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矫形器,尤其是一种制作方便,透气性好的矫形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矫形器多包括有热塑成型外壳,并在所述外壳内粘贴有泡沫作为内衬,其需要先在成品壳体上均匀刷胶,再把泡沫加温塑型后粘在壳体上,制作成本较高,费时费力。
另一方面,当现有的矫形器采用内衬物制作时,需要先裁剪,再锁边,最后粘贴,但是通气孔不易处理,而且内衬层透气性不好,使人有燥热感。另外,粘贴泡沫或内衬用胶的气味滞留时间比较长,对皮肤有刺激,内衬或泡沫等散热不良,透气不好,受用者长期使用很难坚持,所以影响矫形器的使用效果。
例如,中国专利2010201066268斜颈矫形器中公开的技术方案,又如中国专利2010800498708胸腰荐骨矫形器公开的技术方案,都需要经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注塑加工才能成型,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而且透气不好,使用者的佩戴效果较差。
因此,现有技术亟代研究并设计出一种制备简单、透气性好的矫形器。
由于上述原因,本发明人对现有的矫形器做了深入研究,以便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的矫形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设计出一种矫形器,该矫形器包括矫形器主体,所述矫形器主体包括层压在一起的涤纶布层、中间层和聚乙烯层;所述矫形器还包括拉力带和拉力扣;在所述矫形器主体上开设有透气孔,在所述矫形器主体上还开设有拉力孔,所述拉力孔用于固定安装拉力带和/或拉力扣;从而完成本实用新型。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矫形器,该矫形器包括矫形器主体1,所述矫形器主体1两侧向内弯折呈槽状,从内向外依次包括涤纶布层11、中间层12和聚乙烯层13;
在所述矫形器主体1上开设有透气孔2和拉力孔3。
其中,所述矫形器主体1的形状与待矫形的躯体部位相适应,用于安放在所述躯体部位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待矫形的躯体部位可以是腰、腿、脚、脖子等部位。
进一步地,所述矫形器为腰部矫形器,其外形与人体腰部外形相适应。
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透气孔2有多个,优选在所述矫形器主体1上呈轴对称分布。
任选地,所述矫形器还包括拉力带和拉力扣,拉力带通过拉力扣固定在拉力孔3上并且拉力带位于矫形器外侧,即聚乙烯层13与涤纶布层11相对的一面,优选地,在矫形器内侧,拉力扣不超过涤纶布层11,更优选不超过中间层12,例如拉力扣表面与聚乙烯层13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矫形器边缘处存在翻边结构,即在聚乙烯层四周,涤纶布从内侧伸出并翻卷,从而包裹聚乙烯层,翻边宽度为5mm至2cm,优选8mm至1.2cm,例如为1cm。
优选地,所述涤纶布层11、中间层12和聚乙烯层13由涤纶布和聚乙烯经层压形成,优选地,所述中间层12是涤纶布和聚乙烯在一定温度和一定压力下压制时相互浸润和/或渗透而形成的混合材料层,更优选地,所述矫形器主体1是由涤纶布和聚乙烯板平整层压并保持一定时间后形成。
为此,可将涤纶布(或涤纶棉织物)平整的放在加热器内,将聚乙烯板放在涤纶布上,并在所述聚乙烯板上放置金属板,在一定温度下以及对金属板施加一定压力下涤纶布和聚乙烯板最终形成涤纶布层11、中间层12和聚乙烯层13。
根据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实用新型的矫形器如下加工形成:将涤纶布(或涤纶棉织物)放在加热器内,把周边都小于涤纶棉织物一定尺寸(例如10mm至4cm,优选16mm至2.4cm,例如为2cm)的聚乙烯板材放在涤纶布(或涤纶棉织物)上;然后将金属压力板(优选其包裹有高温布)压在聚乙烯板材上,在施加一定压强下,在100℃至200℃,优选120℃至180℃下加热数分钟至最多3小时,优选半小时至2小时,并趁热把合成材料放在模具上进行拉伸或真空成型,形成涤纶布层11、中间层12和聚乙烯层13的三层结构,定型冷却后取下毛坯件,划线,用曲线锯切割成型,开设通气孔,任选翻边并打磨边,然后在模具上开设拉力孔,经装订拉力带和拉力扣后即制成成品。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矫形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矫形器生产制备过程简单,生产成本低;
(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矫形器透气性良好,不会使人有燥热感;
