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环形电截囊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7529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ZK环形电截囊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卫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形电截囊器。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白内障手术中的撕囊或截囊器械及方法主要有:撕囊镊、截囊针、电截囊针、飞秒激光辅助撕囊等,前三者主要靠手术完成,虽然技术相对简单,实用性较强,当受术者经验等主客观因素印象,个体差异较大,不能保证每次撕囊或截囊都标准无误,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病例,可能会因为技术问题导致前、后囊撕裂,产生严重并发症。飞秒激光可以将保证每次撕囊精准无误,但投入设备昂贵,对手术室环境较高,且收费高昂。

前囊口的直径、居中性、规则性对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控制、人工晶状体的选择已经术后视觉效果有着较为关键影响。若前囊口过小术中操纵过程中容易撕裂囊膜,术后容易引起前囊皱缩综合症,引起一系列术后问题。若前囊口过大,容易伤及悬韧带,引起悬韧带断裂,影响IOL的植入方式及术后IOL的居中性,并可能引起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的半脱位、脱位。前囊口的居中性及规则程度对IOL的位置有一定影响,可能引起IOL的偏位。一些高端的IOL,比如多焦渐进式IOL、三焦点IOL等,对前囊口的直径、居中性以及规则程度要求较高,任何偏差都可能影响术后视觉效果。飞秒激光确保撕囊的各项指标准确,但由于费用、设备限制很难在基层医院开展,受众范围较小,很难让绝大多数白内障患者收益。本发明实施例可同时保持撕囊的精准性,成本低廉,并对设备要求较低,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造福大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形双极电截囊器,用于白内障手术过程中撕囊步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精准无误的完成环形撕囊,并且可保证前囊口的直径、居中度以及标准的圆形。节约时间,对术者技术要求较低,对于成熟期或者过熟期白内障等一些复杂病例也可迅速准确完成预定计划的截囊过程,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并且此发明实施例造假低廉,兼容性好,所需配套设备价格低廉,可以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环形电截囊器包括可移动环形截囊圈、电截囊器手柄、截囊圈复进钮、连接线。

可移动环形截囊圈前端为可收缩展开的环形金属圈,后段为复进杆,复进杆为绝缘材料制成,其内有导线通过,导线前段与环形截囊圈相连,后端与电截囊器手柄后端的连接线接口相连,保证电流电凝的电流可以到达环形截囊圈。环形截囊圈与复进杆的连接处为环形截囊圈短臂,连接处存在一定角度的,从而保证环形截囊圈可以完全帖服于晶状体前囊膜表面,以确保截囊的完整性。复进杆的后端与截囊圈复进钮相连。在使用前或不使用时可移动环形截囊圈存在收缩状态,并与复进杆一起隐藏在电截囊器手柄中,当使用时,可以通过向前推动截囊圈复进钮,将可移动环形截囊圈推出电截囊器手柄前端,同时可移动环形截囊圈展开成圆环状。使用完毕后,可以通过向后推动截囊圈复进钮,将可移动环形截囊圈收入电截囊器手柄前端内(一次性产品中不需要设计回收功能)。电截囊器手柄前端为插入眼内段,直径约为16-20mm,其前端存在开口,可移动环形截囊圈通过此开口伸出电截囊器手柄,进入眼内并自动展开呈圆环形。电截囊器手柄后端为连接线接口,电截囊器手柄内存在一个空腔,可移动环形截囊圈及复进杆可隐藏其内。空腔在电截囊器手柄中部有存在一个与手柄纵轴平行的开口,为截囊圈复进钮复进轨道。截囊圈复进钮由钮状部件和连接杆构成,钮状部件位于电截囊器手柄的外侧,连接杆位于电截囊器手柄上的复进轨道内,外端与钮状部件相连,内端与隐藏在电截囊器手柄内部空腔中的可移动环形截囊圈复进杆的后端。推动截囊圈复进钮即可使可移动环形截囊圈伸出电截囊器手柄前端开口。连接线一端与电截囊器手柄后端的连接口相连,另一端与电凝仪器或者与超声乳化仪等设备上的电凝接口相连,与手柄后端连接的接口为统一设计的标准接口,与仪器连接的接口可根据仪器的型号设计多种接口,以便于兼容多种仪器。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使用可记忆金属丝制作可移动环形截囊圈的环形截囊圈,在使用前为收缩状态隐藏于电截囊器手柄内的空腔内,通过截囊圈复进钮复进进入眼内时,可展开为标准的圆环型,圆环直径额定,撕囊位置可有术者手动调节,将截囊圈贴附于前囊膜表面中心,保证截囊圈与前囊膜紧密贴合,开启电凝,截除前囊膜,通过双极电切方式截囊,具有迅速、精准、并发症小的优点。由于环形截囊圈的延展性,当截囊完成,撤出眼外时也不会导致切口扩大。

