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浆膜腔负压引流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浆膜腔穿刺术是一项临床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性操作技术,包括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心包穿刺术等。胸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通常是指胸腔积液穿刺抽液。当胸腔积液量较多时可引起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干咳、胸闷、气急等不适甚至循环障碍表现,需抽取积液以解决压迫症状。另外,作为原发疾病的反映,抽取胸水进行检查可了解积液的性质,协助明确胸腔积液的病因。同样,腹腔穿刺术(abdominocentesis)主要是指对腹腔进行穿刺、抽取积液的操作过程。例如:一些因营养不良、右心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门脉高压、腹膜炎、恶性肿瘤腹膜转移等可引起腹膜腔液体的异常积聚或血腹等。所以浆膜腔穿刺术对临床疾病的诊断,缓解症状,甚至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传统的穿刺抽液方法均来自全国高等院校诊断学教材所介绍的方法,该方法已用多年,对多数病例是成功的。但对于包裹性积液或中小量积液、肥胖的患者,采用传统穿刺方法,穿刺成功率不高,容易出现并发症。通常传统的穿刺抽液方法需要两位或两位以上医师完成,而且操作相对较复杂。新近有文献报道,利用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进行胸腹腔穿刺引流术,临床效果较好。美国呼吸科医师也是利用无菌真空瓶(Baxer)负压吸引,用于胸膜腔穿刺引流。
然而浆膜腔穿刺引流术作为一项创伤性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有时会有一些并发症发生。以胸腔穿刺术为例,如:胸膜反应,患者表现为头昏、出汗、面色苍白、心悸、四肢发凉、血压下降等症状,多系迷走神经反射亢进所致。若大量快速抽液后,甚至出现复张性肺水肿,常在术后即刻或1小时内,最迟不超过24小时发生。早期症状为剧咳、呼吸急促、胸痛、烦躁不安、心悸。继之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休克及昏迷。肺部检查发现患者两肺广泛湿罗音。胸片见大片边界模糊斑片影。其预防的方法是要求抽液不宜过快。目前由于负压吸引装置调控性差,易使患者出现上述不良反应。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单人操作即可完成的简便、负压可调节的浆膜腔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浆膜腔负压引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穿刺针、引流瓶、缓冲瓶和负压发生器,前述部件通过连接管一一相连,形成引流负压通路,此外该引流装置还包括压力调节组件,所述组件包括手动调节器、三通管和脚踏式调节器,其中所述手动调节器和三通管设置在所述引流负压通路中,所述脚踏式调节器与所述负压发生器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穿刺针为无菌设置,用于胸腔、腹腔、心包等的穿刺。
进一步,所述引流瓶为无菌设置,可将引流到的浆膜腔积液取出并送检化验;优选地,所述引流瓶的容量为1-5L。
所述缓冲瓶用于防止引流的液体冲入负压发生器而损坏该机器。
所述负压发生器为常规抽真空装置;优选地,其上设置有压力显示仪表;该负压发生器可调节压力范围优选为0-0.06MPa,其中0-0.04MPa是常用范围,该负压发生器上还可设置有超压报警器,当负压大于0.04MPa时其可通过报警器发出蜂鸣声提醒操作者。
所述压力调节组件可通过手动调节、三通管调节和脚踏调节三层保护来控制负压的大小;所述手动调节器可通过手动控制来调节负压的大小,所述脚踏式调节器可通过脚踩力度来调控负压发生器的工作功率,向脚踏板所施压力越大,负压发生器产生的负压越大,向脚踏板所施压力越小,负压发生器产生的负压越小;所述三通管可通过旋转而关闭负压引流通道,同时将缓冲瓶和负压发生装置通大气,在负压过大的情况下,可通过旋转该三通管停止进行中的负压引流,从而防止因引流速度过快而使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所述三通管为无菌设置。
优选地,所述脚踏式调节器可采用滑动变阻器或旋转式变阻器来实现所述功能。
优选地,所述压力调节组件还包括压力检测器,用于检测负压引流通道内负压的大小,同时显示出来,该显示装置可以是刻度盘、液晶显示屏等;所述压力检测器可以采用常规的压力检测装置,但是其在负压引流通道内的部分也为无菌设置。
优选地,所述压力检测器的设置位置应靠近穿刺针,这样可以更精确地监控施加于患者浆膜腔的负压大小;另外,所述压力检测器及其显示装置还应靠近手动调节器,这样便于操作者一边观察一边调节压力大小;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力检测器与所述手动调节器合二为一。
