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式压迫创可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0748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囊式压迫创可贴。



背景技术:

针对重症患者,医生监测患者血气分析,常常通过抽取动脉血液来完成,部分患者因病情需要经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血压或进行介入性治疗,而动脉穿刺口的止血技术近年来有所进展。在临床中,医护人员常采用人工指压并用绷带包扎,或者用棉签压迫穿刺点胶布固定后,由医护人员自行按压或患者家属按压穿刺点。上述两种按压方法,压力过小,易出血,压力过大,易造成血流不畅。医护人员自行按压导致医护人员无法进行其他工作,造成工作不便。患者家属按压由于按压不当,造成出血、渗血,会增加动脉穿刺后并发症和病人的痛苦。同时使用人工指压并用绷带包扎法在压迫动脉时还会压迫到其他手部血管,由于长时间的压迫,会导致手部出血淤血、肿胀等,甚至肌肉坏死,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现有一种桡动脉压迫止血带,为固定带两端设有粘扣,中间安装有一压板,压板下方设有气囊,使用时将气囊压在穿刺部位后,用专用的充气注射器给气囊充气,充气后的气囊压迫在穿刺部位上从而实现桡动脉止血。放气时也需要将专用的充气注射器与气囊连接后将空气抽出。医护人员在进行压迫止血时,需要双人操作,一人绑扎固定带,另一人用专用的充气注射器给气囊充气,工作效率较低。特别对于皮肤充血肿胀更需要多次的调节气囊内的空气压力,充、放气操作繁琐。如专利号201420225146.1公开的一种止血带,包括带体,带体的内表面设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袋,容纳袋与伤口接触的面上覆有止血层,带体的外表面设有气囊袋,所述气囊袋内装有气囊,气囊上连接有输气管,输气管的另一端连有充气装置,且带体的两端均设有弹性固定带,所述弹性固定带的端部均设有尼龙粘扣。其与现有桡动脉压迫止血带结构形式相似,需两人一起操作,一人将弹性固定带绑在患者手上,气囊对准穿刺部位,另一人通过充气装置向气囊内充气,充气和放气操作繁琐,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气囊式压迫创可贴,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穿刺后医护人员单人操作将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式压迫创可贴固定即可完成患者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无需充气和放气操作,同时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能摆脱长时间用手压迫止血的烦恼,减轻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劳动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囊式压迫创可贴,包括上气囊和下气囊,所述上气囊与所述下气囊通过阀门相连接,所述阀门的气体流向为从所述上气囊流向所述下气囊,所述上气囊内充有压缩气体,所述下气囊的两侧设置有粘贴带,所述上气囊的体积大于所述下气囊的体积,所述下气囊呈带凹槽的椭圆形且设置有充放气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粘贴带为低致敏胶带,所述低致敏胶带有粘性面设置有薄膜层。

进一步的,所述上气囊上设置有充气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下气囊下方设置有水胶体敷料层。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式压迫创可贴采用包装袋包装,所述包装袋上设置有可撕裂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式压迫创可贴为一次性使用的气囊式压迫创可贴。

桡动脉压迫止血前,即初始状态时,下气囊内未充压缩气体,上气囊内充满压缩气体13-15ml。桡动脉压迫止血时,通过下气囊两侧的粘贴带将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式压迫创可贴粘贴于患者的皮肤上,其下气囊对准患者的穿刺部位。此时打开阀门,上气囊与下气囊连通,上气囊内的压缩气体立即充入下气囊内。又阀门的流向为从上气囊流向下气囊,因此充入下气囊内的压缩气体不会逆流至上气囊。另外,上气囊的体积大于下气囊的体积,当上气囊内的压缩气体完全充入下气囊后,下气囊内压缩气体的压力相比于上气囊内的压缩气体会相应增大,从而下气囊对患者穿刺部位具有足够的压力,能有效防止压力不足,造成渗血、出血、甚至形成皮下血肿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上气囊内充压缩气体,穿刺后医护人员单人操作将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式压迫创可贴固定,打开阀门,上气囊内的压缩气体即可充入下气囊内,即可完成患者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无需充气和放气操作,同时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能摆脱长时间用手压迫止血的烦恼,另外也摆脱现有操作中,需一人绑扎固定带,另一人用专用的充气注射器给气囊充气,工作效率较低,压迫止血完后,带还需要将专用的充气注射器与气囊连接后将空气抽出,充、放气操作繁琐。

