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8079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电脑按摩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脑按摩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理疗保健仪”(申请号96119097.3),该多功能理疗保健仪包括:微处理器单元、温度选择继电器、可控硅电路单元、脚踏板单元、筛动控制继电器、筛动电机、线控按键、按键单元、LED显示单元、震荡产生单元、选择开关、脉冲产生单元、升压单元、强度控制单元、静电/脉冲强度控制继电器、电极板和场效应输出单元。上述专利的缺点结构复杂,并且使用单一电极,按摩不同穴位时需要更换电极的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多种电极并且能够自动切换电极的电脑按摩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控制器、按键单元和存储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按摩脉冲驱动电路、左脚电极切换电路、后背及腹部电极选择电路、左、右脚电极片、后背阵列电极片和腹部阵列电极片;所述按摩脉冲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输出端;所述按摩脉冲驱动电路的输出端OUTZ和OUTF接所述左脚电极切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左脚电极片接所述左脚电极切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右脚电极片直接接所述按摩脉冲驱动电路的输出端OUTZ;

所述后背及腹部电极选择电路由串转并及驱动电路、继电器群电路组成;所述串转并及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接控制器的相应输出端;所述串转并及驱动电路的一个输出端控制左脚电极切换电路的控制端,其余的输出端控制所述继电器群电路的控制端;所述继电器群电路的输入端接所述按摩脉冲驱动电路的输出端OUTF;所述继电器群电路的输出端分别接所述后背阵列电极片和腹部阵列电极片。

所述控制器由单片机U1及其外围元件电阻R1、电容C1-C3和晶体Y1组成;电阻R1和电容C3组成复位电路,晶体Y1和电容C1-C2组成晶振电路,所述单片机U1的型号为STC15F。

所述按键单元为由薄膜按键AN1-AN16组成的4×4矩阵键盘,所述矩阵键盘接所述单片机U1的KEY0-KEY7。

所述串转并及驱动电路由5片串转并芯片U3-U7和5片驱动芯片U8-U12组成,5片串转并芯片U3-U7级联输出40路并行信号,所述40路并行信号分别经驱动芯片U8-U12输出40路继电器控制信号SW1-SW40,所述串转并芯片U3-U7的型号为74HC595,所述驱动芯片U8-U12的型号为ULN2803。

所述继电器群电路为由继电器J1-J37组成的37支电路,所述37支电路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一支电路由继电器J1组成,继电器J1的线圈接在VCC与继电器控制信号SW1之间,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接在所述按摩脉冲驱动电路的输出端OUTF与继电器J1的输出端F1之间;

所述37支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为F1-F37。

所述按摩脉冲驱动电路由MOS管Q1-Q2、电阻R6-R9和变压器T1组成,MOS管Q1-Q2的栅极分别经电阻R7和电阻R8接所述单片机U1的输出端OUT1和OUT2,变压器T1的初级分别接MOS管Q1、Q2的漏极,MOS管Q1-Q2的源极分别接地,变压器T1的次级一端为所述按摩脉冲驱动电路的输出端OUTF,其另一端为所述按摩脉冲驱动电路的输出端OUTZ;变压器T1的初级中心抽头接+24V;电阻R6和R9分别为信号OU1和OUT2的下拉电阻。

所述左脚电极切换电路由继电器J38组成;继电器J38的线圈接在VCC与所述继电器控制信号SW38之间;继电器J38的动触点J38-3接左脚电极片,继电器J38的常闭触点J38-2接所述按摩脉冲驱动电路的输出端OUTZ,继电器J38的常开触点J38-1接所述按摩脉冲驱动电路的输出端OUTF。

所述左、右脚电极片、的结构相同,所述左脚电极片为鞋底形状,它包括绝缘橡胶底层、导电橡胶表面层和位于两层之间的第一电加热丝S;在所述导电橡胶表面层上设有与脚底面相接触的圆形导电橡胶凸台。

所述后背阵列电极片包括绝缘衬片、位于绝缘衬片上的颈部电极、左肩部阵列电极、右肩部阵列电极、背部阵列电极和排式插头;所述颈部电极为1个片式导电单元,所述片式导电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绝缘衬片上的导电基片、均布在导电基片上的按扣式插头、与按扣式插头相连接的位于所述绝缘衬片的另一面的导电橡胶凸台;所述颈部电极通过导线和所述排式插头与继电器群电路的输出端F1相连接;

所述左肩部阵列电极与右肩部阵列电极的结构相同,其中左肩部阵列电极由2个所述片式导电单元组成,左肩部阵列电极的2个片式导电单元分别通过导线和所述排式插头与继电器群电路的输出端F2-F4相连接;右肩部阵列电极的2个片式导电单元分别通过导线和所述排式插头与继电器群电路的输出端F5-F7相连接;

