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器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1777阅读:9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器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器桶。



背景技术:

利器桶是临床实践中利器回收的主要装置,也是护士防止被利器伤害的主要装置之一。利器桶主要回收注射器针头、安瓿和静脉头皮针针头等利器。

由于利器桶容量有限,在回收静脉头皮针针头时,一般都会在利器桶旁边配一把剪刀,从针头末端将其剪掉,只将针头放置在利器桶内,输液软管则放置在医疗垃圾桶内处理。

然而在使用外置剪刀剪断头皮针时,如果使用一只手操作,常常由于剪刀锈钝或是软管的柔软性,导致软管夹在剪刀刃之间不易剪断,而使针头随意游走而触碰到手,污染或伤到手。如果两手同时操作,需要一只手抓住针头,另一只手使用剪刀对软管进行剪断操作,在操作时,手持针头的手必须靠在针头末端,也比较容易污染到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利器桶,能快速安全的将输液针头和软管切断分离,从而有效回收输液针头,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干净卫生。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器桶,包括:用于回收输液针头的桶体;盖在所述桶体上的桶盖;位于所述桶体内用于将连接所述输液针头的输液软管切断的切刀;连接并驱动所述切刀移动的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桶体内的输液针头支承座,具有输液针头导向通道;开设在所述桶体的筒壁上并连通所述导向通道的插入槽孔,用于为待分离的所述输液针头和输液软管提供进入桶体内的入口;其中,形成所述导向通道的两相向通道壁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导向通道贯通的切入槽孔和切出槽孔,所述切 入槽孔和切出槽孔与所述导向通道连通后形成所述切刀移动切割所述输液软管的切割通道。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为手动驱动机构,所述手动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桶盖上,所述手动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所述切刀并经由所述桶盖伸出到外部的按压滑块;设置在桶盖容置空间内并套置在所述按压滑块上的回位弹簧。

或者,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为电动驱动机构,所述电动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桶盖上,所述电动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连接所述切刀并经由所述桶盖伸出到外部的按压滑块;连接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且与所述按压滑块的顶部接触的凸轮;设置在桶盖容置空间内并套置在所述按压滑块上的回位弹簧;用于检测输液针头位置的位置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导向通道包括:位于中间的供所述输液软管通过的圆形通道;以及位于所述圆形通道两侧用于所述输液针头耳部通过的扁平通道。

优选的,所述支承座通过加强筋安装在所述桶体内。

优选的,所述切刀的刀刃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切刀的刀刃为锯齿刃。

或者,优选的,所述切刀的刀刃水平设置。

或者,优选的,所述切刀的刀刃为平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本实用新型将用于分离输液针头和输液软管的切割装置安装在利器桶内,省去寻找外置剪刀的麻烦,提高效率,且操作安全卫生;

2)本实用新型设置按压式的切刀驱动机构,按压操作方便快捷,提高输液针头的回收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支承座的设置能有助于切刀有效利用其切割力将输液软管快速切断,提高切割效率;

4)本实用新型导向通道的设置能有助于将输液软管准确置于切割位置,提高切割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利器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a、2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切刀移动状态图;

图3a、3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切刀移动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桶体;11-插入槽孔;2-桶盖;21-桶盖容置空间;21a-下阻挡壁;3-支承座;30-导向通道;30a-圆形通道;30b-扁平通道;31、32-通道壁;3a-切入槽孔;4-切刀;41-按压滑块;42-回位弹簧;43-挡块;5-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器桶,包括:用于回收输液针头的桶体1;盖在桶体1上的桶盖2;以及将连接有输液针头的输液软管切断的切割装置。本实用新型将切割装置隐藏设置在桶体1内,无需外置剪刀即可切断输液软管,省去寻找外置剪刀的麻烦。

如图1所示,桶体1的筒壁上设有插入槽孔11,待分离的输液针头和输液软管从插入槽孔11伸入桶体内,切割装置动作即可将输液针头和输液软管切断分离,从而使输液针头在重力作用下掉入桶体1内,避免了在桶体1外操作而污染或伤手。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切割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2a和2b所示,切割装置包括:位于桶体1内的切刀4,用于将输液软管和输液针头切断分离;连接并驱动切刀4移动的驱动机构;安装在桶体1内的输液针头支承座3。在切刀4向输液软管施加切割力时,支承座3用于支承输液软管并向其提供切割力的反向作用力,以便于快速切断输液软管。

