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康复治疗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公开了一种下肢抬高辅助器械。
背景技术:
在关节骨科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的患者。其主要原因是膝关节置换及下肢手术后,下肢周围静脉被切断,下肢静脉血液无法正常回流,患者处于制动状态,小腿腓肠肌肌肉泵的功能减弱,下肢血液回流进一步受阻导致。更有甚者,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蛋白低,下肢肿胀也会进一步加重。在临床处理这类患者时,常常运用抬高患肢的方法来解决下肢肿胀的问题。目前治疗的方式为抬高下肢,足跟部垫高;下肢放于布朗式架上。这种设备存在不少的缺点:例如,在抬高患肢的过程中,小腿肚子(腓肠肌)一直处于受压状态,下肢血管被压,下肢血流回流困难,使下肢血流缓慢,下肢血栓形成风险增加;在抬高的过程中受外界影响大,下肢抬高高于心脏才能明显增加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如果患者仰卧时消肿效果则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设计一种术后康复的下肢抬高的设备,这种设备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精确调节升高的高度,并且患者能自己遥控操作,从而保证患者康复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下肢抬高辅助器械,包括设置在支撑筒内的顶升机构,顶升机构上连接设置着带有刻度线的升降杆,升降杆上端设有连接件,通过连接件将两个升降杆连接,两个连接件之间设有能置纳脚踝的平台。在所述的升降杆侧面设有观察镜。所述的顶升机构为可升降的气压杆或电动升降杆,并且安装了可以远程遥控升降的传感器。
有益效果:可以精确抬高的高度,从而最大幅度的增加患者下肢消肿效率,空开了小腿腓肠肌,避免小腿血管受压,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下肢抬高辅助器械,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在支撑筒1内的顶升机构2,顶升机构2上连接设置着带有刻度线的升降杆5,升降杆5上端设有连接件7,通过连接件7将两个升降杆5连接,两个连接件之间设有能置纳脚踝的平台6。在所述的升降杆5侧面设有观察镜8。所述的连接件7为绳子或布条或橡胶条。所述的顶升机构2为可升降的气压杆或电动升降杆,并且安装了可以远程遥控升降的传感器。在所述的支撑筒1下端设置着底座3。在所述的底座3上设有走轮4。
实践中,患者将脚踝搁置在平台上(小腿肚子空置),通过遥控器操作升降杆的高度,通过观察镜观察升降杆上的刻度线至最佳位置即可。同时,为防止疲劳可以通过操控升降杆的升降来被动的进行患肢运动,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