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腕部骨折经皮固定的手术辅助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舟状骨骨折经皮固定用手术导板。
背景技术:
做腕部舟状骨骨折经皮固定的手术时,手术者需在不做皮肤切口的情况下,用钢针纵穿已经骨折的腕骨,以实现骨折部位的固定,但该操作技术难度大、要求高,即便是临床经验相当丰富的医生亦难以一次成功,需多次尝试并摄片,调整进针点和进针方向。对于经验不足的医生,多次穿针失败,会引起骨质的破坏,影响骨质的愈合能力,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舟状骨骨折经皮固定用手术导板,不仅易化了钢针穿刺的导入过程,而且对钢针的穿刺位置精确定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舟状骨骨折经皮固定用手术导板,包括掌侧板和背侧板,所述掌侧板和背侧板通过连接结构对应拼合固定,所述掌侧板对应背侧板的侧面内开有掌腕固定槽,所述掌腕固定槽的形状与人体腕部的掌侧面相匹配,所述背侧板对应掌侧板的侧面内开有背腕固定槽,所述背腕固定槽的形状与人体腕部的掌背侧面相匹配,所述掌腕固定槽和背腕固定槽对应拼合形成腕部固定槽,所述腕部固定槽的形状与人体腕部相匹配,所述掌侧板上设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管孔内部容纳经皮固定用的钢针、管孔的延伸方向与人体腕部舟状骨的纵轴方向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掌侧板和背侧板整体呈直角梯形体结构、拼合后形成长方体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掌侧板和背侧板整体呈厚度均匀的半管结构、拼合后形成管体结构。
作为对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管可拆卸地设置于掌侧板上。
作为对上述实施方式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管通过过盈配合的结构安装在掌侧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掌侧板和背侧板通过设置于相对侧面上相互匹配的、断面结构呈优弧弓形的凸起和凹槽拼合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掌侧板和背侧板通过设置于腕部固定槽侧向的挂钩和挂扣结构连接固定。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手术导板包括掌侧板和背侧板,通过分开后拼合的方式能够很方便地对病人的腕部进行固定,掌侧板上设置的导向管管孔的延伸方向与人体腕部舟状骨的纵轴方向一致,通过掌侧板和背侧板的固定作用和导向管的导向作用,一方面易化了钢针穿刺的导入过程,另一方面能够对钢针的穿刺位置进行精确的定位,增加了一次性穿针的成功率,从而减少对骨质的破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掌侧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侧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为管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为管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导向管内钢针纵穿腕部舟状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舟状骨骨折经皮固定用手术导板,包括掌侧板1和背侧板2,掌侧板1和背侧板2通过连接结构对应拼合固定。
掌侧板1对应背侧板2的侧面内开有掌腕固定槽401,掌腕固定槽401的形状与人体腕部的掌侧面相匹配。背侧板2对应掌侧板1的侧面内开有背腕固定槽402,背腕固定槽402的形状与人体腕部的掌背侧面相匹配。掌侧板1和背侧板2拼合后掌腕固定槽401和背腕固定槽402通过CT扫描人体腕部获得皮肤数据三维重建设计后利用3D打印形成,对应拼合形成腕部固定槽4,腕部固定槽4的形状与人体腕部相匹配。
掌侧板1和背侧板2的连接结构的设置方式不唯一,下面提供两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第一,掌侧板1对应背侧板2的侧面上设有若干断面结构呈优弧弓形的凸起,背侧板2相应的侧面上对应开设若干与凸起相匹配的凹槽,通过凸起与凹槽的相互配合,掌侧板1和背侧板2相互拼合并固定。
第二,掌侧板1的掌腕固定槽401的两侧侧面上安装有挂钩,背侧板2的背腕固定槽402的两侧侧面上对应安装有挂扣,通过挂钩与挂扣将掌侧板1和背侧板2连接在一起。
掌侧板1上设有导向管3,导向管3的管孔内部容纳经皮固定用的钢针,导向管3管孔的延伸方向与人体腕部舟状骨的纵轴方向一致,导向管3通过CT扫描人体腕部获得舟状骨数据三维重建设计后利用3D打印形成。通过掌侧板1和背侧板2的固定作用和导向管3的导向作用,一方面易化了钢针穿刺的导入过程,另一方面能够对钢针的穿刺位置进行精确的定位,增加了一次性穿针的成功率,从而减少对骨质的破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
这种舟状骨骨折经皮固定用手术导板优选的结构有两种:
第一种,掌侧板1和背侧板2整体呈直角梯形体结构,拼合后形成长方体结构,掌腕固定槽401和背腕固定槽402分别开设于掌侧板1和背侧板2的相对斜面内,如图1-4。
第二种,掌侧板1和背侧板2整体呈厚度均匀的半管结构,拼合后形成管体结构,管体结构的内腔即为腕部固定槽4,形状与人体的腕部相匹配。在该结构中,导向管3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可拆卸地设置于掌侧板1上,能够独立地进行生产成型,有利于提高导向管3的制作精度,同时,在非手术时间时,导向管3可以拆除,不易于损坏。
下面提供一种上述的一种舟状骨骨折经皮固定用手术导板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人体腕部的掌侧面置于掌侧板1的掌腕固定槽401中;
(2)将背侧板2与掌侧板1对应拼合,人体腕部的掌背侧面置于背侧板2的背腕固定槽402中;
(3)将钢针插入到导向管3内部;
(4)通过电钻将钢针沿着导向管3管孔的延伸方向打入到腕部固定槽4内部,并纵穿人体腕部的舟状骨进行固定。
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济实用,便于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