本实用新型的下气囊呈带凹槽的椭圆形,并设置有充放气接口。穿刺后医护人员单人操作将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式压迫创可贴固定,打开阀门,上气囊内的压缩气体即可充入下气囊内,下气囊的椭圆形设计可有效地增加按压的面积,减少按压不足造成的出血,同时下气囊的凹槽设计可使得椭圆形下气囊和压迫皮肤之间共同形成一个稳固的立体支撑面,巧妙地为血液回流路径保留了空间,减少患者因长时间压迫造成的肢体麻木或血流循环障碍。另外下气囊设计充放气接口,可以根据实际压迫情况调节压力大小,通过调整下气囊的压力以适应不同患者不同止血部位的不同压力需求,既能保证足够的止血压力,以最小的压力达到最好的止血效果,又能避免因过度压迫而造成穿刺血管和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下气囊下方设置有水胶体敷料层。水胶体敷料可以吸收穿刺点渗血,有效防止穿刺点发生交叉感染,另外水胶体敷料有粘性,可形成密闭创面,从而加速创面愈合。其材质具有亲肤性,柔软妥帖,具有减轻患者疼痛的作用,大大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所述粘贴带为低致敏胶带,所述低致敏胶带有粘性面设置有薄膜层,薄膜层用于保护低致敏胶带粘性面,且防止低致敏胶带粘性面未使用前粘贴于其他部位。

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式压迫创可贴采用包装袋包装,所述包装袋上设置有可撕裂开口,包装袋用于防止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式压迫创可贴使用前处于无菌状态,使用更加安全可靠。且所述气囊式压迫创可贴为一次性使用的气囊式压迫创可贴,即针对每一患者使用一气囊式压迫创可贴,提高安全系统,不会出现相互使用带来的传染等问题。并通过包装袋上的可撕裂开口撕开包装袋,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上气囊上设置有充气接口。在生产时,通过充气接口向上气囊内充入压缩气体,再整体包装于包装袋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上气囊内充压缩气体,桡动脉压迫止血时医护人员通过下气囊两侧的粘贴带将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式压迫创可贴粘贴于患者的皮肤上,其下气囊对准患者的穿刺部位。打开阀门,上气囊内的压缩气体即可充入下气囊内,医护人员单人操作即可完成患者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无需充气和放气操作,同时使医护人员或家属摆脱长时间用手压迫止血的烦恼,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摆脱现有操作中,需一人绑扎固定带,另一人用专用的充气注射器给气囊充气,工作效率较低,压迫止血完后,带还需要将专用的充气注射器与气囊连接后将空气抽出,充、放气操作繁琐。同时下气囊的椭圆形设计可有效地增加按压的面积,减少按压不足造成的出血,同时下气囊的凹槽设计可使得椭圆形下气囊和压迫皮肤之间共同形成一个稳固的立体支撑面,巧妙地为血液回流路径保留了空间,减少患者因长时间压迫造成的肢体麻木或血流循环障碍。另外下气囊设计充放气接口,可以根据实际压迫情况调节压力大小,通过调整下气囊的压力以适应不同患者不同止血部位的不同压力需求,既能保证足够的止血压力,以最小的压力达到最好的止血效果,又能避免因过度压迫而造成穿刺血管和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另外下气囊下方设置有水胶体敷料层。水胶体敷料可以吸收穿刺点渗血,有效防止穿刺点发生交叉感染,另外水胶体敷料有粘性,可形成密闭创面,从而加速创面愈合。其材质具有亲肤性,柔软妥帖,具有减轻患者疼痛的作用,大大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标记:

