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矫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7008阅读:877来源:国知局
脚趾矫正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为提供一种脚趾矫正装置,特别是指一种使用轻松舒适且便于行走的脚趾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脚趾外翻是一种常见的畸形足病症,视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不同,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使用者无法行走,造成使用者于生活上极大的不便,故患者大多在症状变严重前先进行就医,照医生指示配戴现有固定型矫正装置。

而现有固定型矫正装置主要包含有一块布料,且于布料上特定位置缝合数个魔鬼毡,并于布料内装设有一铁片,当使用时借由魔鬼毡让布料能卷绕固定患者脚掌及患者脚趾,且让铁片固定于患者脚部内侧处,借此,让铁片以患者脚部内侧为基础笔直延伸于患者脚趾侧处,并由魔鬼毡对患者脚部往铁片方向施压,施压产生的反向力则由铁片传递给患者脚部承受,以确保铁片不会位移,进而达到矫正患者脚趾的目的。

但是行走时除了要抬起膝盖外,同时要弯折脚趾关节才能够正常顺畅的行走,不过使用现有固定型矫却会发生铁片限制患者脚趾无法弯折的事情,导致患者行走不便。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申请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故,本申请人有鉴于上述缺失,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设计出此种使用轻松舒适且便于行走的脚趾矫正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脚趾矫正装置,其能够自然的走路;穿戴简易舒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脚趾矫正装置,包括有一挠性本体,且挠性本体相对两端处界定有至少一定位组件,并挠性本体异于定位组件侧处界定有至少一延伸部,而延伸部背离定位组件侧处界定有至少一第一固定组件,且延伸部及挠性本体上共同设置有至少一第一支撑装置,并第一支撑装置具有至少一第一转轴部;当穿戴本实用新型时将挠性本体接近使用者足部,以及让延伸部靠近使用者趾部,且由定位组件将挠性本体固定于使用者足部上,并由第一固定组件来固定使用者趾部,同时让第一转轴部与使用者趾关节位置对齐,以及透过第一固定组件与第一支撑装置的配合,对使用者趾部往第一支撑装置方向持续施压,进而达到矫正使用者趾部的功效,另当使用者欲行走时,因第一转轴部与使用者趾关节位置对齐,所以维持于施压的状态下仍可供使用者趾关节自由弯曲不受限制,借由上述技术,可针对现有固定型矫正装置所存在的妨碍行走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使用轻松舒适且便于行走的实用进步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能够自然的走路;穿戴简易舒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1A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层次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卷绕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穿戴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行走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穿鞋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穿戴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行走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1a 挠性本体

11、11a 定位组件

111 接合部

112 对接部

12 软质垫体

13 散热层

131 孔洞

2 延伸部

21 第一固定组件

211 第一连接部

212 第一结合部

3 第一支撑装置

31 第一转轴部

4a 辅助装置

41a 挠性承载件

42a 第二固定组件

421a 第二连接部

422a 第二结合部

43a 第二对接部

5a 第二支撑装置

51a 第二转轴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展开示意图、层次示意图、及结构卷绕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挠性本体1、至少一定位组件11、至少一延伸部2、至少一第一固定组件21、及至少一第一支撑装置3,而挠性本体1包含有至少一具橡胶材质的散热层13,且散热层13上形成有数个孔洞131以提升散热效果。

而定位组件11界定于挠性本体1相对的两端处,且供挠性本体1与使用者足部配合固定,并定位组件11包含有至少一界定于挠性本体1端处的接合部111,以及至少一界定于挠性本体1与接合部111相对端处的对接部112,而对接部112供与接合部111连结固定,且对接部112及接合部111可包含魔鬼毡或黏扣带其中之一。

而延伸部2界定于挠性本体1异于定位组件11的侧处,且第一固定组件21界定于延伸部2背离定位组件11的侧处,并供延伸部2与使用者趾部配合固定,而第一固定组件21包含有至少一界定于延伸部2上背离挠性本体1侧处的第一连接部211,以及至少一界定于延伸部2与第一连接部211相对侧处的第一结合部212,且第一结合部212供与第一连接部211连结固定,并第一结合部212及第一连接部211可包含魔鬼毡或黏扣带其中之一。

