于外壳内并与外壳间密封,内芯内设置有与液体通道连通的内芯药液口和内芯冲管液口;内芯可旋转,当内芯旋转至外壳药液口与内芯药液口正对时,外壳冲管液口与内芯冲管液口隔离;当内芯旋转至外壳冲管液口与内芯冲管液口正对时,外壳药液口与内芯药液口隔离;袋体内形成药液通道和冲管液通道,药液通道连接药液腔和外壳药液口,冲管液通道连接冲管液腔和外壳冲管液口。

进一步的是:输液接头包括旋转手柄,外壳上设置有手柄槽,旋转手柄穿过手柄槽并与内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药液腔内药液输完后,旋转内芯至合适位置即可输冲管液腔内的冲管液。省去了专门的冲管液袋,减少了输液袋数量;并且减少了输液管插拔次数,减少了护士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输液袋结构图;

图2是输液接头结构图;

图中标记为:袋体1、药液腔2、配药接头3、药液通道4、旋转手柄5、输 液接头6、手柄槽7、冲管液通道8、冲管液腔9、分隔结构10、外壳药液口11、内芯药液口12、内芯冲管液口13、外壳14、内芯15、液体通道16、外壳冲管液口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输液袋包括袋体1、配药接头3和输液接头6,袋体1内形成液体容腔,配药接头3和输液接头6与液体容腔连通,还包括分隔结构10,分隔结构10将液体容腔分成药液腔2和冲管液腔9;配药接头3与药液腔2连通;输液接头6包括外壳14和内芯15;外壳14内设置有外壳药液口11、外壳冲管液口17和液体通道16;内芯15位于外壳14内并与外壳14间密封,内芯15内设置有与液体通道16连通的内芯药液口12和内芯冲管液口13;内芯15可旋转,当内芯15旋转至外壳药液口11与内芯药液口12正对时,外壳冲管液口17与内芯冲管液口13隔离;当内芯15旋转至外壳冲管液口17与内芯冲管液口13正对时,外壳药液口11与内芯药液口12隔离;袋体1内形成药液通道4和冲管液通道8,药液通道4连接药液腔2和外壳药液口11,冲管液通道8连接冲管液腔9和外壳冲管液口17。

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输液的过程为:A、将药物由配药接头3输入药液腔2,药液配好;此时,内芯15的位置使得外壳药液口11与内芯药液口12正对,由于输液接头6和现有输液接头一样端部具有橡胶塞,药液不会流出。B、在输液接头6上插入输液管,药液自药液腔2依次经过药液通道4、外壳药液口11、内芯药液口12和液体通道16输出。C、药液输完后,旋转内芯15至外壳冲管液口17与内芯冲管液口13正对,冲管液自冲管液腔9依次经过冲管液通道8、外壳冲管液口17、内芯冲管液口13和液体通道16输出进行冲管。

输液接头6为本实用新型的关键部件。外壳14和内芯15的可以通过紧密接触的方式密封,也可在外壳14和内芯15间安装密封圈进行密封。外壳14和内芯15可以采用具有微小弹性的材料制成,二者相互压缩,既保证密封效果;又使得内芯15旋转时具有一定的阻尼。

为了方便内芯15旋转,输液接头6包括旋转手柄5,外壳14上设置有手柄槽7,旋转手柄5穿过手柄槽7并与内芯15连接。手柄槽7不宜过长,否则会过多地削弱外壳14的强度和刚度。如图2所示,手柄5需要旋转180度,因此手柄槽7对应的圆心角接近180度。可以增大内芯药液口12和内芯冲管液口13的夹角,使得内芯15需要旋转的角度减小,从而减小手柄槽7对应的圆心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