附图说明:

图1 环形电截囊器正面图(截囊圈展开状态)

图2截囊圈展开状态侧面图(仅展示环形电截囊器前端)

图3截囊圈收缩状态(仅展示环形电截囊器前端)

图中

1环形截囊圈

2环形截囊圈短臂

3 复进杆

4电截囊器手柄前端

5电截囊器手柄主体

6电截囊器手柄空腔

7截囊圈复进钮钮状部

8截囊圈复进钮复进轨道

9导线

10电截囊器手柄连接线接口

11连接线手柄接口端

12连接线线体

13连接线电凝仪接口端

14截囊圈复进钮连接杆

可移动环形截囊圈由1环形截囊圈、2环形截囊圈短臂、3 复进杆、9导线组成,电截囊器手柄由4电截囊器手柄前端、5电截囊器手柄主体、6电截囊器手柄空腔、8截囊圈复进钮复进轨道、电截囊器手柄连接线接口构成,截囊圈复进钮由7截囊圈复进钮钮装部、14截囊圈复进钮连接杆构成,连接线由11连接线手柄接口端、12连接线线体、13连接线电凝仪接口端构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参见图1,可移动环形截囊圈由1环形截囊圈、2环形截囊圈短臂、3 复进杆、9导线组成,1环形截囊圈与3复进杆间通过2环形截囊圈短臂形成一定的角度,以便于1环形截囊圈更好的贴附于晶状体前囊表面,9导线前端通过3 复进杆与2环形截囊圈短臂相连,9导线后端与10电截囊器手柄连接线接口相连,使用时电流通过9导线到达1环形截囊圈从而完成电凝截囊。电截囊器手柄由4电截囊器手柄前端、5电截囊器手柄主体、6电截囊器手柄空腔、8截囊圈复进钮复进轨道、10电截囊器手柄连接线接口构成,未使用时可移动环形截囊圈隐藏于6电截囊器手柄空腔内, 4电截囊器手柄前段存在开口,1环形截囊圈、2环形截囊圈短臂及3 复进杆前段可通过此开口伸出6电截囊器手柄空腔并展开,8截囊圈复进钮复进轨道存在于5电截囊器手柄主体一侧,截囊圈复进钮可沿8截囊圈复进钮复进轨道滑动,从而控制可移动环形截囊圈的移动。10电截囊器手柄连接线接口在5电截囊器手柄主体的尾部,9导线通过10电截囊器手柄连接线接口与11连接线手柄接口端相连接。截囊圈复进钮由7截囊圈复进钮钮装部、14截囊圈复进钮连接杆构成,7截囊圈复进钮钮状部位于5电截囊器手柄主体外,14截囊圈复进钮连接杆位于8截囊圈复进钮复进轨道内,7截囊圈复进钮钮状部通过14截囊圈复进钮连接杆与3 复进杆后段相连,通过推动7截囊圈复进钮钮状部可控制可移动环形截囊圈的移动。连接线由11连接线手柄接口端、12连接线线体、13连接线电凝仪接口端构成。11连接线手柄接口端与10电截囊器手柄连接线接口连接,此连接为插拔式,使用时将11连接线手柄接口端插入10电截囊器手柄连接线接口内,13连接线电凝仪接口端可插入相关电凝仪器的接口中,12连接线线体连接11连接线手柄接口端与13连接线电凝仪接口端。

使用时,按照图1所示,连接10电截囊器手柄连接线接口及11连接线手柄接口端,13连接线电凝仪接口端需与相应得电凝设备相连,将处于图3状态的4电截囊器手柄前端插入手术切口中,推动7截囊圈复进钮钮状部,使1环形截囊圈、2环形截囊圈短臂及3 复进杆前段可通过4电截囊器手柄前端的开口进入眼内,如图1及图2所示,通过手动调节1环形截囊圈的位置,使得1环形截囊圈位于晶状体前囊膜中心位置,并紧密贴附于晶状体前囊膜表面,打开电凝,完成截囊。截囊完毕后,可通过回推7截囊圈复进钮钮状部,将1环形截囊圈回收入6电截囊器手柄空腔内,再将4电截囊器手柄前端撤出手术切口外;也可直接将1环形截囊圈、2环形截囊圈短臂、3 复进杆前段及4电截囊器手柄前端撤出手术切口外,由于1环形截囊圈由弹性极好的金属丝构成,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因此不会对切口造成损害。因此,反复使用的环形电截囊器可设计环形截囊圈的回收功能,而一次性使用的环形电截囊器不必设计1环形截囊圈的回收功能,也可顺利将环形截囊圈撤出眼外而不产生额外损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