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列式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287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并列式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医疗手段,对同一病人进行输液治疗时,通常需要输入不止一种药液。当置换输液袋时,需要将针头从人体拔出,不仅无端地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导致工作效率下降,而且造成资源浪费。尤其是当病人数量较多时,医护人员会遗忘置换输液袋或者错拿输液袋进行置换,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输液袋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并列式输液装置,通过连接件串联若干个在竖直方向上存在高度差的输液袋,提高输液效率,节约资源,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并列式输液装置,包括总杆,所述总杆上固定有若干个沿排列方向长度呈依次增长或者缩短的支杆,所述支杆的自由端连接输液袋;所述输液袋的接口部的底部设有第一接口,所述接口部的侧部设有相互对称的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软管、夹持软管的夹持件、与软管的两端分别连通的第一针管和第二针管,所述第一针管和第二针管分别通过第三接口和第二接口延伸入输液袋中以连通相邻的输液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杆为伸缩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件为弹簧夹或者松紧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连接件连通若干个输液袋,并使各个输液袋在竖直方向上存在一定高度差,从而使各个输液袋串联成一体式,并通过同一输液导管将药液依次输入人体静脉中,节约了资源,提高了输液效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并列式输液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的一种并列式输液装置,包括总杆6、支杆61、支杆62、输液袋1、输液袋2和连接件3。在本实施方式中,输液袋1和输液袋2也可为输液瓶。

支杆61的一端和支杆62的一端均焊接固定在总杆1上,支杆61的自由端通过挂钩(未示出)钩持输液袋1,从而使输液袋1通过支杆61悬吊在总杆1上。支杆62的自由端通过挂钩(未示出)钩持输液袋2,从而使输液袋2通过支杆62悬吊在总杆1上。

在并列式输液装置使用过程中,总杆6呈水平状态,支杆62的长度比支杆61的长度要短,从而使输液袋2中的药液能够通过连接件3顺利流到输液袋1中,在总杆6上焊接固定的支杆的长度沿排列方向依次缩短。具体地,支杆61和支杆62为伸缩杆,可自由调节支杆61和支杆62的长度,只要保证排列在后的输液袋2中的药液能够顺利流入排列在前的输液袋1中即可。

输液袋1的接口部10的底部设有第一接口11,接口部10的侧部设有第二接口12和第三接口13,且第二接口12和第三接口13为对称分布。输液袋2的接口部20的底部设有第一接口21,接口部20的侧部设有第二接口22和第三接口23,且第二接口22和第三接口23为对称分布。

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和第三接口13均为橡胶接口,针头可通过其进入输液袋1中。第一接口21、第二接口22和第三接口23均为橡胶接口,针头可通过其进入输液袋2中。

连接件3包括软管30、夹持件4、与软管30的两端分别连通的第一针管31和第二针管32。具体地,软管30的材质为硅橡胶或者PVC,软管30为中空管。软管30的一端内紧密套接第一针管31,软管30与第一针管31的连接处具有良好的气密性。第一针管31为中空的,从而与软管30相连通。软管30的另一端内紧密套接第二针管32,软管30与第二针管32的连接处具有良好的气密性。第二针管32为中空的,从而与软管30相连通。

位于软管30一端的第一针管31通过第三接口13插入输液袋1中,位于软管30另一端的第二针管32通过第二接口22插入输液袋2中,从而使连接件3能够连通相邻的输液袋1和输液袋2。夹持件4用于紧密夹持软管30以阻断输液袋2中的药液通过该软管30流输液袋1中;具体地,夹持件4可为弹簧夹,也可为松紧带。当然,也可通过连接件3连续水平并列连接多个输液袋。

针头51的一端由第一接口11插入输液袋1中,针头51的另一端套接输液导管52,药液可经由针头51、输液导管52及输液针管(未示出)流入人体静脉中。

针对同一病人,将其所需的输液袋按照输液先后顺序依次从左向右通过连接件3串联成一体。输液开始时,利用夹持件4紧密夹持软管30,防止输液袋2中的药液下流到输液袋1中。

当输液袋1中的药液全部输完后,松开夹持件4。在重力的作用下,输液袋2中的药液会通过连接件3进入输液袋1中。然后,输液袋2中的药液会通过针头51进入输液导管52中,最终流入人体静脉中。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