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热量和湿度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1610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医用热量和湿度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热量和湿度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医用热量和湿度交换装置(HME)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医疗器械,主要使用在麻醉病人、ICU重症监护室病人等的医疗护理过程中。目前,当患者预期插管呼吸的时间少于72小时、在人工通气状态下插管呼吸的患者通常是通过在人工通气装置上加设一个热湿交换装置的方式对气体进行加温和加湿。热湿交换装置的运行是通过从患者呼出的气体中保留温度和湿度,并在下一次吸气阶段将大部分保留的温度和湿度给予患者。

常见的医用热量和湿度交换装置包括壳体和一对海绵滤芯。壳体包括管状的壳体本体以及用于将壳体本体与人体的气管插管连通的接口管,接口管设置在壳体本体的中间位置,一对海绵滤芯分别设置在壳体本体的两端。患者呼出的气体经过气管插管、接口管进入到壳体本体的内腔中,气体中携带的热量和水分分别被一对海绵滤芯吸收。在下一次吸气过程中,一对海绵滤芯中保存的湿度和温度进入到吸入气体中,改变了湿度和温度的吸入气体再进入到人体呼吸道内。

现有的医用热量和湿度交换装置在加热和加湿的效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加热和加湿效果的医用热量和湿度交换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医用热量和湿度交换装置,包括壳体和一对海绵滤芯;壳体包括管状的壳体本体,一对海绵滤芯分别设置在壳体本体的两端;其中,各海绵滤芯的整个外表面设有亲水涂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医用热量和湿度交换装置在一对海绵滤芯的表面设有亲水涂层,亲水涂层具有更好的锁水性能,同时也能更好地保留气体中的温度,从而提高了医用热量和湿度交换装置的加热和加湿效果;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医用热量和湿度交换装置的壳体本体在正对接口管的内壁表面设有分流部,从而能够将从接口管流入的患者所呼出的气体向壳体本体两端分流,使位于壳体本体两端的一对海绵滤芯所保留的温度和水分相对均匀,进而使进入到人体呼吸道内的吸入气体的温度和湿度也更加均匀,既改善了加热和加湿效果,也提高了患者的使用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医用热量和湿度交换装置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图2和图3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医用热量和湿度交换装置的不同角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医用热量和湿度交换装置包括壳体1和一对海绵滤芯2。

壳体1包括管状的壳体本体11,一对海绵滤芯2分别设置在壳体本体11的两端,各海绵滤芯2的整个外表面设有亲水涂层。由于亲水涂层具有更好的锁水性能,同时也能更好地保留气体中的温度,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医用热量和湿度交换装置的加热和加湿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管状的壳体本体11的中心通孔110的形状为椭圆形,各海绵滤芯2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各海绵滤芯2与壳体本体11的中心通孔110过盈配合。较佳的是,壳体本体11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止挡海绵滤芯2的止挡件3,止挡件3与壳体本体11相连接。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医用热量和湿度交换装置的壳体1包括用于将壳体本体11与人体的气管插管连通的接口管12,接口管12设置在壳体本体11的中间位置;壳体本体11在正对接口管12的内壁表面设有用于将从接口管12流入的气体向壳体本体11两端分流的分流部13。分流部13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等腰三角形、圆弧形等等。

患者呼出的气体经过气管插管、接口管12进入到壳体本体11的中心通孔110中,分流部13可将该呼出的气体向壳体本体11两端分流,使位于壳体本体两端的一对海绵滤芯2所保留的温度和水分相对均匀。在下一次吸气过程中,一对海绵滤芯2中保存的湿度和温度进入到吸入气体中,使进入到人体呼吸道内的吸入气体的温度和湿度也更加均匀,既改善了加热和加湿效果,也提高了患者的使用舒适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