具体的,如图2a和2b所示,支承座3通过加强筋5稳固安装在桶体1内,提高支承强度。如图4所示,支承座3具有输液针头导向通道30,该导向通道30与桶体1的筒壁上开设的插入槽孔11连通。在待分离的输液针头和输液软管从插入槽孔11进入桶体1内时,便可沿与插入槽孔11连通的导向通道30在桶体1内移动,以便于将待分离的输液针头和输液软管准确置于切刀4可切割的位置。具体的,如图4所示,导向通道30由两相向的通道壁31和通道壁32形成,且通道壁31上开设有与导向通道30贯通的切入槽孔3a,通道壁32上开设有与 导向通道30贯通的切出槽孔(图中未示出),当通道壁31上的切入槽孔3a、通道壁32上的切出槽孔(图中未示出)与导向通道30连通后,形成切刀4的切割通道。如图2a和2b所示,当待分离的输液针头和输液软管置于导向通道30内且输液软管从切入槽孔3a处暴露于切刀4下时,驱动机构驱动切刀4沿着切割通道做切割移动,从而将输液软管切断。

如图2a所示,驱动机构为手动驱动机构。手动驱动机构安装在桶盖2上,手动驱动机构包括:连接切刀4并经由桶盖2伸出到外部的按压滑块41;设置在桶盖容置空间21内并套置在按压滑块41上的回位弹簧42;其中,按压滑块41上部设有位于桶盖容置空间21内的挡块43;回位弹簧42的一端接触挡块43,其另一端接触桶盖容置空间21的下阻挡壁21a。

手动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为:将输液针头及输液软管置于导向通道30内并使输液软管暴露于切割通道,在按压滑块41的顶部施加向下的压力,在压力的作用下,回位弹簧42压缩,按压滑块41带动与其连接的切刀4沿着切割通道向下移动,从而将横跨在切割通道中的输液软管切断。当施加在按压滑块41顶部的向下压力消失时,回位弹簧42的恢复力施加到挡块43,促使按压滑块41带动切刀4回位。

为了使导向通道30具有准确的导向作用,本实施例将导向通道30具有适应于输液针头及输液软管的形状。如图2a和4所示,导向通道30包括:位于中间的供输液软管通过的圆形通道30a;以及位于圆形通道30a两侧用于输液针头耳部通过的扁平通道30b。在圆形通道30a两侧均设置扁平通道30b,既可以适应具有两个耳部的输液针头,也可以适应具有一个耳部的输液针头。

如图2a和2b所示,本实施例的切刀4的刀刃为锯齿刃且倾斜设置,有效增大切割接触面积,提高切割效率。

实施例二

如图3a和3b所示,切割装置包括:位于桶体1内的切刀4,用于将输液软管和输液针头切断分离;连接并驱动切刀4移动的驱动机构;安装在桶体1内的输液针头支承座3。在切刀4向输液软管施加切割力时,支承座3用于支承输液软管并向其提供切割力的反向作用力,以便于快速切断输液软管。

该实施例中支承座3的结构同实施例一。

驱动机构为电动驱动机构。电动驱动机构除上述手动驱动机构的全部结构外,还包括:电机;连接电机驱动轴且与按压滑块41的顶部接触的凸轮,凸轮具有突出部和与突出部相对的非突出部;用于检测输液针头位置的位置传感器(图中未示出)。

电动驱动机构的工作原理为:当输液针头及输液软管未插入导向通道30内时,凸轮的非突出部接触按压滑块41的顶部,此时在回位弹簧42恢复力的作用下,切刀4位于切割通道的上方;当输液针头及输液软管置于导向通道30内时,位置传感器检测到输液软管暴露于切割通道内,电机接通,电机驱动轴带动凸轮旋转,在凸轮与按压滑块41顶部的接触点由非突出部逐渐转到突出部的过程中,按压滑块41带动与其连接的切刀4沿着切割通道向下移动,横跨在切割通道中的输液软管被切断,此时回位弹簧42压缩。凸轮与按压滑块41的顶部接触点由突出部逐渐转到非突出部的过程中,回位弹簧42的恢复力施加到挡块43,使按压滑块41带动切刀4回位。

本实施例的切刀4的刀刃为平刃且水平设置。在电机驱动作用下,平刃切刀4可快速将输液软管切断。

尽管上述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