(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矫形器无异味、无毒,对皮肤无刺激。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矫形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矫形器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即矫形器主体的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矫形器主体
11-涤纶布层
12-中间层
13-聚乙烯层
2-透气孔
3-拉力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矫形器,如图1、图2和图3中所示,该矫形器包括矫形器主体1,所述矫形器主体1包括层压的涤纶布层11、中间层12和聚乙烯层13;优选地,所述矫形器主体1由上述三个层构成,且从内向外依次为涤纶布层11、中间层12和聚乙烯层13。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矫形器主体1上开设有透气孔2;所述透气孔2有多个,优选地,多个透气孔在矫形器主体1上呈轴对称分布,可以排成偶数列或奇数列,奇数列时有一列位于中间,例如可以有三至七列,例如四至六列,优选有五列。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矫形器主体1安放在待矫形的躯体外侧,其外形与所述躯体部位相适应,这些躯体部位可以是腰、腿、脚、脖子等部位。优选地,所述矫形器为腰部矫形器,其安放在人体腰部外侧,其外形与人体腰部外形相适应。
进一步地,所述矫形器主体两侧向内弯折呈槽状,环抱在躯体部位(例如腰部)外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矫形器还包括拉力带和拉力扣,其用于将矫形器主体固定在躯体部位外侧,并且是可以调节松紧的,以使得使用者佩戴矫形器时舒适安全,进一步地,在所述矫形器主体1上还开设有拉力孔3,所述拉力孔用于固定安装拉力带和/或拉力扣,所述拉力孔3同样设置有多个。
拉力带通过拉力扣固定在拉力孔3上并且拉力带位于矫形器外侧,即聚乙烯层13与涤纶布层11相对的一面。优选地,在矫形器内侧,拉力扣不超过涤纶布层11,更优选不超过中间层12,例如拉力扣表面与聚乙烯层13平齐。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矫形器边缘处存在翻边结构,即在聚乙烯层四周,涤纶布从内侧伸出并翻卷,从而包裹聚乙烯层,翻边宽度为5mm至2cm,优选8mm至1.2cm,例如为1cm。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涤纶布层11、中间层12和聚乙烯层13是由涤纶布和聚乙烯板材经层压形成,优选地,所述中间层12是涤纶布和聚乙烯板材在一定温度和一定压力下混合压制而形成的混合材料层,更优选地,所述矫形器主体1是由涤纶布和聚乙烯板平整层压并保持一定时间后形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矫形器可按如下工序进行加工:
将涤纶棉织物(即涤纶布)按与待矫形的躯体部位相适应的尺寸放在加热器内;再把周边都小于涤纶棉织物一定尺寸,优选小于10至40mm,更优选小于16至24mm,例如小于约20mm的聚乙烯板材放在涤纶棉织物上;然后将金属压力板(优选该金属板外部包裹有高温布)压在聚乙烯板材上,所述金属板重量适中,优选其所产生的压强约为8-35,优选12-22克/每平方厘米,也可以是0.9-4.2Pa(N/㎡),优选1.35-2.8Pa(N/㎡);接着把加热器调至100℃以上但不超过200℃,优选120℃以上但不超过180℃,送电加热一定时间,例如数分钟至最多3小时,优选半小时至2小时;如果继续加工则可把保温时间缩短一半;趁热把聚乙烯及涤纶棉织物合成材料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模具(也称为矫形器阳型,其根据待矫形的躯体部位形状制作而成)上进行拉伸或真空成型。
通过上述高温高压处理,涤纶布和聚乙烯能够相互浸润和/或渗透,从而形成三层结构,即为所述的涤纶布层11、中间层12和聚乙烯层13。
上述材料形成三层的一体结构后,经定型冷却,然后从模具上取下毛坯件。
按设计要求进行划线,并用曲线锯切割成型。
再开设通气孔,翻边并打磨边。
然后放在模具上确定拉力带和拉力扣的位置,并为此开设合适的拉力孔,经装订拉力带和拉力扣后即制成成品,后续进行可以整理包装。
以上结合了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不过这些实施方式仅是范例性的,仅起到说明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替换和改进,这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