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楼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7892阅读:10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爬楼轮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助行和助残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爬楼轮椅。



背景技术:

轮椅是年老体弱者以及下肢伤残者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随着无障碍设施的增多,轮椅使用者的活动范围逐步加大,但楼梯却使轮椅受到很大限制,介于此,一种爬楼轮椅应运而生,爬楼轮椅按其传动方式可分为:星轮式、履带式和步进支撑式,星轮式爬楼轮椅的各个小轮可以绕各自的轴线自转,又可以随着系杆一起绕中心轴公转,平地行走各小轮自转,爬楼梯时各小轮公转,实现爬楼梯的功能,但目前无论是Y型、十字型还是五星型,在爬行中容易出现错位打滑现象,一旦出现打滑将难以控制,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具有防滑功能的爬楼轮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爬楼轮椅,包括轮椅架、爬楼装置和行星轮,所述爬楼装置置于所述轮椅架底部,所述爬楼装置包括与所述轮椅架固定连接的两块竖挡板,中转轴、支撑脚转轴和行星轮转轴贯穿两块所述竖挡板,所述中转轴置于两条所述支撑脚转轴的中间,所述支撑脚转轴两端套有所述行星轮转轴,其中一条所述支撑脚转轴与所述中转轴之间设有爬楼驱动电机,所述爬楼驱动电机上设有齿轮甲,所述爬楼驱动电机下设有横挡板,所述横挡板与所述竖挡板固定连接,另一条所述支撑脚转轴与所述中转轴之间设有左驱动电机和右驱动电机,所述左驱动电机和所述右驱动电机下分别设有所述横挡板,所述左驱动电机和右驱动电机分别与自转轮连接,所述中转轴上由右至左分别设有双联链轮乙、双联链轮甲、齿轮乙和双联链轮丙,所述齿轮乙与所述齿轮甲啮合,两条所述支撑脚转轴上依次设有链轮戊和链轮己,所述双联链轮甲通过链条与所述链轮戊、链轮己连接,四条所述行星轮转轴上分别设有链轮甲、链轮乙、链轮丙和链轮丁,所述双联链轮乙通过链条与所述链轮乙、链轮丙连接,所述双联链轮丙通过链条与所述链轮甲、链轮丁连接,所述行星轮包括连接杆、旋转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所述行星轮转轴,另一端连接自转轮,所述旋转杆一端连接所述支撑脚转轴,另一端通过连接球嵌入卡槽连接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部连接支撑板。

在上述爬楼轮椅中,进一步的,所述自转轮为三个。

在上述爬楼轮椅中,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脚转轴的旋转速度是所述行星轮转轴的旋转速度的三倍。

在上述爬楼轮椅中,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杆长度小于楼梯高度。

在上述爬楼轮椅中,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直径小于所述旋转杆的直径。

在上述爬楼轮椅中,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为弧状,所述支撑板下设有防滑垫。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有支撑板,支撑板底部设有防滑垫,在轮椅上下楼梯时可有效防止错位打滑的现象出现,极大的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杆与旋转杆通过连接球连接,可保证行星轮在爬楼过程不受影响,同时在旋转杆内设有卡槽,保证支撑杆与旋转杆呈竖直方向时,支撑杆可嵌入卡槽内,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3、利用电机驱动轮椅自动行走,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传动件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行星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行星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爬梯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爬梯示意图。

图中:

