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平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9365阅读:36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平车。



背景技术:

在医院,经常出现运送病人的情况,运送病人一般都用医用平车,让病人躺在医用平车上,由医护人员进行运送。目前的医用平车存在的缺点是:1)车体高度一定,转移病人时需将病人搬到平车上,对于身高受限的医护人员来说,费时费力,不利于病人的转移;2)当将病人由一处运送到另一处时,其运送的道路可能不完全在室内,会有室外的情况,如运送时恰逢晴天,病人会被太阳晒;如恰逢雨雪天,就更惨了,病人会遭受雨淋,雪花扑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平车,既能提高病人转移的便利性,又能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医用平车,包括车体和设置在车体上方的升降板,所述车体下方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前轮和后轮,车体上设置有立柱,所述升降板与立柱滑动连接,升降板两侧均通过升降结构与车体连接,所述升降结构包括反向丝攻的上螺杆和下螺杆,所述上螺杆与升降板连接,所述下螺杆与车体连接,上螺杆与下螺杆之间通过两端带有相对应丝攻的调节螺母连接。

进一步,所述前轮处设置有刹车,所述后轮为万向轮。

进一步,两个调节螺母之间通过环形带连接。

进一步,任意一个调节螺母外套有与该调节螺母固定连接的从动齿轮,所述车体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

进一步,所述车体上设置有遮挡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平车,包括车体和设置在车体上方的升降板,所述车体下方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前轮和后轮,车体上设置有立柱,所述升降板与立柱滑动连接,升降板两侧均通过升降结构与车体连接,所述升降结构包括反向丝攻的上螺杆和下螺杆,所述上螺杆与升降板连接,所述下螺杆与车体连接,上螺杆与下螺杆之间通过两端带有相对应丝攻的调节螺母连接。该结构的医用平车,既能提高病人转移的便利性,又能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医用平车,包括车体1和设置在车体上方的升降板2,所述车体下方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前轮3和后轮4,所述前轮处设置有刹车5,所述后轮为万向轮,车体上设置有立柱6,所述升降板与立柱滑动连接,升降板两侧均通过升降结构与车体连接,所述升降结构包括反向丝攻的上螺杆7和下螺杆8,所述上螺杆与升降板连接,所述下螺杆与车体连接,上螺杆与下螺杆之间通过两端带有相对应丝攻的调节螺母9连接。该结构的医用平车,在转运病人时,转动调节螺母,带动升降板升降,使升降板处于合适的高度,再将病人搬移到升降板上,有效提高了病人转移的便利性,保证了病人的舒适度,为进一步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可在升降板上设置软垫。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调节螺母之间通过环形带10连接。这样,转动一个调节螺母,即可通过环形带带动另一个调节螺母同步转动,不仅提高了调节升降板位置的效率,而且能使升降板两端同步升降,避免升降板发生倾斜,进一步提高了病人躺在升降板上的舒适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任意一个调节螺母外套有与该调节螺母固定连接的从动齿轮11,所述车体上设置有电机13,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12,电机为正反电机。通过电机带动调节螺母转动,进一步提高了调节效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体上设置有遮挡伞14,遮挡伞能覆盖整个升降板,遮挡伞用来遮风挡雨,进一步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