所述背部阵列电极为由所述片式导电单元组成的矩阵,所述矩阵的列数为3列,行数为8行;所述矩阵中的片式导电单元分别通过导线和排式插座接继电器群电路的输出端F8-F31。

所述腹部阵列电极片为圆片形状,它包括绝缘橡胶层、绝缘基片、位于绝缘基片上的所述片式导电单元、位于绝缘橡胶层和绝缘基片之间的第三电加热丝S1;位于绝缘基片上的片式导电单元为4个,所述4个片式导电单元通过馈线和馈线接头分别接继电器群电路的输出端F32-F35。

所述电脑按摩器还包括局部电极片和前列腺电极;所述局部电极片为长方形,它包括绝缘橡胶上层,导电橡胶下层、位于绝缘橡胶上层和导电橡胶下层之间的第四电加热丝S4;所述导电橡胶下层与继电器群电路的输出端F36相连接;

所述前列腺电极包括电加热丝骨架,绕在电加热丝骨架上的第五电加热丝S5以及包围在电加热丝骨架周壁上的导电橡胶电极层,所述导电橡胶电极层与所述继电器群电路的输出端F36相连接,所述电加热丝骨架为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电极加热电路,所述电极加热电路由5路结构相同的电路组成,5路电极加热电路为:左、右脚电极加热电路,腹部电极加热电路、局部电极加热电路和前列腺电极加热电路;其中左脚电极加热电路由电阻R10-R11 MOS管Q3和所述第一电加热丝S1组成;所述MOS管Q3的栅极通过电阻R11接所述单片机U1的输出端OUT3,MOS管Q3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电加热丝S1接在+24V与MOS管Q3的漏极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时间报警电路,所述时间报警电路由晶体管Q8、蜂鸣器FQ和电阻R20-R21组成;晶体管Q8的基极经电阻R21接所述单片机U1的输出端BELL,蜂鸣器FQ接在晶体管Q8的发射极与地之间,晶体管Q8的集电极接VCC,电阻R20接在晶体管Q8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液晶显示电路,所述液晶显示电路由液晶显示屏LCD1和电阻R4-R5组成;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的输入端接所述单片机U1的相应输出端,电阻R4与电阻R5串联后接在VCC与地之间,液晶显示屏LCD1的3脚接电阻R4与R5的节点,液晶显示屏LCD1的2脚和19脚接VCC,液晶显示屏LCD1的1脚、18脚、20脚分别接地;所述液晶显示屏的型号为QC12864B。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后背阵列电极片使用时固定在一件衬衣上,后背阵列电极片上的颈部电极、左、右肩部阵列电极、背部阵列电极分别对准身体上的相应部位,按摩颈部、左、右肩、背部和腰部时,由单片机控制相应的继电器工作,不需要用户更换电极的位置,极大的方便了用户使用。

(2)按摩脚部和腿部时,左、右脚自动接通按摩脉冲,脉冲电流流经两腿和脚部,按摩效果好。

(3)按摩背部、脚部、局部和前列腺时,双脚自动接按摩脉冲的一个输出端,而按摩脉冲的另一个输出端接背部或腹部或局部或前列腺,脉冲电流流经路线长,对疏通经络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4)左、右脚电极片、腹部电极片、局部电极片和前列腺电极均具有加热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理疗效果。

(5)电极种类多,用户根据不同的需要,使用不同的电极,大大方便了用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存储器电路原理图。

图4为液晶显示电路原理图。

图5为按键单元电路原理图。

图6为串转并及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继电器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8按摩脉冲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9为左脚电极切换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0为电极加热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1为时间报警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2为左脚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后背阵列电极片的主视图。

图14为为图13的后视图。

图15为脚部阵列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局部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前列腺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17中,1左脚电极片、2右脚电极片、3后背阵列电极片、4腹部阵列电极片、5局部电极片、6前列腺电极;

1-1绝缘橡胶底层、1-2导电橡胶表面层、1-3圆形导电橡胶凸台、1-4左脚电极接线柱、1-5第一电加热丝S1接线柱、1-6鞋带;

3-1绝缘衬片、3-2导电基片、3-3按扣式插头、3-4排式插头、3-5导线、3-6导电橡胶凸头;

4-1绝缘橡胶层、4-2绝缘基片、4-3四个片式导电单元的接线柱、4-4第三电加热丝S3的接线柱;

5-1绝缘橡胶上层、5-2导电橡胶下层、5-3片式导电单元的接线柱、5-4第四电加热丝S4的接线柱;

6-1电加热丝骨架、6-2导电橡胶电极层、6-3导电橡胶电极层接线插孔、6-4第五电加热丝S5的接线插孔;

