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炒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0790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炒药机。



背景技术:

在中药的加工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对药材进行炒制,该炒制工序一般采用炒药机来完成。但现有的炒药机炉膛内的加热器多采用电加热滚筒,产生的热量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对滚筒式炒锅加热,热传递比较的慢、能耗高、效率低下。此外在炒制过程中,容易产生水分及水汽,容易降低炒锅温度,使其受热不均,从而使中药的性能与功效不能完全发挥,影响药品的效能。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电磁炒药机,解决现有炒药机炒制效率低和受热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磁炒药机解决了现有炒药机炒制效率低和炒制温度不稳定的问题,且能均衡加热,炒制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磁炒药机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炒药锅和操作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药锅中央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通过传动带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搅拌轴上设有搅拌桨和若干吸气孔;所述吸气孔通过管道连接有引风机;所述炒药锅下方设有电磁加热装置;所述的操作面板分别与减速电机、引风机和电磁加热装置电连接。

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控制电路板,炒药锅下方的锅式微晶陶瓷板,固定在锅式微晶陶瓷板下方的加热线圈和加热线圈上设置的感温装置,所述的控制电路板分别与感温装置和加热线圈电性连接。

所述炒药锅内表面和搅拌桨表面设有聚四氟乙烯不粘涂层。

所述引风机设置在机架下方的侧壁上。

所述炒药锅外部设有保温隔热层。

所述感温装置包括磁敏传感器和永久磁铁。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炒药机性能可靠,解决现有炒药机炒制效率低和炒制温度不稳定,且能均衡加热,炒制效率高。通过电磁加热装置与锅具直接发生涡流,使炒药锅产生快速高效热量,直接在锅底产生热量,使得热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且升温快。通过搅拌轴带动其上的搅拌桨对炒药锅内的中药材进行翻炒,药材受热均匀。在炒制过程中,产生的水分及水汽,通过引风机产生的负压,经吸气孔和管道,排出到外界,从而避免因水分降低炒锅温度,受热不均的问题,从而炒制出高质量的中药材。

附图说明

图1为电磁炒药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操作面板,3-炒药锅,4-减速电机,5-搅拌轴,6-搅拌桨,7-电磁加热装置,71-锅式微晶陶瓷板,72-加热线圈,73-控制电路板,8-保温隔热层,9-引风机,10-吸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磁炒药机,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炒药锅3和操作面板2,炒药锅3中央设有搅拌轴5,搅拌轴5通过传动带与减速电机4的输出轴连接,搅拌轴5上设有搅拌桨6和若干吸气孔10;吸气孔10通过管道连接有引风机9;炒药锅3下方设有电磁加热装置7;操作面板2分别与减速电机4、引风机9和电磁加热装置7电连接。电磁加热装置7包括控制电路板73,炒药锅3下方的锅式微晶陶瓷板71,固定在锅式微晶陶瓷板71下方的加热线圈72和加热线圈72上设置的感温装置,控制电路板73分别与感温装置和加热线圈72电性连接。炒药锅3内表面和搅拌桨6表面设有聚四氟乙烯不粘涂层,防止中药 材粘附在炒药锅3内表面上,不好清理。引风机9设置在机架1下方的侧壁上。炒药锅3外部设有保温隔热层8,保温隔热,防止热量散发出去,节能。感温装置包括磁敏传感器和永久磁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使用时打开操作面板2,启动电磁加热装置7。将炒药锅3放在锅式微晶陶瓷板71上,炒药锅3与微晶陶瓷板紧密接触,加热线圈72的磁力线透过锅式微晶陶瓷板71,与锅具直接发生涡流,使炒药锅3产生快速高效热量,直接在锅底产生热量,使得热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且升温快。然后启动减速电机4,通过减速电机4的带传动与搅拌轴5联动,从而带动其上的搅拌桨6对炒药锅3内的中药材进行翻炒。在炒制过程中,产生的水分及水汽,通过引风机9产生的负压,经吸气孔10和管道,排出到外界,从而避免水分降低炒锅温度,受热不均的问题。设置的感温装置可以实时检测药材炒制温度,一旦温度高过预定值时,感温装置发送电信号给控制电路板73,控制电路板73停止加热线圈72工作,不至使温度过高影响药品效果。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后,感温元件又会恢复到初始状态,可使温度变化信号在温度又达到设定温度再度产生,这个过程循环反复,使电磁加热装置7自动控温,炒制出高质量的中药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