本实用新型所有的部件可方便地分别拆下,缓冲瓶之前的部件均为无菌部件,且可分别拆下进行灭菌处理,从缓冲瓶开始之后的部件不用进行灭菌,因此用完可以不拆下,以便下次使用,缓冲瓶在必要的时候需要清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浆膜腔负压引流装置的一种安装及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带有手动调节器和压力检测器的连接管、引流瓶及带有三通的连接管进行无菌处理,处理完后按前述的顺序连接;
2)将带有三通的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缓冲瓶连接,该缓冲瓶的另一开口通过连接管与负压发生器相连,该负压发生器还电连接有脚踏式调节器;
3)将无菌穿刺针与带有手动调节器和压力检测器的连接管的开口端连接,此时三通管在引流方向上是关闭的;
4)操作者以一手食指与中指固定患者穿刺部位皮肤,另一只手持穿刺针沿麻醉处缓缓刺入,当针锋抵抗感突感消失时,提示穿刺针进入浆膜腔;
5)转动三通管,使三通方向与引流方向一致,脚踩脚踏式调节器调节压力;
6)操作者一手固定穿刺针,另一手可根据压力检测器显示的负压大小调节手动调节器,也可通过脚踩力度来调控负压发生器的功率,从而控制其产生的负压。
当压力检测器显示的负压过大时可以通过手动或脚踏来控制负压的大小,还可以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旋转三通使引流通路关闭,同时使负压发生器通大气来停止引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浆膜腔负压引流装置的主要特点是可采用三种调节方式来调节负压的大小,分别通过手动调节器、脚踏式调节器和三通管来调节,从而实现压力的三重保险,充分实现了负压引流的可调可控,避免了因负压调节不良而使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且通过手脚结合的调节实现了负压引流装置的单人操控,节省了人力。此外,无菌引流瓶内的液体可直接取出并送检化验,节省了步骤,且本装置可以在任何有电源的室内进行使用,且容易操作,操作时间短,因而非常便捷。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患者易于接受,痛苦小,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浆膜腔负压引流装置的引流通路上依次设置有:穿刺针1、带有压力检测器和刻度盘的手动调节器2、引流瓶3、三通管4、缓冲瓶5、负压发生器6,它们由连接管7依次相连,其中负压发生器6上有显示压力的仪表盘,还电连接有脚踏式调节器8。
压力调节组件由带有压力检测器和刻度盘的手动调节器2、三通管4、脚踏式调节器8三部分组成,可分别用手和脚来控制负压的大小,手动调节器2可以采用拨片、转轮等各种调节方式,脚踏式调节器8可通过脚踩力度来调控负压发生器的工作功率,向脚踏板所施压力越大,负压发生器产生的负压越大,向脚踏板所施压力越小,负压发生器产生的负压越小,脚踏式调节器可采用滑动变阻器或旋转式变阻器实现所述功能;三通管4可通过旋转而关闭负压引流通道,同时将缓冲瓶5和负压发生装置6通大气,在负压过大的情况下,可通过旋转该三通管4停止进行中的负压引流,从而防止因引流速度过快而使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发生。三部分组成的压力调节组件为负压引流提供了三重保护。
这种浆膜腔负压引流装置的使用方法是:
1)患者取适当体位,常规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消毒,三次;
2)将缓冲瓶5、负压发生器6连接好,插上电源打开开关,检测是否工作正常;
3)将安装有带有压力检测器和刻度盘的手动调节器2的连接管、引流瓶3及带有三通管4的连接管进行无菌处理,处理完后按图1的顺序连接;
4)打开无菌穿刺包,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检查穿刺包内物品,注意穿刺针1与抽液用注射器连接后检查是否通畅,同时检查是否有漏气情况;
5)将安装有穿刺针1的注射器与连接管开口端连接;
6)三通管4位置指向大气,使负压发生器仪表初始位置指向大气;
7)操作者以一手食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另一只手持穿刺针沿麻醉处缓缓刺入,当针锋抵抗感突感消失时,提示穿刺针进入浆膜腔;
8)转动三通管4,使三通方向与胸腔引流管一致,脚踩脚踏式调节器8调节压力;
9)操作者一手固定穿刺针,另一手即可调节手动调节器控制负压大小,也可通过脚踏式调节器8来调节压力;
10)抽液结束拔出穿刺针1,局部消毒,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片刻,用胶布固定。
由于引流瓶3是无菌的,可将引流到的浆膜腔积液取出并送检化验。
负压发生器6的仪表显示可调节压力范围是0-0.06MPa,其中0-0.04MPa是常用范围,如指针至0.04-0.06MPa时,仪器即出现鸣笛报警,此时可通过脚踩力度来调控负压发生器产生的压力。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