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袋以及应用该输液袋的输液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1919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袋以及应用该输液袋的输液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液袋以及应用该输液袋的输液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输液袋开始逐渐取代传统的玻璃输液瓶,而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输液中。输液袋的具体结构,包括内设储液腔的袋体,并在袋体的底部口端焊接输液接头。由于输液接头都带有医用软胶材质的插口,使用时依靠输液器插头强制破开插口,并依靠两者摩擦力方能保证输液器与输液袋间的连接性。上述输液袋在使用时存在的问题有:其一,该类靠强行拔插和摩擦力的输液配合构造,极容易因误拽等状况而发生输液器脱落现象。同时,伴随着季节和环境温度的变化,插口的软硬程度也会有所区别,插头的插拔难度也会相应提升。尤其是临床医护中,一个医护人员往往要同时照顾数以十计甚至更多的病患,每个病患在输液过程中都需要根据情况进行输液换袋。因温度过低而变硬的插口,往往会对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甚至是人身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过力猛拽输液接头而导致医护人员指部出现压痕和刮蹭伤的状况屡见不鲜。其二,输液器插头的进液口往往位于尖端处,一旦输液器插头破开插口过深,输液袋内在还具备足够的药剂时,输液器就已经无法继续流入药液了。而一旦输液器插头插入深度过浅,确实可以尽可能的排光输液袋内的药液,但是输液器插头相对插口的配合牢固性就显然存在问题。其三,每次输液前,经常需要医护人员事先向输液袋内注射对应病症的药剂。在金属针头破开插口时,也可能会带入插口处被金属针头割裂的碎块。在清澈透明的输液袋内,该碎块轻则被病患或者家属发现,从而增加其用药心理负担;重则碎块会堵塞输液器插口甚至进入输液器管路内,最终对病患的人身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输液袋,其能有效解决输液接处割裂的碎块对输液过程的影响,从而提升其使用安全性,降低病患的用药心里负担。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则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输液袋的输液组件,用以提升整个输液流程的操作便捷性,从而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提升其实际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液袋,包括软袋状且具备中空储液腔的袋体,在袋体的底端处布置连通中空储液腔且可供外部器件插接的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包括专供输液器插头配合的输液器插口和专供药剂注入的注射器插口;本输液袋至少还包括透水膜,所述透水膜位于中空储液腔内,且透水膜布置位置与注射器针头相对插口的最大插入位置间彼此空间避让;所述透水膜、袋体内壁以及插口间共同围合形成供注射器针头插入和注射药剂的药剂注入腔。

所述袋体底端的中间部位处铅垂向下延伸以形成圆柱状的瓶颈部;瓶颈部内以位于瓶颈部的轴线上的横隔板分为两个片区,横隔板板面铅垂且两板侧均水平延伸固定于瓶颈部内壁处;该两个片区中,其中一个片区的底端面处布置输液器插口,另一个片区的底端面处布置注射器插口;横隔板底端与瓶颈部的底端面间存有间距;在横隔板底端与瓶颈部的底端面之间的间隙处,以及横隔板顶端与注射器插口所在片区的瓶颈部内壁之间,均填充覆盖有一层透水膜;所述横隔板顶端与瓶颈部底端面间距大于注射器针头相对注射器插口的最大插入深度。

一种所述输液袋的输液组件,其特征在于:本组件还包括输液器插头,所述输液器插头外形呈开口朝上的圆桶状构造,输液器插头的底端面布置连通输液器管体的进液口;圆桶状构造的输液器插头的内壁处布置内螺纹;输液器插口外形呈铅垂向下延伸形成的圆筒状结构,且输液器插口处布置供输液器插头拧入的外螺纹;输液器插口与输液器插头间构成螺纹配合。

所述输液器插口的底端面铅垂的内凹设置环形槽,外螺纹设置在环形槽的相对靠近输液器插口轴线的内侧槽壁处。

输液器插口的长度大于注射器插口长度。

输液器插口及注射器插口处均外覆有无菌密封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传统的输液袋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另辟蹊径的增加了透水膜结构,并将该结构在输液袋的中空储液腔内独立形成一个小环境,进而在确保初始的药剂混合目的的同时,亦能实现对于插口处碎块的输液隔离效果。透水膜,顾名思义,其本身具备筛选能力,可透过水分子,而对固态的碎块等则自然起到阻挡目的。利用透水膜和中空储液腔的内壁乃至插口间围合而形成中空储液腔的子腔,也即药剂注射器,从而一方面保证了药剂的正常注射,也可避免注射器针头对脆弱透水膜的破坏;同时,药剂也能正常的透出透水膜,从而与中空储液腔内原本的药液间高效混合。中空储液腔内混合完成后的混合药液最终经由输液器插口处的输液器插头流出,以完成高安全下的临床输液需求,更有利于降低病患的用药心里负担。