1.轮椅架、2.爬楼装置、21.竖挡板、22.中转轴、23.支撑脚转轴、24.行星轮转轴、251.左驱动电机、252.右驱动电机、26.爬楼驱动电机、27.横挡板、281.齿轮甲、282.链轮甲、283.链轮乙、284.链轮丙、285.链轮丁、286.齿轮乙、287.链轮戊、288.链轮己、291.双联链轮甲、292.双联链轮乙、293.双联链轮丙、294.链条、3.行星轮、301.连接杆、302.自转轮、303.卡槽、304.连接球、305.支撑杆、306.支撑板、307.旋转杆、308.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爬楼轮椅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爬楼轮椅,包括轮椅架1、爬楼装置2和行星轮3,爬楼装置2置于轮椅架1底部,爬楼装置2包括与轮椅架1固定连接的两块竖挡板21,中转轴22、支撑脚转轴23和行星轮转轴24贯穿两块竖挡板21,中转轴22置于两条支撑脚转轴23的中间,支撑脚转轴23两端套有行星轮转轴24,其中一条支撑脚转轴23与中转轴22之间设有爬楼驱动电机26,爬楼驱动电机26上设有齿轮甲281,爬楼驱动电机26下设有横挡板27,横挡板27与竖挡板21固定连接,另一条支撑脚转轴23与中转轴22之间设有左驱动电机251和右驱动电机252,左驱动电机251和右驱动电机252下分别设有横挡板27,左驱动电机251和右驱动电机252分别与自转轮302连接,中转轴22上由右至左依次设有双联链轮乙292、双联链轮甲291、齿轮乙286和双联链轮丙293,齿轮乙286与齿轮甲281啮合,两条支撑脚转轴23上分别设有链轮戊287和链轮己288,双联链轮甲291通过链条294与链轮戊287、链轮己288连接,四条行星轮转轴24上分别设有链轮甲282、链轮乙283、链轮丙284和链轮丁285,双联链轮乙292通过链条294与链轮乙283、链轮丙284连接,双联链轮丙293通过链条294与链轮甲282、链轮丁285连接,行星轮3包括连接杆301、旋转杆307,连接杆301一端连接行星轮转轴24,另一端连接自转轮302,旋转杆307一端连接支撑脚转轴23,另一端通过连接球304嵌入卡槽303连接支撑杆305,支撑杆305底部连接支撑板306。

自转轮302为三个,支撑脚转轴23的旋转速度是行星轮转轴24的旋转速度的三倍,旋转杆307长度小于楼梯高度,支撑杆305的直径小于旋转杆307的直径,支撑板306为弧状,支撑板306下设有防滑垫308。

具体工作过程为:在平地行走时,行星轮3的三个自转轮302中有两个接触地面,左驱动电机251和右驱动电机252启动,控制自转轮302自转,实现前进或后退的功能,在爬楼时,左驱动电机251和右驱动电机252停止工作,爬楼驱动电机26启动,与爬楼驱动电机26相连的齿轮甲281转动,带动与齿轮甲281啮合的齿轮乙286转动,齿轮乙286带动中转轴22转动,中转轴22上设有的双联链轮乙292、双联链轮甲291和双联链轮丙293转动,双联链轮甲291通过链条294带动链轮乙283、链轮丙284转动,双联链轮乙292通过链条294带动链轮戊287、链轮己288转动,双联链轮丙293通过链条294带动链轮甲282、链轮丁285转动,链轮甲282、链轮乙283、链轮丙284和链轮丁285分别带动四条行星轮转轴24转动,链轮戊287、链轮丁288分别带动两条支撑脚转轴23转动,行星轮转轴24带动行星轮3转动,支撑脚转轴23带动旋转杆307转动,如图5、图6所示,在爬楼时,其中一个自转轮302与楼梯地面接触时,旋转杆307旋转至与支撑杆305处于同一直线的位置,受到力的作用,支撑杆305通过连接球304嵌入旋转杆307的卡槽303内,使结构稳定,起到支撑防滑的作用,防止由于行星轮3的不稳定引发的安全隐患,在下楼时,自转轮302由支撑杆305缓慢降至楼梯地面,防止冲击力过大,发生危险,起到缓冲防滑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设有支撑板,支撑板底部设有防滑垫,在轮椅上下楼梯时可有效防止错位打滑的现象出现,支撑杆与旋转杆通过连接球连接,可保证行星轮在爬楼过程不受影响,同时在旋转杆内设有卡槽,保证支撑杆与旋转杆呈竖直方向时,支撑杆可嵌入卡槽内,保证结构的稳定性,极大的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性。

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