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手针灸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7428阅读:7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手针灸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针灸针,具体涉及一种单手针灸针。



背景技术:

用针灸治疗疾病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针灸的过程中有许多专业的手法。现有的针灸针通常如图1所示,包括针体1’、套设于针体1’外的管体2’以及一端插入管体2’内用于卡住针体1’的插片3’, 针体1’包括位于管体2’内的针尖11’以及设置于针尖11’端部且与插片3’相接触的手柄12’。在使用时,医生需要双手操作:先一手将管体2’端部抵在穴位对应的皮肤表面,另一只手将插片3’取下使得针体1’与管体2’能够相对应运动,再用手指按下手柄12’的端部使得针尖11’插入皮肤内,取下管体2’即可。也就是说,现有的针灸针需要双手操作,造成操作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单手针灸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手针灸针,它包括针体以及套设于所述针体上的套管,所述针体包括包括针尖以及设置于所述针尖端部的手柄,所述手柄表面形成与所述套管相配合的卡块。

优化地,所述套管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卡块相接触的至少一个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卡块根据所述针尖的直径选用不同的颜色。

进一步地,所述针尖和所述手柄一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端部形成按压圈。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单手针灸针,通过在手柄表面设置卡块,针灸时将管体端部抵在穴位对应的皮肤表面,随后直接用手指将手柄按下使其针尖插入皮肤内,取下套管即可,实现了单手操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针灸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手针灸针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单手针灸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针体;11’、针尖;12’、手柄;2’、管体;3’、插片;1、针体;11、针尖;12、手柄;121、按压圈;13、卡块;2、套管;2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的单手针灸针,主要包括相配合的针体1和套管2。

其中,针体1包括针尖11和手柄12,手柄12设置于针尖11的端部;在本实施例中,针尖11和手柄12可以是一体连接,如将一根金属丝的一部分作为针尖11,其它部分则缠绕在部分针尖11的外表面而形成手柄12;手柄12的上端部则缠绕形成按压圈121。手柄12的表面形成卡块13,它可以是塑料、金属等材质(优选塑料),整体呈柱形,类似于电线表面的绝缘料。套管2对应套设于卡块13上,并且端部延伸至超出针尖11,起到保护针尖11的作用;套管2的长度应该小于整个针体1的长度,否则对手柄12进行按压时不能将针尖11压进人体的皮肤中;同时套管2的长度应该大于针尖11自由端至卡块13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使得套管2在保护针尖11的同时而套至卡块13的表面处。

在本实施例中,套管2内壁上设有与卡块13相接触的至少一个凸起21,防止针体1和套管2之间的滑动,避免套管2从针体1上脱落。针尖11的长度和直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一般直径为0.12~0.5mm,长度为7~150mm。由于针尖11的直径具有多种规格,因此可以将卡块13设置成不同的颜色,同一规格的针尖11对应一种颜色,这样可以通过不同的颜色快速区别针尖11的直径。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