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引流减压套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8061阅读:9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胃肠外科领域,具体是一种肠梗阻引流减压套管装置。



背景技术: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为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呕吐、腹胀及排气排便停止。小肠减压是基础疗法中治疗肠梗阻的主要措施之一,目的:(1)是减少肠道内积留的气体、液体,减轻肠腔膨胀,有利于肠壁血液循环的恢复,减少肠壁水肿;(2)使某些部分梗阻的肠袢因肠壁肿胀而继发的完全肠梗阻得以缓解,也可使某些扭曲不重的肠袢得以复位;(3)减轻腹内压,改善因膈肌抬高而导致的呼吸与循环障碍;(4)使部分肠梗阻病人通过小肠减压减轻、甚至解除腹胀,为腹腔镜微创手术创造腹部操作空间的条件。目前使用的小肠减压管,头端的引流孔细小,很容易出现块状的肠内容物堵塞导管的情况,使其不能充分引流,影响减压效果,而目前使用的线条样导丝也不能解决导管堵塞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肠梗阻引流减压套管装置,它能克服现有小肠引流导管易堵塞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一种肠梗阻引流减压套管装置,包括气囊管、导丝、导管、气囊、可收缩梭形头、打气腔以及导丝腔,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

所述气囊管与气囊连接,气囊管位于导管内,通过气囊管向气囊内注入气体,导丝通过导丝腔引入与可收缩梭形头连接,在导管内时,可收缩梭形头收缩,当穿出导管时,可收缩梭形头自动膨胀开,起到过滤粗大的肠内容物、避免导管堵塞的作用,以及将导管内堵塞物清理出导管的作用,气囊附着于导管头端,通过肠道蠕动推进球囊,带动导管在肠道内不断向前移动。

所述导管长度2~4米,粗4~6mm,根据性别及年龄阶段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型号。

所述与导管相匹配的导丝长度较导管略长。

所述可收缩梭形头由一根主体钢丝与外周多根可收缩弹性钢丝装配而成。

所述可收缩梭形头长2~4cm。

所述气囊管与打气腔连接。

本实用新型突出的技术效果在于:

与现有引流导管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梭形头过滤粗大的肠内容物、避免导管堵塞,同时可以将导管内堵塞物充分清理出导管,避免了现有导管较易堵塞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肠梗阻引流减压套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气囊管1、导丝2、导管3、气囊4、可收缩梭形头5、打气腔6、导丝腔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肠梗阻引流减压套管装置,包括气囊管1、导丝2、导管3、气囊4、可收缩梭形头5、打气腔6以及导丝腔7,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

所述气囊管1与气囊4连接,气囊管1位于导管3内,通过气囊管1向气囊4内注入气体,导丝装置由导丝2和可收缩梭形头5构成,导丝2通过导丝腔7引入与可收缩梭形头5连接,在导管3内时,可收缩梭形头5收缩,当穿出导管时,可收缩梭形头5自动膨胀开,起到过滤粗大的肠内容物、避免导管堵塞的作用,以及将导管内堵塞物清理出导管的作用,气囊4附着于导管3头端,通过肠道蠕动推进球囊,带动导管在肠道内不断向前移动。

所述导管3长度2~4米,粗4~6mm,根据性别及年龄阶段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型号。

所述与导管3相匹配的导丝2长度较导管略长。

所述可收缩梭形头5由一根主体钢丝与外周多根可收缩弹性钢丝装配而成。

所述可收缩梭形头5长2~4cm。

所述气囊管1与打气腔6连接。

所述肠梗阻引流减压套管装置工作原理及过程:

病人平卧位或半卧位,置管前可局部表面麻醉患者鼻腔及咽喉部,或者全身麻醉下,充分润滑导管3,经患者鼻腔缓慢插入导管3至胃腔内,接着经患者口腔导入胃镜,通过胃镜把导管3送入到十二指肠水平部,然后给球囊4打气,导管3接负压引流器。引流期间注意观察导管3是否通畅,如果出现堵塞,使用可收缩梭形头5,从导丝腔7缓慢置入导丝2,当导丝2穿出导管3后,可收缩梭形头5自动膨胀开,导管3通畅后缓慢退回导丝2和可收缩梭形头5至导管3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