而第一支撑装置3两端分别设于挠性本体1与延伸部2上以提供支撑使用者趾部,且第一支撑装置3具有至少一第一转轴部31,并第一转轴部31与使用者趾关节位置配合以供使用者趾关节自由活动。

此外,挠性本体1一侧与第一转轴部31位置对应处具有至少一软质垫体12,另,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实施态样,其态样不设限于此。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展开示意图、层次示意图、结构卷绕示意图、穿戴示意图、行走示意图、及穿鞋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挠性本体1接近使用者足部,以及将延伸部2接近使用者趾部,且使第一支撑装置3一端位于使用者足部侧处,另端位于使用者趾部侧处,并令第一转轴部31位于使用者趾关节侧处。

然后把挠性本体1包覆使用者足部且操作定位组件11将对接部112与接合部111连结固定,并操作第一固定组件21包覆使用者趾部,以及让第一结合部212与第一连接部211连结固定便完成穿戴,故穿戴相当简单迅速方便,而第一固定组件21会将使用者趾部与第一支撑装置3连结固定,且对使用者趾部施加一往第一支撑装置3方向的拉力,借此达到矫正趾部外翻的目的,同时透过散热层13及其孔洞131让使用者配戴更为凉爽舒适。

另当使用者行走时因为第一转轴部31与使用者趾关节位置配合,所以第一支撑装置3一端能以第一转轴部31为中心随着使用者趾关节摆动,但仍可持续施加矫正所需的拉力,达到便于行走的优点,且借由软质垫体12避免本实用新型与使用者磨擦造成疼痛,亦得直接配戴着挠性本体1及延伸部2穿戴鞋子。

请参阅图6至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穿戴示意图、及行走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大致相同,差异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增加了至少一辅助装置4a。

而辅助装置4a得配合设置于挠性本体1a上,且辅助装置4a包含有一挠性承载件41a、至少一界定于挠性承载件41a端处的第二固定组件42a、至少一界定于挠性承载件41a背离第二固定组件42a端处的第二对接部43a、及至少一设于挠性承载件41a上的第二支撑装置5a,并第二固定组件42a供将挠性承载件41a与使用者趾部配合固定,而第二固定组件42a包含有至少一界定于挠性承载件41a背离挠性本体1a侧处的第二连接部421a,以及界定于挠性承载件41a上与第二连接部421a相对侧处的第二结合部422a,且第二结合部422a供与第二连接部421a连结固定,并第二结合部422a及第二连接部421a可包含魔鬼毡或黏扣带其中之一,而第二支撑装置5a供进行支撑且具有至少一第二转轴部51a,并第二转轴部51a与使用者趾关节位置配合。

欲使用辅助装置4a时是先如前实施例所述设置挠性本体1a,且把第二对接部43a设置于挠性本体1a上,让第二支撑装置5a位于使用者趾部侧处,及使第二转轴部51a位于使用者趾关节侧处,然后操作第二固定组件42a包覆使用者趾部,令第二结合部422a与第二连接部421a连结固定,并由定位组件11a固定辅助装置4a,所以可透过第二固定组件42a与第二支撑装置5a相配合对使用者趾部施加拉力,达到矫正使用者趾部的效果,此外,当使用者行走时则是透过第二转轴部51a,让使用者可自然的弯曲使用者趾关节行走,达到同时矫正复数使用者趾部的目的。

是以,本实用新型的脚趾矫正装置为可改善现有的技术关键在于:

一、借由定位组件11、延伸部2、第一固定组件21、及第一支撑装置3相配合,令本实用新型达到使用轻松舒适且便于行走的实用进步性。

二、借由辅助装置4a及第二支撑装置5a相配合,令本实用新型达到同时矫正数个使用者趾部的实用进步性。

三、借由散热层13及孔洞131令本实用新型达到配戴凉爽舒适的实用进步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实用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