S1为第一电加热丝、S5为第五电加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17所示的实施例可知,它包括控制器、按键单元和存储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按摩脉冲驱动电路、左脚电极切换电路、后背及腹部电极选择电路、左脚电极片1、右脚电极片2、后背阵列电极片3和腹部阵列电极片4;所述按摩脉冲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输出端;所述按摩脉冲驱动电路的输出端OUTZ和OUTF接所述左脚电极切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左脚电极片1接所述左脚电极切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右脚电极片2直接接所述按摩脉冲驱动电路的输出端OUTZ;

存储器电路由EEPROM芯片U2、电阻R2-R3组成,所述EEPROM芯片的型号为AT24C02。

所述后背及腹部电极选择电路由串转并及驱动电路、继电器群电路组成;所述串转并及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接控制器的相应输出端;所述串转并及驱动电路的一个输出端控制左脚电极切换电路的控制端,其余的输出端控制所述继电器群电路的控制端;所述继电器群电路的输入端接所述按摩脉冲驱动电路的输出端OUTF;所述继电器群电路的输出端分别接所述后背阵列电极片3和腹部阵列电极片4。

所述控制器由单片机U1及其外围元件电阻R1、电容C1-C3和晶体Y1组成;电阻R1和电容C3组成复位电路,晶体Y1和电容C1-C2组成晶振电路,所述单片机U1的型号为STC15F。单片机U1的OUT1、OUT2输出为方波信号。OUT3-OUT7分别输出方波信号。

所述按键单元为由薄膜按键AN1-AN16组成的4×4矩阵键盘,所述矩阵键盘接所述单片机U1的KEY0-KEY7。

所述薄膜按键AN-AN16分别对应以下功能按键:

“强度(+)”按键,“强度(-)”按键,“时间(+)”按键,“时间(-)”按键,“温度(+)”按键,“温度(-)”按键,“颈部”按键,“左肩”按键,“右肩”按键,“背部”按键,“腰部”按键,“腹部”按键,“局部/前列腺”按键,“腿部/脚部”按键,“暂停”按键,“开始/停止”按键。

所述串转并及驱动电路由5片串转并芯片U3-U7和5片驱动芯片U8-U12组成,5片串转并芯片U3-U7级联输出40路并行信号,所述40路并行信号分别经驱动芯片U8-U12输出40路继电器控制信号SW1-SW40,所述串转并芯片U3-U7的型号为74HC595,所述驱动芯片U8-U12的型号为ULN2803。

所述继电器群电路为由继电器J1-J37组成的37支电路,所述37支电路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一支电路由继电器J1组成,继电器J1的线圈接在VCC与继电器控制信号SW1之间,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接在所述按摩脉冲驱动电路的输出端OUTF与继电器J1的输出端F1之间;

所述37支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为F1-F37。

所述按摩脉冲驱动电路由MOS管Q1-Q2、电阻R6-R9和变压器T1组成,MOS管Q1-Q2的栅极分别经电阻R7和电阻R8接所述单片机U1的输出端OUT1和OUT2,变压器T1的初级分别接MOS管Q1、Q2的漏极,MOS管Q1-Q2的源极分别接地,变压器T1的次级一端为所述按摩脉冲驱动电路的输出端OUTF,其另一端为所述按摩脉冲驱动电路的输出端OUTZ;变压器T1的初级中心抽头接+24V;电阻R6和R9分别为信号OUT1和OUT2的下拉电阻。

所述左脚电极切换电路由继电器J38组成;继电器J38的线圈接在VCC与所述继电器控制信号SW38之间;继电器J38的动触点J38-3接左脚电极片1,继电器J38的常闭触点J38-2接所述按摩脉冲驱动电路的输出端OUTZ,继电器J38的常开触点J38-1接所述按摩脉冲驱动电路的输出端OUTF。

所述左脚电极片1、右脚电极片2的结构相同,所述左脚电极片1为鞋底形状,它包括绝缘橡胶底层1-1、导电橡胶表面层1-2和位于两层之间的第一电加热丝S1;在所述导电橡胶表面层1-2上设有与脚底面相接触的圆形导电橡胶凸台1-3。

所述后背阵列电极片3包括绝缘衬片3-1、位于绝缘衬片3-1上的颈部电极、左肩部阵列电极、右肩部阵列电极、背部阵列电极和排式插头3-4;所述颈部电极为1个片式导电单元,所述片式导电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绝缘衬片3-1上的导电基片3-2、均布在导电基片3-2上的按扣式插头3-3、与按扣式插头3-3相连接的位于所述绝缘衬片3-1的另一面的导电橡胶凸台3-6;所述颈部电极通过导线3-5和所述排式插头3-4与继电器群电路的输出端F1相连接;

