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扣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8974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扣背器。



背景技术: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叩击即用手叩打胸背部,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技术,叩击的手法是: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操作者将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状,即手背隆起,手掌中空,手指弯曲,拇指紧靠示指,有节奏的叩打,借助震动,使分泌物松脱而排出体外,促进氧合,预防肺部并发症。而长期卧床、痰液粘稠及重症监护等患者往往需要护理人员频繁的扣背,不仅不能得到患者的配合还增加了工作强度,常常使护士腰背、上臂及腕关节劳损,实践中虽也采取过借助棒状物实现辅助叩击,但其在叩击过程中震动延伸较小,叩击效果并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扣背器,利用惯性原理使震动延伸更深更广,从而大大增加叩击的效果。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扣背器,所述扣背器由手柄5、硅胶圈4、重力环3、空心柱2和顶盖1组成;

所述手柄5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空心柱2的外圆周面上,另一端为手握端;

所述顶盖1固定连接在空心柱2的顶端,所述硅胶圈4固定连接在空心柱2的底端;

所述重力环3套装在空心柱2的圆周外侧,位于空心柱2的中部,且与空心柱2和手柄5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重力环3在顶盖1与硅胶圈4之间上下滑动。

一种扣背器,其中,所述手柄5的手握端外圆周面上设有防滑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意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扣背器是针对长期卧床引起的坠积性肺炎、外科术后以及痰液粘稠的呼吸系统疾病需要进行胸背部扣背的患者,并结合惯性原理设计而成的一种简易扣背器。通过叩击震动,使分泌物松脱而排除体外,预防肺部炎症。惯性原理的设计使震动延伸的更深更广,从而大大增加叩击的效果,可以更高效的利用每一次对胸背部的叩击,从而提高使用效率,节省人力,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利于患者康复。

2、本实用新型的扣背器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节能高效,是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可以放心使用的安全医疗器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扣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顶盖,2、空心柱,3、重力环,4、硅胶圈,5、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扣背器,由顶盖1、空心柱2、重力环3、硅胶圈4、和手柄5组成。所述手柄5一端与所述空心柱2的外圆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为手握端,且所述手握端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待防滑花纹的防滑橡胶涂层,以方便拿取,以及在使用过程中防止扣背锤意外滑落。所述顶盖1固定连接在空心柱2的顶端,所述硅胶圈4固定连接在空心柱2的底端。所述重力环3套装在空心柱2的圆周外侧,并位于空心柱2的中部,重力环3与空心柱2和手柄5之间存在间隙,使得所述重力环3在顶盖1与硅胶圈4之间可上下滑动。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空心柱2的直径为5厘米,高为4厘米;所述硅胶圈4高为1厘米,外直径为2厘米的环形;所述重力环高2厘米;所述顶盖高0.5厘米,直径为6厘米;所述手柄直径为2厘米,长为25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扣背器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型号,适用于不同人群。

本实用新型的扣背器的工作过程如下:

使用时,根据患者体型选择相应型号的一种扣背器,当操作者持手柄对胸背部进行叩击上下运动时,此时硅胶圈4为与人体接触一端,重力环3由于惯性在空心柱2外侧上下滑动,当操作者将叩击力作用在患者胸部上时,重力环3由于惯性进一步加强对胸背部的震动,使患者肺部更深处的分泌物松动。持扣背器有节奏的自下而上,由外向内叩击,边扣边鼓励患者咳嗽,将痰液咳出。此外,注意不可在裸露的皮肤、脊柱、乳房、肋骨上下等部位使用本实用新型扣背器进行扣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