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透水膜应当为两块,并分别罩设覆盖在横隔板的底端与横隔板的顶端处。更具体而言,优选位于横隔板底端的透水膜呈模面铅垂布置,而位于横隔板顶端的透水膜呈模面水平设置。此时两块透水膜、横隔板、瓶颈部内部及瓶颈部的底端共同围合形成仅供液态水进出而固态物隔离的隔离区,也即上述药剂注入腔。当然,透水膜具体布置时,只需以不阻碍旁侧输液器插口的正常使用,以及起到初始的碎块隔离和药剂混合的双重目的即可。采用横隔板配合透水膜的结构,无论是将袋体水平或正常放置而进行药剂混合操作时,还是将袋体倒置以进行输液操作时,位于药剂注入腔内的已混合药液均能可靠的与中空储液腔内的药液进行混合交流,并全部的沿输液器插口流出,以在确保其使用便捷性的同时,杜绝药剂浪费现象。

3)、在上述结构的输液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输液袋与输液器的配合结构,以避免传统的尖刺状输液器插头直接插接软质输液袋插口而产生的种种缺陷。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独特的输液器插头的螺纹结构,从而实现与输液器插口间的螺纹配合功能。换言之,每次临床进行输液袋更换时,只需关闭输液器,摘下空的输液袋,拧下输液器插头,并将之重新拧入新的输液袋的相应插口处。相较于传统的插拔困难和易于受伤的摩擦插接结构而言,本实用新型的贯通状的输液器插口设计,配合螺纹构造的接驳口,显然可实现临床时相对输液器的快速接驳和换袋需求,其操作极为便捷可靠。

4)、输液器插口优选采用内凹的环形槽,从而以环形槽内侧槽壁处的外螺纹,从而实现与输液器插头的内螺纹间的螺纹配合目的。之所以采用该种槽型配合体系,是考虑到如若输液器插口采用裸露的螺纹结构,在每次换袋时,不可避免会破坏接驳口的无菌性,进而危及病患人身健康。内置槽体处的外螺纹结构,一方面,每次换袋无需重复消毒,只需直接更换即可,操作的便捷性更高;另一方面,输液器插头每次配合均深深的兜入环形槽内,使得可能出现的药液漏液状况得以避免,输液袋内的药液能够始终均匀而可靠的沿该配合处流入输液器罐体内。

5)、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两道插口功能不同,为了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快速肉眼辨识,因此采用了不同长度的插口结构。无菌密封盖的布置,使得输液袋在未使用状态时,各插口处能始终处于密闭的无菌状态,留待使用时直接开启无菌密封盖即可,其操作便捷程度可得到进一步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部分局部放大后的工作状态图;

图3为图1中瓶颈部的仰视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a-中空储液腔 a1-药剂注入腔

10-袋体 11-瓶颈部 20-输液器插口 21-环形槽

30-注射器插口 40-透水膜 50-横隔板

60-输液器插头 70-输液器管体 80-无菌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软质带状的袋体10,袋体10的底端处布置连通袋体10的中空储液腔a的瓶颈部11。瓶颈部11配合袋体10,从而形成的输液袋的具体外形构造。瓶颈部11内沿其轴线而布置横隔板50,横隔板50的两侧板体分别连通瓶颈部11的内壁。横隔板50的顶端与瓶颈部11的一侧内壁间覆设水平面状的透水膜40。横隔板50的底端与瓶颈部11的最底面间存有间距,且该间距以铅垂面状的透水膜40填充覆盖。

在瓶颈部11的最底面处布置输液器插口20和注射器插口30,如图1及图3所示,两插口以横隔板50为对称面而面对称布置。其中:注射器插口30位于上述的水平面状的透水膜40正下方处,且该水平面状的透水膜40与瓶颈部11的最底面之间距离大于注射器针头的最大插入深度,以避免注射器针头在插入注射器插口30时对透水膜40产生破坏状况。对于输液器插口20而言,该插口外形呈贯通的圆筒状构造,且在该插口的口部处内凹设置环形槽21。环形槽21的内侧槽壁,也即两槽壁中位于内环的槽壁处布置外螺纹。输液器插头60则布置为开口朝上的圆桶状构造,以使得上述外螺纹与与输液器插头60的桶壁处预设的内螺纹间构成螺纹紧固配合。为保证输液袋未使用时的密封性和无菌性,如图1-3所示,在两道插口处均设置无菌密封盖80。袋体10顶端也可以考虑采用把手结构,以便于实际拿取。

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过程如下:

药剂注射阶段:拿取本实用新型的未使用的输液袋,掀开注射器插口30处的无菌密封盖80。用注射器内抽满需注入药剂,将该注射器的针头沿注射器插口30插入,向输液袋内注入药剂。拔出注射器,药剂必然首先停留在药剂注入腔a1内。此时晃动输液袋,药剂注入腔a1内的药剂由于是液态,会直接透出透水膜40,而进入中空储液腔a的大环境中,完成药液药液混合。因注射器针头相对注射器插口30的穿插作用而产生的碎块,则因透水膜的存在而始终被隔离在药剂注入腔a1内。之后,取本实用新型的未使用的输液器,掀开输液器插口20处无菌密封盖80,并拧上输液器插头60,进行临床输液操作。

临床换袋阶段:当一袋输液袋输液完毕时,医护人员首先关闭输液器开关,制止药剂继续下行。摘下空的输液袋,拧下输液器插头60,并更换新的未使用的输液袋并进行输液器插头60的拧入操作。重新挂上输液袋,开启输液器开关,即可持续其输液流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