所述左肩部阵列电极与右肩部阵列电极的结构相同,其中左肩部阵列电极由2个所述片式导电单元组成,左肩部阵列电极的2个片式导电单元分别通过导线和所述排式插头3-4与继电器群电路的输出端F2-F4相连接;右肩部阵列电极的2个片式导电单元分别通过导线和所述排式插头3-4与继电器群电路的输出端F5-F7相连接;

所述背部阵列电极为由所述片式导电单元组成的矩阵,所述矩阵的列数为3列,行数为8行;所述矩阵中的片式导电单元分别通过导线和排式插座3-4接继电器群电路的输出端F8-F31。

所述腹部阵列电极片4为圆片形状,它包括绝缘橡胶层4-1、绝缘基片4-2、位于绝缘基片4-2上的所述片式导电单元、位于绝缘橡胶层4-1和绝缘基片4-2之间的第三电加热丝S3;位于绝缘基片4-2上的片式导电单元为4个,所述4个片式导电单元通过馈线和馈线接头分别接继电器群电路的输出端F32-F35。

所述电脑按摩器还包括局部电极片5和前列腺电极6;所述局部电极片5为长方形,它包括绝缘橡胶上层5-1,导电橡胶下层5-2、位于绝缘橡胶上层5-1和导电橡胶下层5-2之间的第四电加热丝S4;所述导电橡胶下层5-2与继电器群电路的输出端F36相连接;

所述前列腺电极6包括电加热丝骨架6-1,绕在电加热丝骨架6-1上的第五电加热丝S5以及包围在电加热丝骨架6-1周壁上的导电橡胶电极层6-2,所述导电橡胶电极层6-2与所述继电器群电路的输出端F36相连接,所述电加热丝骨架6-1为圆柱形。

前列腺电极6与局部电极片5共用一个连接插头。

所述电脑按摩器还包括电极加热电路,所述电极加热电路由5路结构相同的电路组成,5路电极加热电路为:左、右脚电极加热电路,腹部电极加热电路、局部电极加热电路和前列腺电极加热电路(上述电极加热电路中电加热丝分别为S1-S5,其中第二电加热丝S2至第四电加热丝S4在图中未标出);其中左脚电极加热电路由电阻R10-R11 MOS管Q3和所述第一电加热丝S1组成;所述MOS管Q3的栅极通过电阻R11接所述单片机U1的输出端OUT3,MOS管Q3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电加热丝S1接在+24V与MOS管Q3的漏极之间。电极加热电路中的MOS管均工作在开关状态。

前列腺电极加热电路由MOS管Q7、电阻R18-R19,第五电加热线S5组成。

所述电脑按摩器还包括时间报警电路,所述时间报警电路由晶体管Q8、蜂鸣器FQ和电阻R20-R21组成;晶体管Q8的基极经电阻R21接所述单片机U1的输出端BELL,蜂鸣器FQ接在晶体管Q8的发射极与地之间,晶体管Q8的集电极接VCC,电阻R20接在晶体管Q8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

所述电脑按摩器还包括液晶显示电路,所述液晶显示电路由液晶显示屏LCD1和电阻R4-R5组成;所述液晶显示屏LCD1的输入端接所述单片机U1的相应输出端,电阻R4与电阻R5串联后接在VCC与地之间,液晶显示屏LCD1的3脚接电阻R4与R5的节点,液晶显示屏LCD1的2脚和19脚接VCC,液晶显示屏LCD1的1脚、18脚、20脚分别接地;所述液晶显示屏的型号为QC12864B。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一、选择腿部/脚部按摩:

按下“腿部/脚部”按键,左脚电极切换电路中的继电器J38工作(见图9),左脚电极片1接OUTF,由于右脚电极片2接所述输出端OUTZ,因此按摩脉冲电流经左脚、左腿、右腿、右脚进行按摩。

此时,若接通左、右脚电极加热电路,第一电加热丝S1和第二电加热丝S2分别把左、右脚电极加热,在按摩的同时,对左、右脚进行加热。

二、选择颈部按摩:

按下“颈部”按键,左脚电极切换电路中的继电器J38不工作,这时左脚电极片1与右脚电极片2均接所述输出端OUTZ,而继电器群电路中的继电器J1工作,其常开触点J1-1闭合,其输出端F1与所述输出端OUTF接通(即颈部电极接通所述输出端OUTF),这时按摩脉冲电流经两脚、两腿流至颈部。

选择其它部分按摩(左肩、右肩、背部、腰部、腹部、局部、前列腺)的工作过程与选择“颈部”按键相同。不同的是按摩部位不同,局部按摩时,把局部电极片5放在需要按摩的部位;按摩前列腺时,将前列腺电极6放在前列腺下方用两腿夹住即可。

在按摩过程中,可根据使用者的感受,自行调节强度、温度和时间参数。按摩时间到,时间报警电路中的蜂鸣器FQ发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