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线捋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1934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线捋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心电图检测技术,特别是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线捋顺装置。



背景技术:

心电图机的胸导联线一般有6根,也有12根,这些导联线一般都比较长,在使用过程容易相互缠绕形成辫子,在作心电图时需将各根导联线捋顺,既不方便又延长检测时间,各导联线上的电极对应一定的检测部位,尽管导联线电极上有标识,但在操作时,稍有不慎,即有可能电极放置位置错误。专利号为201120089786.0的实用新型专利,为减轻检测医生的劳动强度,在检查床上分别设置下肢电极和上肢电极,取消了安放电夹和取下电夹的动作,节省时间,在检查床上设置支架,在此支架上设有两个挂钩,6根导联线分别挂在此挂钩上,由于将6根导联线分别挂在两个挂钩上,减少导联线相互缠绕现象,但在安放电极时仍需要仔细地加以分辨,容易产生电极放错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导联线不缠绕和电极不易安放位置错误的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线捋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线捋顺装置,包括导联线和导联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联线捋顺装置为一板,该板上设有与六根导联线插头相配的6个孔,导联线板固定在与心电图床连接的支架上,在所述6个导联线孔外的板上分别设有V1、V2、V3、V4、V5和V6的标识,用于左背后的导联电极为平板电极,此平板电极的端头设有与导联线端头的插头相配的孔。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导联线不缠绕和电极安放位置不易错的显著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有导联线捋顺装置的心电图床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板电极主视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如图1所示的技术方案,胸导联线捋顺装置为一板5,在此板上设置六个孔6,所述六个导联电极V1、V2、V3、V4、V5和V6的导联线4分别穿于上述六个孔中在此六个孔外的板表面上分别标出V1、V2、V3、V4、V5和V6的标识,供检测医师识别。所述六个孔的孔径与导联线线径相配,而导联电极大于所述孔径。导联线穿孔时,先将六根导联线上的导联线端头的插头从金属扣腕3上的孔中拔出来使导联电极与导联线分离后,把各导联线4分别穿于六个板孔中后,再将各导联线端头的插头分别插入各导电极金属扣腕的孔中,即组装完毕。

由于六个导联电极孔按V1、V2、V3、V4、V5和V6顺排列,不容易造成导联电极安放位置产生错误,并且孔处有导联电极标识,更不容易发生错位。由于导联线置于各自的孔中,各导联线不会产生缠绕,因而操作非常方便。

如果使用18导联心电图机时,胸导联线为12根,可在导联线捋顺板上制成12个孔,从右到左排列V5R、V4R、V3R、V1、V2、V3、V4、V5、V6、V7、V8和V9,12个孔,或者制成两个导联线捋顺板,各有6个导联线孔,其中一个导联线捋顺板上的6个孔从右到左排列V5R、V4R、V3R、V1、V2和V3六个孔,另一个导联线捋顺板上的6个孔从右到左排列V4、V5、V6、V7、V8和V9六个孔。上述导联线捋顺板5固定在心电图床1上的支架2上。

当需要作左背后心电图V7、V8和V9时,现有的金属扣腕和橡胶吸球式电极,这种结构的电极会造成被检查人员皮肤挤压伤害。为了克服此缺陷,采用平板电极7,在该平板电极的端头上设置与导联线端头的插头相配的孔8。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