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板式静脉输液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8246阅读:855来源:国知局
夹板式静脉输液保护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保护套,特别是公开一种夹板式静脉输液保护套。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时,打在手指或者手腕处等位置难于固定,容易导致针头滑脱。为了防止手腕或手指与手掌部位的针头滑脱,通常采用固定板或硬纸板在整个手的下方用胶布进行固定,但是这样的缺陷是由于固定板需要胶布另外固定,固定起来非常不方便,同时目前没有专用于输液的固定板或硬纸板,通常都是用现有的其他物品如磁卡等卡皮充当固定板固定,一方面这种固定方式不容易对固定板进行消毒,另一方面固定时会给患者造成不适,或者固定区域过大,限制手部其他部位的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清洗消毒的夹板式静脉输液保护套。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夹板式静脉输液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套主体,所述手套主体包括手掌部、手背部和套筒状腕部,所述手掌部与手背部的两侧相连、在手掌部与手背部的前端形成手指开口,所述手掌部与手背部的尾端与所述腕部连为一体,所述手掌部的前半部设有第一固定板插袋,所述第一固定板插袋上设有第一插袋开口,所述手掌部的后半部与腕部的连接处上设有第二固定板插袋,所述第二固定板插袋上设有第二插袋开口;所述第一固定板插袋和第二固定板插袋内至少有一个设有固定板;所述手掌部与手背部的两侧连接处分别设有拇指开口;所述手套主体为弹性套体。

所述第一插袋开口位于第一固定板插袋的前端或两侧中的一侧,所述第二插袋开口位于第二固定板插袋的两侧中的一侧。

所述手背部设有针刺窗口。

所述针刺窗口位于手背部的前半部和/或手背部与腕部的连接处。

所述针刺窗口上设有用于覆盖针刺窗口的透明搭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手套主体为弹性套体,固定更加方便牢固,适用于不同大小手的使用,使用范围更加广泛;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插袋和第二固定板插袋内,可通过第一插袋开口、第二插袋开口取出,便于清洗消毒;所述手掌部与手背部的两侧连接处分别设有拇指开口,可以不分左右用于左手或右手,所述手背部设有针刺窗口,方便将本实用新型套在患者手部之后再进行穿刺,同时方便贯穿穿刺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手掌部向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背部向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手背部向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手掌部;2、手背部;3、腕部;4、手指开口;5、第一固定板插袋;51、第一插袋开口;6、第二固定板插袋;61、第二插袋开口;7、固定板;8、拇指开口;9、针刺窗口;10、透明搭扣;11、自粘扣。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2,本实用新型包括手套主体,所述手套主体为弹性套体。所述手套主体包括手掌部1、手背部2和套筒状腕部3,所述手掌部1与手背部2的两侧相连、在手掌部1与手背部2的前端形成手指开口4,患者的手指通过手指开口4伸出手套主体外,所述手掌部1与手背部2的尾端与所述腕部3连为一体,所述手掌部1的前半部设有第一固定板插袋5,所述第一固定板插袋5上设有第一插袋开口51,所述手掌部1的后半部与腕部的连接处上设有第二固定板插袋6,所述第二固定板插袋6上设有第二插袋开口61;所述第一插袋开口51位于第一固定板插袋5的前端或两侧中的一侧,,所述第二插袋开口61位于第二固定板插袋6的两侧中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板插袋5和第二固定板插袋6中至少有一个固定板插袋内设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可以只插在第一固定板插袋5内或只插在第二固定板插袋6内,也可以有2块固定板7分别插在第一固定板插袋5和第二固定板插袋6内,以实现在患者的手掌与手指连接处的固定、或是手掌与手腕连接处的固定;所述手掌部1与手背部2的两侧连接处分别设有拇指开口8;所述手背部2设有针刺窗口9。

实施例一:

根据图3结合图1,所述针刺窗口9位于手背部2的前半部和/或手背部2与腕部的连接处,本实施例中所述针刺窗口9有2个分别位于手背部2的前半部和手背部2与腕部3的连接处。所述针刺窗口9上设有用于覆盖针刺窗口9的透明搭扣10,所述透明搭扣10通过自粘扣11与所述手背部2相连。其余结构如上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