1上气囊,2下气囊,3粘贴带,4薄膜层,5阀门,6水胶体敷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气囊式压迫创可贴,包括上气囊1和下气囊2,所述上气囊1与所述下气囊2通过阀门5相连接,所述阀门5的气体流向为从所述上气囊1流向所述下气囊2,所述上气囊1内充有压缩气体,所述下气囊2的两侧设置有粘贴带3,所述上气囊1的体积大于所述下气囊2的体积,所述下气囊2呈带凹槽的椭圆形且设置有充放气接口。

桡动脉压迫止血前,即初始状态时,下气囊2内未充压缩气体,上气囊1内压缩气体13-15ml。桡动脉压迫止血时,通过下气囊2两侧的粘贴带3将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式压迫创可贴粘贴于患者的皮肤上,其下气囊2对准患者的穿刺部位。此时打开阀门5,上气囊1与下气囊2连通,上气囊1内的压缩气体立即充入下气囊2内。又阀门5的流向为从上气囊1流向下气囊2,因此充入下气囊2内的压缩气体不会逆流至上气囊1。另外,上气囊1的体积大于下气囊2的体积,当上气囊1内的压缩气体完全充入下气囊2后,下气囊2内压缩气体的压力相比于上气囊1内的压缩气体会相应增大,从而下气囊2对患者穿刺部位具有足够的压力,能有效防止压力不足,造成渗血、出血、甚至形成皮下血肿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上气囊1内充压缩气体,穿刺后医护人员单人操作将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式压迫创可贴固定,打开阀门5,上气囊1内的压缩气体即可充入下气囊2内,即可完成患者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无需充气和放气操作,同时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能摆脱长时间用手压迫止血的烦恼,另外也摆脱现有操作中,需一人绑扎固定带,另一人用专用的充气注射器给气囊充气,工作效率较低,压迫止血完后,带还需要将专用的充气注射器与气囊连接后将空气抽出,充、放气操作繁琐。

本实用新型的下气囊2呈带凹槽的椭圆形,并设置有充放气接口。穿刺后医护人员单人操作将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式压迫创可贴固定,打开阀门,上气囊1内的压缩气体即可充入下气囊2内,下气囊2的椭圆形设计可有效地增加按压的面积,减少按压不足造成的出血,同时下气囊2的凹槽设计可使得椭圆形下气囊2和压迫皮肤之间共同形成一个稳固的立体支撑面,巧妙地为血液回流路径保留了空间,减少患者因长时间压迫造成的肢体麻木或血流循环障碍。另外下气囊2设计充放气接口,可以根据实际压迫情况调节压力大小,通过调整下气囊2的压力以适应不同患者不同止血部位的不同压力需求,既能保证足够的止血压力,以最小的压力达到最好的止血效果,又能避免因过度压迫而造成穿刺血管和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下气囊2下方设置有水胶体敷料层6。水胶体敷料可以吸收穿刺点渗血,有效防止穿刺点发生交叉感染,另外水胶体敷料有粘性,可形成密闭创面,从而加速创面愈合。其材质具有亲肤性,柔软妥帖,具有减轻患者疼痛的作用,大大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所述粘贴带3为低致敏胶带,所述低致敏胶带有粘性面设置有薄膜层4,薄膜层4用于保护低致敏胶带粘性面,且防止低致敏胶带粘性面未使用前粘贴于其他部位。

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式压迫创可贴采用包装袋包装,所述包装袋上设置有可撕裂开口,包装袋用于防止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式压迫创可贴使用前处于无菌状态,使用更加安全可靠。且所述气囊式压迫创可贴为一次性使用的气囊式压迫创可贴,即针对每一患者使用一气囊式压迫创可贴,提高安全系统,不会出现相互使用带来的传染等问题。并通过包装袋上的可撕裂开口撕开包装袋,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上气囊1上设置有充气接口。在生产时,通过充气接口向上气囊1内充入压缩气体,再整体包装于包装袋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