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专用的新型拔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7783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医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内科专用的新型拔罐。



背景技术: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疗法。

现有的拔罐操作复杂,使用不便,罐体内部的气压值难以控制,且空气抽取速度难以控制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中医内科专用的新型拔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内科专用的新型拔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拔罐操作复杂,使用不便,罐体内部的气压值难以控制,且空气抽取速度难以控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内科专用的新型拔罐,包括罐体内部胶托和罐体,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罐口胶垫,所述罐体内部胶托安装在罐体的内部上方,所述罐体上靠近罐体内部胶托的上方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的上方设置有单向阀门,所述罐体的右侧设置有气体抽取装置外壳,所述气体抽取装置外壳与罐体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连接软管,且气体抽取装置外壳的内部靠近连接软管的内部下方设置有抽气速度控制器,所述抽气速度控制器的内部设置有气压检测装置,所述气体抽取装置外壳的内部靠近抽气速度控制器的下方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右侧设置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的右侧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气体抽取装置外壳的前表面靠近抽气泵的上方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抽气速度控制器、气压检测装置和伺服电机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抽气速度控制器与抽气泵通过输气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的下方设置有固定螺母。

优选的,所述气体抽取装置外壳与罐体通过连接软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罐体为圆柱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罐体内部胶托可以有效地对罐体进行密封,防止气体进入到罐体的内部,导致拔罐失败,单向阀门可以防止气体倒流,控制阀门可以在抽气完成后取下连接软管,同时减小气压对单向阀门的损伤,抽气速度控制器避免抽气速度过快对人体皮肤的损伤,气压检测装置可以实时检测罐体内部的气压,便于及时停止抽气,罐口胶垫避免气体进入罐体,同时避免罐体直接与皮肤接触,降低拔罐的疼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内部胶托、2-控制阀门、3-单向阀门、4-连接软管、5-抽气速度控制器、6-气压检测装置、7-气体抽取装置外壳、8-控制面板、9-抽气泵、10-排气口、11-伺服电机、12-罐口胶垫、13-罐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医内科专用的新型拔罐,包括罐体内部胶托1和罐体13,罐体13的底部设置有罐口胶垫12,罐体内部胶托1安装在罐体13的内部上方,罐体13上靠近罐体内部胶托1的上方设置有控制阀门2,控制阀门2的上方设置有单向阀门3,罐体13的右侧设置有气体抽取装置外壳7,气体抽取装置外壳7与罐体13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连接软管4,且气体抽取装置外壳7的内部靠近连接软管4的内部下方设置有抽气速度控制器5,抽气速度控制器5的内部设置有气压检测装置6,气体抽取装置外壳7的内部靠近抽气速度控制器5的下方设置有伺服电机11,伺服电机11的右侧设置有抽气泵9,抽气泵9的右侧设置有排气口10,气体抽取装置外壳7的前表面靠近抽气泵9的上方设置有控制面板8,抽气速度控制器5、气压检测装置6和伺服电机11均与控制面板8电性连接。

抽气速度控制器5与抽气泵9通过输气管连接。伺服电机11的下方设置有固定螺母。气体抽取装置外壳7与罐体13通过连接软管4连接。罐体13为圆柱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的抽气速度控制器5内部设置有智能控制阀可以根据设定的抽气速度调节控制阀门的大小,从而实现对抽气速度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后,将罐体13放置在指定穴位,打开控制阀门2,接通电源,通过控制面板8设定抽气速度和罐体内部的气压值,然后启动伺服电机11,带动抽气泵9进行抽气,抽气速度控制器5控制抽气速度,气体从罐体13内部进入到连接软管4中,然后从排气口10排出,直至气压检测装置6检测罐体13内部气压达到设定气压,一段时间后,取下罐体13,完成拔罐。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